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dìng
fēng
·
·
nuǎn
xián
chuāng
yìng
shā

朝代:唐作者:欧阳炯浏览量:1
nuǎn
xián
chuāng
yìng
shā
xiǎo
chí
chūn
shuǐ
jìn
qíng
xiá
shù
shù
hǎi
táng
hóng
jǐn
zhēng
rěn
guī
shēn
yǎn
guò
nián
huá
píng
xiù
chuáng
fāng
cùn
luàn
cháng
duàn
lèi
zhū
chuān
穿
liǎn
biān
huā
lín
shè
láng
xiāng
jiè
wèn
yīn
xìn
jiào
rén
xiū
dào
wèi
hái
jiā

译文

风和日暖,春意阑珊,白云匆匆过,人立碧窗前,池水浸染着空中的霞光,几株海棠绿阴阴,树上瘦花无几,地上却残红堆满,怎忍心看,还得门深掩、守空闺,倚孤枕,年华虚度又一年。绮窗前,深念远,独凭绣床,心绪烦乱,愁肠寸断,念远思亲如泉泪,乱湿美艳如花胭脂脸。邻家姐妹相慰问,玉郎可有消息,只羞涩道:“归期遥遥,天涯良人未还家。”

逐句剖析

"暖日闲窗映碧纱":风和日暖,春意阑珊,白云匆匆过,人立碧窗前,

# 闲窗:闲窗:雕花和护栏的窗子。闲:阑也。闲窗,一般用作幽闲之意。

"小池春水浸晴霞":池水浸染着空中的霞光,

"数树海棠红欲尽":几株海棠绿阴阴,树上瘦花无几,地上却残红堆满,

"争忍":怎忍心看,

# 争忍:怎忍。

"玉闺深掩过年华":还得门深掩、守空闺,倚孤枕,年华虚度又一年。

# 年华:光阴。,玉闺:少妇所住的房子。

"独凭绣床方寸乱":绮窗前,深念远,独凭绣床,心绪烦乱,

# 方寸乱:心乱。,绣床:有彩绣为饰的床。床:古人坐卧之具皆曰床。,凭:此处是倚靠的意思。

"肠断":愁肠寸断,

"泪珠穿破脸边花":念远思亲如泉泪,乱湿美艳如花胭脂脸。

"邻舍女郎相借问":邻家姐妹相慰问,

# 借问:向人询问。

"音信":玉郎可有消息,

"教人羞道未还家":只羞涩道:“归期遥遥,天涯良人未还家。”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定风波·暖日闲窗映碧纱》是五代时期欧阳炯创作的词,全词以春日闺情为题材,通过描绘自然景象与人物心理,展现思妇的孤寂与哀怨。词的上片描绘出一幅春日图景,春意阑珊,满地落红;下片刻画闺中女子,独守空闺、思念良人。全词情景交融,以细腻笔触勾勒出思妇对年华流逝与良人未归的惆怅,展现了对离别的无奈。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五代词人

欧阳炯(896?~971),五代词人。益州华阳(今四川成都)人。一生经历整个五代时期,前蜀时仕至中书舍人,国亡入洛为后唐秦州从事,后蜀开国,拜中书舍人、翰林学士承旨,六十六岁时官至宰相。入宋为翰林学士、左散骑常侍。欧阳炯精音律,通绘画,能文善诗,尤工小词。其作词上承温庭筠,尤擅长委婉含蓄地表达女子情怀,是花间词派的代表人物。其长篇古诗《禅月大师应梦罗汉歌》和《题景焕画应天寺壁天王歌》,内容充实,笔力苍劲又具有浪漫色彩,都堪称五代诗中佳作。代表作品有《南乡子》《三字令》。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写作手法

互文:“暖日闲窗映碧纱,小池春水浸晴霞”中的“映”与“浸”互文,通过动词的互补,日光映水、霞光浸池,将室内碧纱与池中晴霞的春色凝练交融,景色极为绮丽,令人沉醉。春光如此明媚,更衬托出思妇年华虚度的孤寂。寓情于景:词的上片着重写景,但景中有情,寓情于景。词中以“暖日”“春水”“晴霞”“海棠红欲尽”等意象既点明暮春时令,又暗含深闺独处的孤寂心绪。首句“暖日闲窗映碧纱”中,“闲”字看似写窗景,实则通过“闲散”暗示思妇因孤寂而触景生愁;后句“数树海棠红欲尽”以残花凋零的暮春景象,勾连起“玉闺深掩过年华”的哀叹——既不忍春光逝去,更不甘虚掷年华,形成景中有情、寓情于景的含蓄表达效果,更具感染力。

2. 分段赏析

《定风波·暖日闲窗映碧纱》是五代词人欧阳炯创作的一首闺情佳作,全词以明媚春日为背景,细腻地勾勒出思妇内心深处的孤寂与哀怨。词的上片,开篇“暖日闲窗映碧纱”,宛如一幅清新淡雅的春日图卷在眼前徐徐铺展。“暖日”二字点明了时令,正是阳光和煦、万物蓬勃的春日。那融融暖意,透过雕花窗棂,轻柔地洒在碧绿的窗纱之上。“闲”字,看似平常,却蕴含着无尽的意味。在这一片和暖的春日景象中,女子悄然独倚窗前,看似悠闲,实则内心百无聊赖,“闲”字巧妙地将这份难以言说的孤寂巧妙地融入于这看似美好的画面之中。“小池春水浸晴霞”一句,转而描写眼前实景。清澈的小池中,春水悠悠流淌,水面上倒映着天边绚丽的晴霞,二者相映成趣。然而,这绝美的画面在思妇眼中,反而勾起了她对时光匆匆流逝的深深怅惘。此句或源自冯延巳“吹皱一池春水”的精妙意境,在相似的景致中,却又以“浸”字独运匠心。一个“浸”字,仿佛赋予了春水一种灵动的生命力,让它与晴霞的色彩相互渗透、交融,给人以沉醉、迷惘之感,进一步深化了时光消逝却浑然不觉、徒留满心的怅然若失。紧接着的“数树海棠红欲尽”,笔锋一转,将视角聚焦于庭院中的几株海棠。只见数树海棠,曾经枝头繁花似锦,如今却在春风的轻抚下,渐渐临近凋零的边缘,那一抹抹艳丽的红,即将消逝殆尽。这恰恰触动了思妇敏感而细腻的心弦,她目睹这残红满地的景象,心中涌起无限伤感,犹如自身美好的青春岁月在时光的长河中悄然流失,不忍直视这般春残之景,情感自然而然地从最初的闲愁,纵深转入深切的哀婉之中。“玉闺深掩过年华”一句,在淡淡的怅惘中,以“争忍”二字收束上片。一个“深”字,不仅形象地描绘出闺房的幽深静谧,更暗示着思妇内心的孤独与封闭。“争忍”二字,直白而又深沉地传达出她复杂而纠结的心境:她既不忍眼睁睁看着这美好的春光匆匆逝去,更感叹自己在这深闺之中,孤独地虚度了无数的岁月。这两句,既为上片画上了一个意味深长的句号,更为下片情感的进一步抒发埋下了伏笔,积聚起更强烈的情感张力。词的下片,着重刻画思妇的人物情态,“独凭绣床方寸乱”,“独”字是本词写闺情的核心。“独”字所承载的,是思妇内心深处的无助与孤寂。她独自倚靠在绣工精美、装饰华丽的绣床上,然而,这看似舒适的依靠,却无法给予她心灵上的慰藉。思绪如乱麻般纷扰,心乱如麻,深刻地描绘出了思妇独处时内心的极度烦乱与不安,将她的孤独之态表露无遗。“肠断”与“泪珠穿破脸边花”这两句,词人运用了夸张手法,“肠断”表达出思妇内心的悲痛已至极致,“泪珠穿破脸边花”则更是将这种悲痛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穿破”一词,仿佛带着千钧之力,力透纸背。它生动地描绘出思妇的泪珠重重地打在脸上,竟像是穿透了精心描绘在脸上的妆容,形象地展现出思妇泪流之多、痛苦之深。这相较于冯延巳词中“滴破”、韦庄词中“界破”,“穿破”一词在表现力上更显沉重与深刻,将思妇内心那难以承载的愁绪与痛楚展现得淋漓尽致。结尾处,情节陡然一转,充满了民歌的活泼韵味。邻居家的年轻女子,出于好奇与关切,前来问询思妇远方情人的音信。面对这突如其来的询问,思妇顿时羞涩起来,双颊泛起红晕,她羞涩而又无奈地答道:“归期遥遥。”这简单的一问一答,看似平常,却犹如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全词中激起层层涟漪。它以一种灵动而俏皮的方式,为前文压抑沉闷的情感氛围注入了一丝别样的活力。同时,思妇那含羞带怯的回应,不仅展现出了女子特有的娇羞,更在不经意间流露出了深深的哀怨之情,将她长久独守空闺的无奈与悲哀推向了高潮,使读者对她的孤独与痛苦感同身受。整首词语言清丽婉约,情与景完美交融。上片通过对春日绮丽景色的细腻描绘,巧妙地烘托出思妇内心的孤寂与哀怨,将自然景物与人物情感紧密相连。同时,作品通过“争忍”“方寸乱”“泪珠穿破”等看似平常却极具表现力的细节描写,层层递进地揭示出人物内心复杂而深沉的情感变化。从最初的百无聊赖,到后来的孤独烦乱,再到极度的悲痛哀怨,将思妇的心理变化展现得细腻入微,让读者清晰地感受到她内心世界的变化与挣扎。这首词委婉含蓄、绮丽柔美,以其独特的情节转折和真挚的情感表达,展现了其在艺术表现上的丰富性与多样性。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词中刻划思妇的形象和心理,写到“泪珠穿破”,大有“山重水复疑无路”之势,谁知煞尾忽转新境,出现邻家女郎来问良人音信,教她害羞地答道:“还没有回家的日期呢!”笔意活泼,情趣盎然,带有浓厚的民歌色彩,深得水穷云起之妙。这首词的语言也不若作者其他作品那样秾艳。

现代唐圭璋《唐宋词鉴赏辞典》

# 如淡妆西子,肌骨倾城。

清况周颐《历代词人考略》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陆龟蒙《吴宫怀古》

下一篇:唐·王昌龄《斋心》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