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言百果中":人们都说在各种果树中,
# 百果:泛指各种果树。
"唯枣凡且鄙":唯有枣树既平凡,又粗鄙。
# 鄙:粗俗,鄙陋。,凡:平庸,寻常。
"皮皴似龟手":树皮像开裂的冻手,
# 龟手:冻裂的手。,皴:皮肤因受冻或受风吹而干裂。
"叶小如鼠耳":树叶像细小的鼠耳。
"胡为不自知":它为什么没有自知之明,
# 胡为:何为,为什么。
"生花此园里":也来开花在这杏园里。
"岂宜遇攀玩":它怎能受到攀折赏玩,
"幸免遭伤毁":幸而没有遇到伤害摧毁。
# 幸:侥幸,幸而。
"二月曲江头":在二月的为江江边,
# 曲江:即曲江池。在长安城东南角,是著名的游览区,附近又有杏园、慈恩寺等名胜。
"杂英红旖旎":各种花红得风光旖旎。
# 旖旎:柔美的样子。,杂英:各色花。
"枣亦在其间":枣树也在它们中间,
"如嫫对西子":好像是嫫母对着西子。
# 西子:西施,是春秋时越国美女。,嫫:嫫母,据《列女传》,嫫母是黄帝的妃子,长得很丑,但有贤德。
"东风不择木":春风对树木倒没有偏爱,
"吹喣长未已":它在温暖的吹拂下成长,从不停止。
# 吹喣:吹吁,呼气。轻者为喣,急者为吹。
"眼看欲合抱":眼见得树干将要合抱,
"得尽生生理":得尽了生生不息的天理。
# 生生:孳生不绝,繁衍不已。
"寄言游春客":且让我传话给春游的客人,
# 寄言:传话。
"乞君一回视":请回过头来细细注视。
"君爱绕指柔":您如喜爱绕指的柔软,
# 绕指柔:语出刘琨《重赠卢谌》:“何意百炼钢,化为绕指柔。”指柔软得可以随意绕在手指上。
"从君怜柳杞":听凭您去怜惜柳和杞。
# 柳杞:泛指柳树。杞,柳的一种,也叫红皮柳。意为枣树自惭形秽,不敢与桃李相争。
"君求悦目艳":您如追求悦目的美丽,
"不敢争桃李":它不敢去竞争桃和李。
"君若作大车":可是您要造一辆大车,
"轮轴材须此":那车轮车轴的取材必须在此。
# 轮轴:车轮与车轴。
“唐代三大诗人”之一,“诗魔”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籍贯太原(今属山西)。贞观进士,曾官居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白居易与元稹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还与李白、杜甫并称“唐代三大诗人”。在文学上,他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诗风平畅自然、通俗浅切,相传老妪也能听懂。早期讽喻诗揭发时政弊端、反映民生困苦;自遭受贬谪后,远离政治纷争,诗文多怡情悦性、流连光景之作。代表作品有《新乐府》《秦中吟》《长恨歌》《琵琶行》《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诗,也是一首咏物讽谕题材的哲理诗。诗中先描绘世人眼中枣树平凡鄙陋的模样,其皮皴叶小,与杏园的秀丽风光、其他艳丽的植物相比显得格格不入。但结尾点明枣树可作大车的轮轴材,有其实用价值。通过先抑后扬和多种对比的手法,展现出枣树外貌与内在价值的反差,表达了不应以貌取人,需重视事物内在本质的观点,语言平淡浅易又刻画精准。
2. 写作手法
对比:将枣树与柳杞、桃李对比,以它们的受喜爱反衬枣树的遭轻视;用嫫母和西施对比,形象展现枣树与园中艳丽景色的差异;还通过枣树自身外貌的丑陋与内在用途的实用对比,使枣树形象更鲜明。先抑后扬:开篇描写世人认为枣树平凡粗鄙,皮如龟手、叶如鼠耳,身处杏园却不自知,尽显贬低之意;结尾却指出枣树可作大车的轮轴材,突出其内在价值,前后形成鲜明对比,有力深化主题。
3. 分段赏析
“人言百果中,唯枣凡且鄙,皮皴似龟手,叶小如鼠耳”,“人言”表明是他人看法,不一定正确,为后文反转铺垫。“皮皴似龟手,叶小如鼠耳”,运用比喻,生动写出枣树外观的平凡甚至丑陋,展现世人对其轻视,奠定“抑”的基调。“胡为不自知,生花此园里,岂宜遇攀玩,幸免遭伤毁”,前两句以责问语气,看似批评枣树无自知之明,实则反讽;后两句笔锋一转表安慰,体现诗人对枣树不受赏识的同情,也流露出自我慰藉的情绪。“二月曲江头,杂英红旖旎;枣亦在其间,如嫫对西子”,描绘曲江头早春美景,将枣树与艳丽百花对比,又以嫫母和西施类比,突出枣树的丑陋与尴尬处境,进一步渲染“抑”的氛围,增强艺术效果。“东风不择木,吹煦长未巳。眼见欲合抱,得尽生生理”,“不择木”“吹煦长未巳”,写出东风对枣树的无差别吹拂,使其茁壮成长,诗人借此表达对枣树顽强生命力的赞赏,情感开始转变。“寄言游春客,乞君一回视。君爱绕指柔,从君怜柳杞;君求悦目艳,不敢争桃李;君若作大车,轮轴材须此”,运用排比,先引导读者关注其他植物,再突然点明枣树可作大车的轮轴材,“卒章显志”。以对比手法,指出不应只看重外表,应重视枣树的内在价值,表达对以貌取人现象的批判。
上一篇:唐·王邕《湘灵鼓瑟》
下一篇:唐·张籍《永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