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ān
lìng

朝代:唐作者:欧阳炯浏览量:1
chūn
jìn
chí
chí
dān
shí
luó
huǎng
juǎn
cuì
lián
chuí
cǎi
jiān
shū
hóng
fěn
lèi
liǎng
xīn
zhī
rén
zài
yàn
kōng
guī
jiā
xiāng
jìn
luò
zhěn
hán
yuè
fēn
míng
huā
dàn
xiāng

译文

春天即将过去,白日漫长而迟缓,正值牡丹盛开的时节。她卷起罗纱帷幔,翠绿的帘幕低垂。她在彩笺上书写心事,女子流下带着脂粉的泪水,这份深情只有彼此心中知晓。心上人远在他方,燕子空自归来,辜负了约定的归期。香炉中香灰已落,枕头歪斜无人整理。明月在夜空格外明亮,花儿颜色淡薄浅淡,更惹起心中的绵绵相思。

逐句剖析

"春欲尽":春天即将过去,

"日迟迟":白日漫长而迟缓,

# 迟迟:日长而天暖。

"牡丹时":正值牡丹盛开的时节。

"罗幌卷":她卷起罗纱帷幔,

# 罗幌:罗绸制的帷幕。幌,帷幔。

"翠帘垂":翠绿的帘幕低垂。

# 翠帘:绿色的帘幕。翠,一作“绣”。

"䌽笺书":她在彩笺上书写心事,

# 䌽笺:一作“彩笺”。

"红粉泪":女子流下带着脂粉的泪水,

# 红粉:这里指粉红的脸颊。

"两心知":这份深情只有彼此心中知晓。

"人不在":心上人远在他方,

"燕空归":燕子空自归来,

# 空归:空空归来。

"负佳期":辜负了约定的归期。

# 负:辜负。

"香烬落":香炉中香灰已落,

"枕函欹":枕头歪斜无人整理。

# 欹:倾斜貌。,枕函:枕套子。

"月分明":明月在夜空格外明亮,

"花澹薄":花儿颜色淡薄浅淡,

# 澹薄:澹薄:疏,稀少。澹:一作淡。

"惹相思":更惹起心中的绵绵相思。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三字令・春欲尽》为五代宋初词人欧阳炯所作,上片“春欲尽,日迟迟”点明暮春时令,暗寓美人迟暮之感;“罗幌卷,翠帘垂”等句由闺阁内景转向对远人的思念,“红粉泪,两心知”巧写双向思念的默契与无奈。下片“人不在,燕空归”以燕归人未归的对照强化失落,“枕函欹,月分明”借细节勾勒独居的孤寂,结句“花淡薄,惹相思”呼应开篇,以花之澹薄收束,将伤春惜时与绵绵相思融于景语。全词以景寓情,情景浑然,尽显花间词婉约含蓄的韵致。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五代词人

欧阳炯(896?~971),五代词人。益州华阳(今四川成都)人。一生经历整个五代时期,前蜀时仕至中书舍人,国亡入洛为后唐秦州从事,后蜀开国,拜中书舍人、翰林学士承旨,六十六岁时官至宰相。入宋为翰林学士、左散骑常侍。欧阳炯精音律,通绘画,能文善诗,尤工小词。其作词上承温庭筠,尤擅长委婉含蓄地表达女子情怀,是花间词派的代表人物。其长篇古诗《禅月大师应梦罗汉歌》和《题景焕画应天寺壁天王歌》,内容充实,笔力苍劲又具有浪漫色彩,都堪称五代诗中佳作。代表作品有《南乡子》《三字令》。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词,也是一首闺怨题材的词。描绘了暮春时节闺中女子的孤寂与思念,上片通过“春欲尽”“牡丹时”等时令景物及“罗幌卷”“翠帘垂”的动作,展现女子无心赏春的烦闷,“红粉泪,两心知”暗写对远人的牵挂;下片“人不在,燕空归”以燕归人未归的对比见失落,“枕函欹,月分明”借细节与夜景烘托独居的寂寥,结尾“花澹薄,惹相思”以景结情,体现女子伤春惜时的幽怨与绵长的相思之情,全词情景交融,尽显婉约含蓄之美。

2.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全词以“春欲尽”“日迟迟”“牡丹”“燕空归”“月分明”“花淡薄”等景物为载体,将女子的孤寂、思念与幽怨融入暮春及月夜景象,如“花好月圆”反增愁怀,体现“以景写哀,倍增其哀”的效果。对比:“月分明”与“花淡薄”以美好景象的“分明”“淡薄”对比,凸显景美而人愁的矛盾,属“以乐景衬哀情”。用典:“日迟迟”化用《诗经・豳风・七月》“春日迟迟”,借古典意象营造悠长的时光氛围。

3. 分段赏析

开篇“春欲尽,日迟迟,牡丹时”点明暮春时令,化用经典诗句营造绵长慵懒的时光感,反衬女子无心赏春的孤寂;“罗幌卷,翠帘垂”以动作细节展现闺阁内景,一“卷”一“垂”暗喻内心挣扎(渴望与疏离),自然转入对“彩笺书”的描写,“红粉泪,两心知”既写流泪读信的情状,又以“两心知”暗示昔日盟誓与今日离别的矛盾,含蓄道出“书来而人不至”的幽怨。“人不在,燕空归”直点离情,以燕归人未归的对比强化失落,“负佳期”三字凝练概括被辜负的期待,怨思深蕴;“香烬落,枕函欹”以环境(香烬)与人物(枕斜)的细节,刻画白日无聊、夜晚难眠的状态,时空从昼转夜;结句“月分明,花淡薄”聚焦月夜花影,以明丽之景写哀情,“淡薄”既状花姿,亦喻心绪,触景生情中收束全篇,留白深远。

4. 作品点评

欧阳炯《三字令》以罕见的齐言词调(全词皆为三字句)抒写常见的闺怨题材,形式与内容相映成趣。其短促整齐的句式如“明珠走盘”,节奏清脆而情感绵长,通过密集的意象铺陈与细腻的细节白描,在有限篇幅内构建出层次丰富的闺阁相思图景。词中借景抒情、对比反衬、用典化用等手法浑然一体,既保留花间词婉约绮丽的特质,又以“一句一意”的跳跃性叙事制造艺术空白,激发读者联想。尤其结尾“花淡薄,惹相思”以景结情,将伤春、思人、怨别之情熔铸于淡泊花影,尽显“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的词境之美。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逐句三字转而不窘,不坌,不崛头,亦是老手。

明汤显祖《花间集》

# “两心知”三字温厚,较“忆君君不知”更深。好在“分明”“淡薄”四字。

清陈廷焯《云韶集》

# 十六句皆三字,短兵相接,一句一意。如以线贯珠,粒粒分明,仍一丝萦曳。

近代俞陛云《五代词选释》

# “罗幌卷”五句,由外而内;“香烬落”五句,由内而外。“花淡薄”句,春光欲尽,故曰“淡薄”。

清许昂霄《词综偶评》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章孝标《柘枝》

下一篇:唐·杜审言《戏赠赵使君美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