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lín
chí
zhú

朝代:唐作者:李世民浏览量:1
zhēn
tiáo
zhàng
cuì
guàn
hán
shuāng
yǒu
fēn
lóng
yǐng
lín
chí
dài
fèng
xiáng

译文

​​坚贞的竹枝遮蔽曲折的台阶​,​​翠绿的竹叶穿透寒冷的霜雪​。​​轻拂窗棂分散龙形的竹影​,​​临近池塘等待凤凰前来飞翔​。

逐句剖析

"贞条障曲砌":​​坚贞的竹枝遮蔽曲折的台阶​,

"翠叶贯寒霜":​​翠绿的竹叶穿透寒冷的霜雪​。

# 贯:一作负。

"拂牖分龙影":​​轻拂窗棂分散龙形的竹影​,

"临池待凤翔":​​临近池塘等待凤凰前来飞翔​。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赋得临池竹》是唐代帝王李世民写的五言绝句。这首诗前两句“贞条障曲砌,翠叶贯寒霜”借助竹枝环绕、竹叶抗寒等意象,描绘临池竹的模样;后两句“拂牖分龙影,临池待凤翔”巧用龙形竹影与凤栖竹林的典故寄寓深意。全诗借竹的贞洁、耐寒与不凡气韵,寄托了对高尚品格的推崇,语言凝练,借物咏志。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朝第二位皇帝

李世民(599~649),唐朝皇帝。唐高祖李渊次子。初谥文皇帝,庙号太宗。上元元年(674年),加谥文武大圣皇帝。天宝八载(749年),加谥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唐太宗即位后,任用贤良,兼听纳谏,实行轻徭薄赋、疏缓刑罚的政策,并且进行了一系列政治、军事改革。他的政策和措施促成了社会安定、生产发展的升平景象,史称“贞观之治”。李世民兼爱文学、艺术,开设文学馆、弘文馆,招延文士。其诗多为宫廷唱和之作,文词富丽,但不失“雅正”。后人辑有《唐太宗皇帝集》行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绝句,也是一首咏物诗。通过描写坚劲枝条环护曲阶,翠叶耐住寒霜;竹影拂窗似分龙形,临池如候凤翔。既描绘其外在的姿态,又显其耐寒坚韧的品性,还暗寓高洁不凡。借竹表达对坚韧、高洁等高尚品格的推崇与赞美。

2. 分段赏析

​​首句“贞条障曲砌”​​“贞”字点明竹枝的刚直品性,“障曲砌”描绘竹枝掩映庭阶的姿态。竹枝曲折却坚韧,既写出其遮蔽庭院的实景,又隐喻君子守正不阿的节操。砌石的冷硬与竹枝的柔韧形成对照,凸显竹在逆境中的生命力。​​次句“翠叶贯寒霜”​​“翠叶”与“寒霜”构成色彩与温度的冲突,青翠竹叶刺透凛冽霜雪,以“贯”字强化竹的锋锐感。此句借竹叶凌霜不凋的特性,赞颂不畏艰险的顽强精神,赋予自然物象人格化内涵。第三句​​“拂牖分龙影”​​由静态转入动态。“拂牖”写竹影轻扫窗棂的灵动,“分龙影”以龙喻竹影蜿蜒之姿,诗人沿袭了竹与龙意象的传统关联,将窗前的竹影比作龙鳞般的形态。光影交错间,既显幽雅意境,又暗合作者身份(李世民为帝王),赋予竹皇家威仪的象征。​​尾句“临池待凤翔”​​末句托物言志。“临池”呼应诗题,点明竹林生长之境,“待凤翔”化用凤凰非竹实不食的典故(《庄子·外物》),借凤凰之高洁喻指对理想人才的渴慕。竹静立池畔却蓄势待发,寄托了招贤纳士、共治天下的政治抱负。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韦庄《归国遥·春欲暮》

下一篇:唐·王昌龄《太湖秋夕》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