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宿烟雨寒":夜是如此地安静,湖面泛起一片寒气,
# 水宿:夜泊湖上。
"洞庭霜落微":洞庭山落下一层微霜宿。
# 洞庭:太湖岛屿。
"月明移舟去":在太湖的一条小船上,月光下,小船在水上慢慢地移动,
"夜静魂梦归":似睡非睡,似梦非梦。
"暗觉海风度":隐隐地感到海风吹过,
# 海风:太湖宽厂辽阔起风时波涛汹涌气势宏伟,宛若海浪。故称“海风”又古人称太湖水接东海。
"萧萧闻雁飞":听到远远的地方有大雁南飞的声音。
# 闻:听到,萧萧:形容大雁起飞声。
盛唐著名边塞诗人
王昌龄(690?~ 756?),唐代诗人。字少伯,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开元进士,授校书郎,改汜水尉,再迁江宁丞,晚年贬龙标尉。世称王江宁、王龙标。开元、天宝间,王昌龄诗名甚盛,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称。其尤擅七绝,多写当时边塞军旅生活,气势雄浑,格调高昂,被称为“七绝圣手”。宫词善写女性幽怨之情,也为世所称。后人辑有《王昌龄集》,另有《诗格》,论诗颇多创见。代表作品有《从军行》七首、《出塞》二首、《采莲曲》等。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诗,也是一首写景抒情题材的诗。描绘了深秋夜晚,诗人宿于太湖小船之上的所见所闻。诗中营造出静谧安宁的氛围,月光下小船缓缓移动,湖面寒气泛起,洞庭山微霜轻落,体现出夜的安静祥和。
2. 分段赏析
开篇“水宿烟雨寒,洞庭霜落微”,诗人点明在吴地的水域中泊船夜宿,秋雨带来丝丝寒意。太湖之中湖中小山众多,东西二洞庭山最为有名,山上果林遍布,是柑橘的著名产地。“月明移舟去,夜静魂梦归”,此句描绘出诗人趁着月色移舟前行,在夜的静谧氛围中,于船中入睡,魂梦归故乡的场景,将水宿的独特体验展现得淋漓尽致。末句“暗觉海风度,萧萧闻雁飞”,海风将诗人吹醒,继而听闻雁鸣,太湖临近东海,海风搅扰客梦。大雁作为候鸟,每至秋寒便会南飞,在古代诗歌里,文人常借雁飞寄托思乡之情,在此,诗人同样借此抒发了自己的思乡之意。
# 谭云:游得真率自在(“月明”句下)。钟云:“雁飞”属“闻”上便不熟(末句下)。
明钟惺、谭元春《唐诗归》
上一篇:唐·李世民《赋得临池竹》
下一篇:唐·王邕《湘灵鼓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