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帐牙旗得上游":将军的玉帐牙旗正处有利地位,
# 得上游:居于有利的军事地理形势。,玉帐牙旗:指出征时主帅的营帐大旗。
"安危须共主君忧":国家危难的时刻应与皇帝分忧。
# 主君:指皇上。,须:应当。,安危:偏义复词,这里偏用“危”义。
"窦融表已来关右":虽然已像窦融从关右奏上战表,
# 窦融:东汉初人,任梁州牧。此处指代刘从谏上疏声讨宦官。
"陶侃军宜次石头":还应效法陶侃率大军进驻石头。
# 石头:石头城,即东晋都城建康(今南京)。,陶侃:东晋时荆州刺史,时苏峻叛乱,陶侃被推为讨伐苏峻的盟主,后杀了苏峻。
"岂有蛟龙愁失水":哪能有蛟龙为失水而愁的道理,
# 愁:一作曾,一作长。,蛟龙:比喻掌握天下大权的天子。
"更无鹰隼与高秋":偏没有鹰隼在高爽的秋空遨游。
# 与:通“举”。,鹰隼:比喻猛将名臣。
"昼号夜哭兼幽显":京城里日夜号哭不分人世阴间,
# 幽显:指阴间的鬼神和阳间的人。
"早晚星关雪涕收":宫内何时能抹干眼泪恢复自由。
# 雪涕:指落泪。,星关:天门,指宫廷,即皇帝住处。,早晚:即“多早晚”,什么时候,系不定之词。
晚唐杰出诗人
李商隐(811?~858?),唐代诗人。字义山,号玉谿生、樊南生。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生于河南荥阳。开成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东川节度使判官等职。因受牛李党争影响,遭排挤而潦倒终身。李商隐擅长律、绝,富于文采,构思精密,情致婉曲,具有独特风格。然因用典太多,或致诗旨隐晦。其与杜牧并称“小李杜”,又与温庭筠并称“温李”。李商隐亦工四六文,所作以书启奏札为多,与温庭筠、段成式齐名,因三人皆排行十六,时称“三十六体”。代表作品有《贾生》《隋宫》《无题》《锦瑟》等。有《李义山诗集》,后人辑有《樊南文集》《樊南文集补编》。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政治诗。诗中借对昭义军节度使刘从谏上表事件的态度,隐晦地表达了对“甘露之变”后国家政治局势的看法,主张各地武装力量进京铲除阉党,恢复皇帝自由,为朝廷分忧,体现出诗人关注国家命运的责任感和强烈的正义感。
2. 写作手法
用典:诗中运用窦融、陶侃的典故,以窦融在关右上表支持朝廷,类比刘从谏上表力辩朝臣无辜;用陶侃进军石头城,来呼吁各地武装力量能像陶侃一样,进军京城铲除阉党,使诗歌内容更具深度和说服力。象征:“蛟龙愁失水”象征皇帝被宦官势力控制,失去权力与自由;“鹰隼与高秋”象征能为皇帝解忧、有能力平定局势的正义力量,形象地表达出对局势的看法和期望。
3. 分段赏析
首联“玉帐牙旗得上游,安危须共主君忧”。从形象塑造上,“玉帐牙旗”展现出刘从谏作为一方藩镇的威严与手握重兵的气势,凸显其军事力量雄厚。语言运用上,“得上游”简洁地表明昭义镇在地理位置和军事形势上的优势,“须”字有力地强调了刘从谏在国家危亡之际应尽的责任,不容推辞。在表达技巧方面,此联先以重笔渲染刘从谏的实力,为后文点明其应与君主共忧患的主旨做足铺垫,起到了引领全篇的作用。内容主题上,明确指出刘从谏具备平定宦官之乱的条件,同时也强调了他在这一局势下义不容辞的担当,为全诗奠定了关注时局、期待平乱的情感基调。颔联“窦融表已来关右,陶侃军宜次石头”。运用典故是这联突出的表达技巧,以东汉窦融上疏请战讨伐隗嚣来比况刘从谏上表声讨宦官,又以东晋陶侃领军平苏峻之乱来表达对刘从谏进军平乱的期望。在语言表达上,通过“已”和“宜”两个虚字巧妙衔接,不仅与刘从谏仅上表却未实际行动的现实情况相契合,还精准地传达出作者对刘从谏复杂的情感,既有对其声讨行为的赞赏,又有对其未果断进军的不满与敦促。从内容主题来看,此联借典故含蓄地指出刘从谏在平定宦官之乱这件事上,既有行动的开端,更应有所作为,进一步深化了对时局的关注和对平乱的期盼。颈联“岂有蛟龙愁失水,更无鹰隼与高秋”。在表达技巧上,运用比喻,将文宗遭受宦官控制的困境比作“蛟龙愁失水”,把忠臣奋起反击宦官的行为喻为“鹰隼与高秋”,通过“岂有”和“更无”两个强烈的语气词,增强了情感的表达力度。形象方面,生动地勾勒出君主被制的无奈和忠臣未起的遗憾画面。语言风格上,简洁而有力,深刻地抒发了作者对文宗境遇的愤慨以及对忠臣未及时行动的失望与不满,这种情感的表达与前文刘从谏的情况相呼应,体现出对整个局势中各方不作为的痛心。末联“昼号夜哭兼幽显,早晚星关雪涕收”。从形象描绘上,“昼号夜哭兼幽显”生动地展现出京城因宦官之乱而笼罩着的凄惨恐怖氛围,无论是白天还是夜晚,无论是人间还是阴间,都充斥着痛苦的号哭。语言表达直白且富有感染力,直接抒发了诗人内心的情感。内容主题上,“早晚星关雪涕收?”以问句结尾,强烈地表达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和急切期盼局势好转的心情,将全诗对时局的忧虑之情推向高潮,引发读者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深刻思考。
4. 作品点评
李商隐的《重有感》是继承杜甫传统的政治抒情诗。它承继杜甫关注国运的精神,以律诗反映时事、抒发政治感慨。风格上酷似杜甫《诸将五首》,沉郁顿挫,用事精切,在虚字锤炼照应上也颇具匠心,可能还受到杜甫相关诗句立意的启发。不过,相较其后期学杜律诗,此诗虽精严厚重,但在纵横变化上稍显不足。整体而言,展现了李商隐早期对时事的关切和学杜的成果。
# 此篇所言何事?次联粗浅,不成风调。古人纪事必明白,但至褒贬乃隐约,未有如此者。
明顾璘《批点唐音》
# 常熟钱龙惕夕公解曰:太和(即大和)九年十月,以前广州节度使王茂元为泾原节度使,逾月,李训事作,茂元在泾原,故曰“得上游”也。昭义节度使刘从谏三上疏问王涯等罪名,仇士良为之惕惧,故曰“窦融表已来关右”也。初获郑注,京师戒严,茂元与鄜坊节度使萧弘皆勒兵备非常,故曰“陶侃军宜次石头”也。上良辈知事连天子,相与愤怨;帝惧,伪不语,宦官得肆志杀戮,则蛟龙失水矣。涯等既死,举朝胁息,诸藩镇皆观望不前,谁为高秋之鹰隼、快意一击耶?曰“更无”者,伤之,亦望之也。至于“昼号夜哭”、雪涕星关,而感益深矣。
明末清初吴乔《围炉诗话》
# 首二句是言诸藩镇之拥兵者,责以主忧臣辱之义。“窦融表已来关右”,指昭义节度使刘从谏上表请王涯等罪名。“陶侃军宜次石头”,伤他镇无与之同心,兼讽刺逗留不进。“岂有蛟龙曾失水,更无鹰隼与高秋”,正言事皆决下北司,宰相惟行文书,安危系于外镇。“昼号夜哭兼幽显,早晚星关雪涕收”,又举向时被祸之家,及目前株蔓犹未及者,激烈言之。愚意义山位屈幕僚,志存讽谕,亦可嘉矣。黄白山评:“蛟龙失水”喻君之失臣。时中人诬宰相王涯,舍元舆等谋反,尽杀之,数日间生杀除拜皆决于中人,帝不与知,故有“蛟龙失水”之喻。下句言朝廷不能正中人之罪,如鹰隼之不能顺秋令以击燕雀也。
明末清初贺裳《载酒园诗话》
# 前半时事,后半致慨。此首即杜之《诸将》也。亦不能如杜之深厚曲折,而语气颇壮,用意正大,晚唐一人而已。诸选皆不录者,但采春花之艳丽,而忘秋实之正果也。
清屈复《唐诗成法》
# 忠爱之忱若揭。
清宋宗元《网师园唐诗解》
# 此篇专为刘从谏发,钱龙惕兼王茂元言之,徐氏又兼萧弘言之,皆非也。
清冯浩《玉谿生诗集笺注》
# “岂有”“更无”,开合相应,上句言无受制之理,下句解受制之故也。揭出大义,压伏一切,此等处是真力量。
清纪昀《玉谿生诗说》
# 前有《有感》,故此曰“重”,皆咏甘露之事。钱龙惕笺得之半,失之亦半。先君云……(诗)虽兴象彪炳,而骨理不清;字句用事,亦似有皮傅不精切之病。如第四句与次句复,又与第六句复,是无章法也。试观杜公有此忙乱沓复错履否?末句从杜公“哀哀寡妇”句脱化来,似沉著,有望治平之意,而“早晚”七字,不免饤饾僻晦。
清方东树《昭昧詹言》
# 词严义正,忠愤如见,可配少陵。
清于庆元《唐诗三百首续选》
# 义山七律,得于少陵者深。故秾丽之中,时带沉郁,如《重有感》《筹笔驿》等篇,气足神完,直登其堂、入其室矣。
清施补华《岘佣说诗》
# 沉郁悲壮,得老杜之神髓。
近代高步瀛《唐宋诗举要》
# 此为感事之诗,必证以事实,始能明其意义,不仅研求句法。即以诗格论,玉谿生平瓣香杜陵,其忠愤铁荡之气,溢于楮墨,雅近杜陵也。
近代俞陛云《诗境浅说》
上一篇:唐·綦毋潜《祇园寺》
下一篇:唐·杜甫《伤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