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夕九起嗟":一夜之间多次醒来长叹,
"梦短不到家":做梦来不及梦到回家就醒了。
"两度长安陌":两度赴京考试都落第,
# 陌:路。
"空将泪见花":只好泪流满面地面对长安花景。
中唐诗人,苦吟诗人代表
孟郊(751~814),唐代诗人。字东野,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早年隐居嵩山,近五十岁中进士,任溧阳县尉。元和间,任河南水陆转运从事。卒后友人私谥贞曜先生。孟郊与韩愈齐名,并称“韩孟”。又与贾岛齐名,有“郊寒岛瘦”之称。其现存诗500多首,以短篇五古最多。虽然题材内容不同,但都显示出思深意远、造语新奇、骨寒神清、峭崛瘦硬的总体风格,表现出强烈的主观意识和独特的审美特征。代表作品有《感怀》《伤春》《征妇怨》等。著有《孟东野诗集》。
1. 分段赏析
《再下第》中“一夕九起嗟”一句以“一夕九起”的夸张手法,刻画诗人彻夜辗转难眠、反复叹息的焦灼情态。“九”为虚指,极言次数之多,凸显科举落第后内心的煎熬与不甘。末字“嗟”凝缩了诗人对功名未就的愤懑与命运不济的哀叹。时空交错的“夕”与“起”,将无形愁绪具象化为肢体动作,语言凝练而张力十足。“梦短不到家”以“梦短”呼应“九起”,暗示诗人连短暂梦境亦被现实侵扰,连归乡之念都难以实现。“不到家”三字暗含双重意蕴:既指漂泊异乡的孤独,亦喻精神层面与理想的永隔。孟郊诗中常以“家”为情感寄托(如《游子吟》),此句反用其意,强化了功名未成的人生悲怆。白描手法直击心灵,无华丽辞藻却力透纸背。“两度长安陌”以“两度”点明诗人两次科举落第的经历,数字具象化其坚持与挫败的循环。“长安陌”既实指科举考场外的道路,亦隐喻功名之路的漫长与荒凉。长安作为科举中心,是孟郊实现抱负的象征,而“度”字轻描淡写间暗含“步步沉沦”的沉重,与后文“泪见花”形成因果呼应。“空将泪见花”以“空”字为全诗诗眼,既写泪水徒流的无力感,亦暗讽科举制度对士人的精神消耗。“花”本为春日盛景,却因“泪”染而失色,形成美好与哀伤的强烈反差。此句以乐景写哀情,凸显理想破灭后的荒诞感。孟郊善用对比,此句亦以“泪”与“花”的意象冲突,将个人悲剧升华为时代士人的集体困境。
# 孟郊《落第》诗:“弃置复弃置,情如刀刃伤。”《再下第》诗曰:“一夕九起嗟,梦短不到家。”《下第东南行》曰:“江蓠伴我泣,海月投入惊。”愁有余矣。
宋葛立方《韵语阳秋》
# 意景宛然。
清岳端《寒瘦集》
上一篇:唐·李白《赠内》
下一篇:唐·上官仪《奉和山夜临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