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住青山寺":大师住在青山环绕的寺庙中,
# 青山寺:泛指修建于青山之中的寺庙。
"清华常绕身":清幽之气常常萦绕身旁。
# 清华:指景物清幽美丽。《南史·隐逸传论》:“岩壑闲远,水石清华。”
"虽然到城郭":虽然偶尔来到城郭之中,
"衣上不栖尘":但衣上不沾染半点尘埃。
中唐诗人,苦吟诗人代表
孟郊(751~814),唐代诗人。字东野,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早年隐居嵩山,近五十岁中进士,任溧阳县尉。元和间,任河南水陆转运从事。卒后友人私谥贞曜先生。孟郊与韩愈齐名,并称“韩孟”。又与贾岛齐名,有“郊寒岛瘦”之称。其现存诗500多首,以短篇五古最多。虽然题材内容不同,但都显示出思深意远、造语新奇、骨寒神清、峭崛瘦硬的总体风格,表现出强烈的主观意识和独特的审美特征。代表作品有《感怀》《伤春》《征妇怨》等。著有《孟东野诗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绝句,也是一首赠别诗。描绘了契公居住在青山寺,环境清幽高雅,表达了诗人对契公高尚德行的赞美。
2. 写作手法
拟人:“清华常绕身”以拟人化的“绕”字赋予自然景物主动亲近的姿态,暗示青山寺的清幽环境(清华)因禅师高洁德行而主动环绕其身,形成物我交融的意境。此处的“绕”既写实景的萦绕,又暗喻禅师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突显其超凡脱俗的禅意境界。“衣上不栖尘”通过拟人化的“栖”字,将尘埃人格化为有意识的存在,反衬禅师内心的清净。尘埃本无生命,却因“不栖”而仿佛主动避让,侧面表现禅师身处尘世(城郭)却能保持禅心澄明、不染杂念的修行境界。
3. 分段赏析
首句“师住青山寺”看似平常,却生动刻画了契公深居青山、安禅修行的“平常心”。“清华常绕身”描绘出寺院环境优雅、风景秀丽,而“绕”字,仿佛景色受契公德行吸引,主动靠近,不经意间彰显出契公的高尚品行。“虽然到城郭,衣上不栖尘”,直白地赞美契公禅心清净,不被烦尘沾染。毕竟仅在深山做到不染尘还不够,能于喧嚣城郭中保持心地清净,方为更高境界。但这还不是最妙之处,更妙的是如同六祖惠能法师偈语“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所表达的,契公深契清净本源,达到无尘可染的境界。他的“衣上不栖尘”实则是无尘能栖、无衣可栖。在此境界下,师与寺、清华与自身、僧人与城郭的界限皆无。而这个“无”,亦是无。至此一切皆无,便成就了这般境界。“师住青山寺,清华常绕身。虽然到城郭,衣上不栖尘”,天然浑成,浑然天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