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òng
ōu

朝代:唐作者:韩愈浏览量:1
yáng
shān
tiān
xià
zhī
qióng
chù
yǒu
qiū
líng
zhī
xiǎn
bào
zhī
jiāng
liú
hàn
héng
zhī
shí
lián
móu
jiàn
zhōu
shàng
xià
shī
shì
suì
lún
zhě
wǎng
wǎng
yǒu
zhī
xiàn
kuò
mín
guān
chéng
wèi
jiā
jiāng
huāng
máo
huáng
zhú
zhī
jiān
xiǎo
shí
jiā
jiē
niǎo
yán
miàn
shǐ
zhì
yán
tōng
huà
wéi
rán
hòu
gào
chū
fèng
yuē
shì
bīn
yóu
cóng
zhī
shì
suǒ
wéi
ér
zhì
dài
zuì
qiě
bàn
suì
yǒu
ōu
shēng
zhě
shì
yán
xiāng
hǎo
nán
hǎi
zhōu
ér
lái
shēng
bīn
jiē
guān
shèn
wěi
zuò
zhī
wén
zhuó
rán
zhuāng
zhōu
yún
:“
:“
táo
kōng
zhě
wén
rén
yīn
qióng
rán
ér
!”
!”
kuàng
rén
zhě
zāi
shì
wén
shī
shū
rén
zhī
shuō
xīn
rán
ruò
yǒu
zhì
jiān
zhī
jiā
lín
zuò
shí
tóu
gān
竿
ér
táo
rán
ruò
néng
wài
shēng
ér
yàn
pín
jiàn
suì
zhī
chū
guī
bài
qīn
jiǔ
qīng
shí
bié

译文

阳山县,是天下荒僻的地方。陆地有丘陵之险,虎豹之忧。江流汹涌湍急,横于江上的大石,陡直锋利如剑戟,船在江上行驶,上下颠簸难以控制,船破人溺的事故,常常发生。县城里没有居民,官署里没有县丞和县尉。江的两岸,荒草竹林之间,住着十多家小吏,都是说话像鸟叫那样难懂,相貌与中原人不同。(我)刚到阳山时,言语不通,只好在地上写字,这样之后才可以把交纳租税的事情告诉当地人,要他们遵守约定。因此,宾客和随游的读书人,(到这里后)都生活枯寂无聊到了极点。我待罪在这里,将近半年了。有个姓区的书生,向我表示愿意和我做朋友,从南海郡划船来到阳山。他从西阶上堂,仪表十分壮美。坐下来和他交谈,言辞思想都不一般。庄周说:“巡行于荒坟古墓间的人,听到别人的脚步声就觉得欢喜了!”何况像区生这样的人,难道是容易遇到的吗!他到我的屋里,听我谈《诗》、《书》仁义的道理,非常高兴,好像有志于此。(我)和他一起在美好的林木下乘凉,坐在水边的岩石上,投鱼竿钓鱼,非常高兴,好象能摒弃名利,而不厌恶贫贱的生活了。正月,区生要回家探望他的父母,喝完了壶里的酒,(我)写了这篇序来记离别。

逐句剖析

"阳山":阳山县,

# 阳山:广东阳山县。

"天下之穷处也":是天下荒僻的地方。

# 穷处:极僻远的地方。

"陆有丘陵之险":陆地有丘陵之险,

"虎豹之虞":虎豹之忧。

# 虞:忧,患。

"江流悍急":江流汹涌湍急,

"横波之石":横于江上的大石,

"廉利侔剑戟":陡直锋利如剑戟,

# 剑戟:古代兵器,剑两刃,戟三锋。,侔:相等。,利:锐利。,廉:稜角。

"舟上下失势":船在江上行驶,上下颠簸难以控制,

# 失势:失去控制。,下:顺流行舟。,上:逆流行舟。

"破碎沦溺者":船破人溺的事故,

"往往有之":常常发生。

"县廓无居民":县城里没有居民,

"官无丞尉":官署里没有县丞和县尉。

# 尉:县尉,掌管县里治安的。,丞:县丞,是县令的副手。

"夹江荒茅篁竹之间":江的两岸,荒草竹林之间,

# 篁竹:篁是竹的通称。一说,篁,竹林。

"小吏十余家":住着十多家小吏,

"皆鸟言夷面":都是说话像鸟叫那样难懂,相貌与中原人不同。

# 夷面:象蛮夷人一样的长相。古代有东夷、西戎、南蛮、北狄之说。此处把阳山人说成“夷面”,含有明显的鄙视之意。,鸟言:讲话像鸟儿叫一样,听不懂。韩愈是河南人,乍来阳山,语言不通,并非有意诋毁。

"始至":(我)刚到阳山时,

"言语不通":言语不通,

"画地为字":只好在地上写字,

"然后可告以出租赋":这样之后才可以把交纳租税的事情告诉当地人,

"奉期约":要他们遵守约定。

# 奉期约:奉,接受、遵守;期,期限;约,规约。例如征收夏税秋税都有一定的期限,以及其他规定要百姓遵守等等。

"是以宾客游从之士":因此,宾客和随游的读书人,

"无所为而至":(到这里后)都生活枯寂无聊到了极点。

# 无所为而至:没有什么目的来此。换句活说,不想来。

"愈待罪于斯":我待罪在这里,

# 待罪:等待处分。这是旧时代让贬官员自谦的说法。

"且半岁矣":将近半年了。

# 且:将来。

"有区生者":有个姓区的书生,

"誓言相好":向我表示愿意和我做朋友,

"自南海挐舟而来":从南海郡划船来到阳山。

# 挐舟:划船、撑船。司马彪云:“挐,桡也,音饶。”船桨,用作动词,用桨划船。

"升自宾阶":他从西阶上堂,

# 宾阶:西阶。古时引客上堂,宾走西阶,主人走东阶。

"仪观甚伟":仪表十分壮美。

"坐与之语":坐下来和他交谈,

"文义卓然":言辞思想都不一般。

"庄周云":庄周说:“

"逃空虚者":巡行于荒坟古墓间的人,

"闻人足音跫然而喜矣":听到别人的脚步声就觉得欢喜了!”

# 跫然:行人脚步声。

"况如斯人者":何况像区生这样的人,

"岂易得哉":难道是容易遇到的吗!

"入吾室":他到我的屋里,

"闻《诗》、":听我谈《诗》、

"《书》仁义之说":《书》仁义的道理,

"欣然喜":非常高兴,

"若有志于其间也":好像有志于此。

# 其间:指诗书仁义之中。

"与之翳嘉林":(我)和他一起在美好的林木下乘凉,

# 翳嘉林:在林下乘凉。翳,隐蔽;嘉林,美好的林木。

"坐石矶":坐在水边的岩石上,

# 石矶:水中或突出于水面的岩石。

"投竿而渔":投鱼竿钓鱼,

"陶然以乐":非常高兴,

"若能遗外声利":好象能摒弃名利,

# 声利:名利。,外:疏远。,遗:忘。

"而不厌乎贫贱也":而不厌恶贫贱的生活了。

"岁之初吉":正月,

# 岁之初吉:指农历正月。

"归拜其亲":区生要回家探望他的父母,

"酒壶既倾":喝完了壶里的酒,

"序以识别":(我)写了这篇序来记离别。

# 序以识别:写序来纪念分别。识:记。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送区册序》是韩愈创作的一篇独特序文。开篇极言阳山之险,”千山万壑,官舍萧疏“,以险峰绝壑之险阻与官署荒芜之景致,与下文区生跋涉探访形成强烈对比。次段聚焦区生品格:这位来自南海的士人,跨越荒僻之地探望贬谪穷途的同僚,其卓识远见已非常人可及;更可贵者,他能超脱世俗名利,在贫瘠境遇中坚守本心,展现出”遗外声利而不厌乎贫贱“的高洁风骨。全文立意突破传统赠序范式,构思奇崛精巧,取譬精当,意象鲜活,通过环境反衬与人物映照的双重维度,塑造出乱世中卓尔不群的精神形象。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首

韩愈(768~824),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州南)人。贞元进士,官至礼部侍郎。谥号文。因昌黎(今辽宁义县)是韩氏郡望,其文中常自称“郡望昌黎”,故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韩愈提倡散体,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并称“韩柳”。他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散文在继承先秦、两汉古文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和发展,气势雄健。其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并称“千古文章四大家”。诗与孟郊齐名,并称“韩孟”。诗风奇崛雄伟,力求新警,有时流于险怪。又善为铺陈,好发议论,后世有“以文为诗”之评,对宋诗影响颇大。代表作品有散文《师说》《祭十二郎文》,诗歌《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山石》等。著有《昌黎先生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唐德宗贞元十九载(803年),关中畿辅之地罹逢大旱,春夏颗粒无收,秋又遭早霜肆虐,晚禾冻毙殆尽。京兆尹李实阿谀取宠,匿灾不报,朝廷非但未蠲免赋役、开廪赈济,反加紧催科。百姓拆屋鬻田以完税,弃妻别子以苟活,各县饿殍横陈,人相食之惨状频现。时任监察御史仅三月余的韩愈目睹此景,寝食难安,遂联合同僚张署、李方叔直言奏谏,具陈灾情民瘼,恳请减免赋税、开仓放粮。此举触忤权宦李实,三人俱遭贬谪,愈被左迁岭南阳山令。此篇赠序是贞元二十一年(805年)春,韩愈谪居阳山时所作,以赠青年友人区册。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唐代一篇赠序类散文,韩愈在《送区册序》中重点描述了友人区册的高洁品行和不同于流俗的风骨,指出了中唐时期官场倾轧、社会风气败坏的现象,同时展现了他在被贬阳山期间仍坚持儒家济世思想的精神状态。文章以“江陵城西二月尾”的春日送别情景作为开篇,通过南方瘴气弥漫的环境与区册独自乘船渡江的意象相互映衬,既表达了对友人道德品质的称赞,也暗示了在混乱时局中保持独立人格的困难。韩愈将自己的贬谪抑郁之情与对友情的重视相结合,并运用“草木羞”这一独特比喻,寄托了对知识分子精神觉醒的期望,体现了他在古文运动主张下的创作实践。

2. 写作手法

夸张:“阳山,天下之穷处也”,以“天下”这一宏大意象强调阳山的偏远穷困,将地域劣势极端化,为后文荒僻环境的铺陈奠定基调。引用:“逃虚空者,闻人足音跫然而喜矣”,借《庄子》中“逃虚空者”的孤独意象,暗喻韩愈贬谪阳山的寂寞绝望;同时以“闻足音而喜”反衬区册到来的意外之喜,形成情感张力。反衬:前文极写阳山”山险、水恶、城陋、政疏、文荒“,后文通过区册来访,转为”树木葱翠、百鸟和鸣、江水清悠“的和谐画面,以自然环境的突变暗示心境转变,突显人际温暖对荒凉现实的消解。

3. 分段赏析

开篇至“又待罪于此”,韩愈突破传统赠序范式,以“天下之穷处”定调,建构起全景式空间叙事。作者采用鸟瞰视角,将阳山置于“陆-水-城”三维坐标中解构:陆上险峰藏虎豹之危,江流急湍现杀人之险,城郭凋敝显政教之荒。三个维度构成递进式画面:山势险峻隐喻生存困境,江涛凶险暗示环境压迫,城署荒凉直指文化荒漠。尤其“破碎沦溺者往往有之”的细节白描,将地理险峻升华为精神困顿的隐喻。文末“待罪”二字如画龙点睛,以官场自嘲暗含政治失意的双重意涵,为后文的情感转折埋下伏笔。“有区生者”至结尾,当叙事镜头从宏观转向微观,区册的出现形成强烈的情感张力。韩愈化用《庄子》典故,将“跫然足音”具象化为寒夜烛光般的温暖存在。文字在此完成三重转换:空间上由蛮荒之地转为精神桃源,时间上从永恒困顿切入当下欢愉,情感上从历史性悲叹转为即时性欣喜。环境描写随之幻化:阴森群山化作葱翠画卷,湍急江流转为清越琴音,文化荒漠萌发诗性新芽。这种环境人格化的笔法,实则是作者精神世界的镜像投射——当文明火种(区册)降临,整个叙事空间便完成从地理概念到心灵栖所的质变。前半篇幅虽未直抒胸臆,但通过开篇“天下”这一涵盖广袤的时空概念,对阳山“穷厄”境遇的铺陈描写,以及文末“待罪”二字暗含的仕途自嘲,层层递进地勾勒出韩愈谪居阳山时政治失意、精神孤寂的心境图景。这种刻意营造的荒寒意境,恰与后文区册造访带来的温暖慰藉形成强烈对照,反衬出知己相逢的珍贵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盖身处烟瘴之区,与鸟言夷面之人为伍,一见斯文,自然称许过当,然仍节节有限制,此所以成大家之文。

清林纾《韩柳文研究法》

# 昌黎阳山后文字,尤为高古简老。

清刘大櫆《论文偶记》

# 文中历历如绘,真写生妙手也!

明林云铭《古文析义》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罗隐《梅》

下一篇:唐·冯延巳《醉花间·晴雪小园春未到》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