文章解析

dān

朝代:唐作者:韩愈浏览量:1
xìng
tóng
kāi
yǐn
yuē
xiāng
dòu
qīng
yíng
líng
chén
bìng
zuò
xīn
zhuāng
miàn
duì
piān
hán
qíng
shuāng
yàn
hái
lüè
yóu
fēng
duō
zhèng
jīng
yíng
cháng
nián
shì
shì
jiē
pāo
​​jìn
jīn
lán
biān
zàn
yǎn
míng

译文

很庆幸这些牡丹花开时,枝叶俱茂,所以花朵隐约依稀,它们也毋须互相依倚着争奇斗艳,以轻盈相比。清晨到来时一朵朵花儿都像新妆的面庞一样,对着赏花的宾客偏偏都含着羞怯不语的深情。没有心机的双燕时时从花上掠过,多情的游蜂却正在花间盘旋采蜜。多年来我已懒于过问世事,天在栏边看到这些牡丹,禁不住眼光暂时明亮起来。

逐句剖析

"幸自同开俱隐约":很庆幸这些牡丹花开时,枝叶俱茂,所以花朵隐约依稀,

# 隐约:牡丹花开时,枝叶已盛,故云隐约。一作“阴隐”。

"何须相倚斗轻盈":它们也毋须互相依倚着争奇斗艳,以轻盈相比。

# 斗:争斗比较。,相倚:指花枝互相依倚支撑。

"陵晨并作新妆面":清晨到来时一朵朵花儿都像新妆的面庞一样,

# 并作:同作。,陵晨:凌晨,清晨。凌:一作凌。

"对客偏含不语情":对着赏花的宾客偏偏都含着羞怯不语的深情。

"双燕无机还拂掠":没有心机的双燕时时从花上掠过,

# 还:一作来。,无机:没有心机,无意。

"游蜂多思正经营":多情的游蜂却正在花间盘旋采蜜。

# 经营:此指蜂于花间盘旋采蜜。,多思:多情。

"长年是事皆抛尽":多年来我已懒于过问世事,

# 尽:一作弃。,是事:事事,凡事。

"今日栏边暂眼明":天在栏边看到这些牡丹,禁不住眼光暂时明亮起来。

# 暂眼明:眼睛为鲜花照亮。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戏题牡丹》为唐代文豪韩愈笔下的一阕七言律诗。诗篇开篇六句,匠心独运,以拟人化之笔触,赋予牡丹以灵动之生命,字里行间洋溢着戏谑而又不失风趣的调侃意味,仿佛引领读者步入一幅春意盎然、繁花似锦的赏花盛景之中,牡丹之娇艳、之生机,跃然纸上,令人心旷神怡。及至诗末两句,笔锋忽转,情感波澜骤起,由先前的嬉戏之态,转为深沉的感慨抒发。诗人借此契机,抒发了长久以来尘世纷扰尽抛脑后,今朝于花前驻足,顿感心灵得以片刻超脱与欢愉的至真至纯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首

韩愈(768~824),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州南)人。贞元进士,官至礼部侍郎。谥号文。因昌黎(今辽宁义县)是韩氏郡望,其文中常自称“郡望昌黎”,故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韩愈提倡散体,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并称“韩柳”。他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散文在继承先秦、两汉古文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和发展,气势雄健。其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并称“千古文章四大家”。诗与孟郊齐名,并称“韩孟”。诗风奇崛雄伟,力求新警,有时流于险怪。又善为铺陈,好发议论,后世有“以文为诗”之评,对宋诗影响颇大。代表作品有散文《师说》《祭十二郎文》,诗歌《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山石》等。著有《昌黎先生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此诗创作于唐宪宗元和十年(公元815年),彼时韩愈正值四十八岁韶华,于朝堂之上担任考功员外郎之职,并兼知制诰重任,后更荣升为太子右庶子。值此春风和煦、牡丹盛开之季,韩愈目睹繁花似锦,心绪豁然开朗,满心欢喜之情溢于言表,遂挥毫泼墨,创作此诗以寄情怀。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赞美诗。抒发了长久以来尘世纷扰尽抛脑后,今朝于花前驻足,表现了作者忘却多年尘俗之事的愉悦之情。

2. 写作手法

情景交融:颈联通过描绘燕舞蜂忙的嬉闹场面,渲染了牡丹花所处的繁华环境,使牡丹的形象更加鲜明生动。同时,环境描写与情感抒发紧密结合,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直抒胸臆:尾联中诗人直抒胸臆,表达了自己见牡丹而心喜、忘却尘俗之事的愉悦之情,使诗歌情感真挚动人。

3. 分段赏析

这首诗以花喻人,借牡丹这一意象巧妙发挥,既细腻勾勒出牡丹的婀娜风姿与迷人魅力,又深情抒发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向往。首联“幸自同开俱阴隐,何须相倚斗轻盈”,诗人笔下的牡丹“同开俱阴隐”,无需“相倚斗轻盈”。此句中“同开俱阴隐”的描绘,既可理解为牡丹花间相互映衬、共隐芳华,亦可视为牡丹与群花之比较,然诗意未明言。一个“幸”字,透露出诗人内心的担忧与紧张;“何须”二字,则以劝告之姿,恰合“戏题”之趣。此联中,韩愈似乎将自身感慨融入其中,使得诗句韵味悠长。究竟是隐喻官场中的人事纷扰,还是仕途的沉浮变迁,难以揣测。但无疑,韩愈将自己的感慨深藏其中,使得整首诗韵味十足。颔联“凌晨并作新妆面,对客偏含不语情”,诗人进一步描绘了牡丹的神态。“并作”一词,与上联“同”“俱”相呼应,再次强调了牡丹间无需争艳斗丽。此联是对上联旨意的生动论证,而“对客偏含不语情”一句,更是含蓄而别致,令人回味无穷。或许其中还隐含着某种深意,更引人入胜。颈联“双燕晨机还拂掠,游蜂多思正经营”,诗人描绘了牡丹盛开后燕舞蜂忙的热闹场景。这不仅是渲染牡丹花所处的环境,更是从牡丹本体出发,自然显现出其“斗轻盈”中蕴含的人格意识。而“新妆面,不语情”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意识。双燕、游蜂作为牡丹的“身外之物”,频频关照、时时拂掠、苦苦经营,而牡丹自身却似乎另有念想。诗人似乎有意涉及,却不必深究其中是否藏有深意。单从艺术描写角度看,此联写出了牡丹花的艳丽姿态与繁华场面,极具吸引力,彰显了作者深厚的语言功底。尾联“长年是事皆抛弃,今日栏边眼暂明”,则清晰表露了诗人见牡丹而心生欢喜,忘却多年尘俗之事的愉悦之情。虽诸家咏牡丹各有特色、角度不同,但就艺术上的“轻清流丽,刻意求工”而言,韩愈这首咏牡丹诗的特色便跃然纸上。而这一特色,恰恰是韩愈将自己心理感受注入诗中所致。

4. 作品点评

韩愈的这首《戏题牡丹》诗,充满了神韵与魅力。它不仅展现了诗人驾驭语言的深厚功力,描绘了牡丹的丰姿与风采,更在“戏”的背后,似乎蕴含着严肃的命题与深意。这正是韩愈这首诗被评诗家所称道的真正原因。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首二句似有比意。

清黄叔灿《唐诗笺说》

# 中唐佳调。罗隐诗似由此描出。此不语盖用桃李不言意。大胜罗。

清朱彝尊《批韩诗》

# 唐人咏牡丹伙矣,即如《才调集》中,薛能、温飞卿、李山甫、唐彦谦、罗隐、罗邺均有此诗。尽态极妍,总不如昌黎一首。前六句轻清流丽,无意求工。结联云:“长年是事都地尽,今日栏边暂眼明。”不泥煞牡丹,非此不足以当之,此诗家之上乘也。

清汪佑南《泾草堂诗话》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孟郊《巫山曲》

下一篇:唐·鱼玄机《早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