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头鲜卑入洛阳":黄头鲜卑攻入洛阳,
# 黄头鲜卑:鲜卑的精锐部队,暗指安史叛军。
"胡儿执戟升明堂":胡人手持兵器登上朝堂。
# 明堂:帝王宣教的地方。,胡儿:古代北部和西部少数民族,这里指鲜卑人。
"晋家天子作降虏":晋朝天子成了阶下囚,
"公卿奔走如牛羊":公卿大臣像牛羊般四处逃窜。
# 奔走如牛羊:一作尽去驱牛羊。牛:一作驱。
"紫陌旌幡暗相触":街道上战旗暗中碰撞,
# 暗:黑夜。,旌幡:王公大臣的仪仗队。,紫陌:皇城郊外的道路。
"家家鸡犬惊上屋":百姓家的鸡犬受惊飞上屋顶。
"妇人出门随乱兵":妇女被迫跟随乱兵出走,
"夫死眼前不敢哭":丈夫死在眼前却不敢痛哭。
"九州诸侯自顾土":各地诸侯只顾保全领地,
"无人领兵来护主":无人率兵前来保护君主。
"北人避胡多在南":北方人为避胡人纷纷南迁,
# 南:建康(今南京)。
"南人至今能晋语":南方人至今仍会说晋代方言。
# 晋语:中原语音。
中唐著名诗人
张籍(766?~830?),唐代诗人。字文昌,祖籍苏州(今属江苏),迁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东北)。贞元进士,历任太常寺太祝、水部员外郎、国子司业等职,世称“张水部”“张司业”。因家境穷困,眼疾严重,孟郊称他为“穷瞎张太祝”。张籍的乐府诗多反映社会矛盾和民生疾苦,擅长“以俗言俗事入诗”,感情真挚深厚,描写细腻真切,生活气息浓厚,韵味悠远。其作品备受推崇,白居易称其“尤工乐府诗,举代少其伦”。张籍与王建齐名,世称“张王乐府”。代表作品有《江村行》《筑城曲》《野老歌》等。 著有《张司业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乐府诗,也是一首咏史诗。借西晋永嘉之乱的历史场景,描绘了胡兵入侵、百姓逃难的惨状,反映了战乱给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
2. 分段赏析
“黄头鲜卑入洛阳,胡儿执戟升明堂”以直白笔触勾勒胡族铁骑踏破京畿的暴烈场景,“黄头”“执戟”凸显异族武力的压迫感,“升明堂”暗讽蛮夷僭越礼制,直指西晋政权倾覆的荒诞现实。“晋家天子作降虏,公卿奔走如牛羊”通过“降虏”与“牛羊”的尖锐对比,撕开皇权崩塌的耻辱帷幕,帝王沦为阶下囚的惨象与权贵仓皇逃命的狼狈互为映照,强化王朝末路的荒诞与悲凉。“紫陌旌幡暗相触,家家鸡犬惊上屋”以白描铺陈都城沦陷的混乱:旌旗蔽路、器物碰撞的声响与百姓惊恐逃窜的画面交织,“暗”“惊”二字浸透血腥气息,无声处尽显战祸之酷烈。“妇人出门随乱兵,夫死眼前不敢哭”聚焦个体悲剧,定格妇人目睹至亲惨死的瞬间——生死之际的沉默比恸哭更具冲击力,以小见大折射出战争对普通民众的精神摧残。“九州诸侯自顾土,无人领兵来护主”直指统治集团腐朽本质,以“自顾土”的功利算计批判藩镇割据的自保心态,“无人”二字掷地有声,道尽中央权威瓦解后的权力真空。“北人避胡多在南,南人至今能晋语”收束于历史余波,借语言流变暗喻南北分裂的长期性,“至今”二字勾连古今,将永嘉之乱的创伤延伸至中唐现实,隐含对藩镇割据重演的忧思。
3. 作品点评
张籍这首咏史诗以简练浅白的语言,借古喻今,含蓄地表达了对中唐藩镇割据、边患频仍的忧思。诗中善用比兴手法,将议论融入叙事,在平实中见深意,体现了其关注时事的创作特点。作为中唐反映社会现实的诗作之一,它以委婉含蓄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王朝命运的隐忧。
上一篇:唐·白居易《杏园中枣树》
下一篇:唐·贾岛《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