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yuán

朝代:明作者:张岱浏览量:3
yuán
zài
guā
zhōu
rén
suǒ
yuán
fēi
xiǎn
zhě
mén
yuè
chū
bǎo
shēng
shū
tóng
zhī
guā
zhōu
xié
wǎng
zhǔ
rén
chù
chù
kuǎn
zhī
yuán
zhōng
zài
lěi
shí
qián
táng
shí
gāo
èr
zhàng
shàng
zhí
guǒ
sōng
shù
yuán
zhí
dān
sháo
yào
rén
shàng
shí
hòu
tīng
lín
chí
chí
zhōng
fēng
jué
dǒu
shàng
dǒu
xià
rén
zǒu
chí
yǎng
shì
lián
huā
fǎn
zài
tiān
shàng
kōng
fáng
kǎn
wài
xuán
xià
luó
chán
yōu
yīn
shēn
suì
zài
hòu
shuǐ
cháng
tǐng
kuà
xiǎo
wéi
guàn
méng
cóng
qín
niǎo
jiū
shēn
shān
mào
lín
zuò
zhōng
tuí
rán
yǎo
guā
zhōu
zhū
yuán
tíng
jiǎ
shān
xiǎn
tāi
shí
shēn
lěi
shí
zhī
shǒu
nán
zhuó
sōu
zhī
zhǔ
rén
zhì
yuán
hàn

译文

于园在瓜洲停船的地方,叫做五里铺,它是富人于五所建筑的园子。不是有地位的人投下名帖,那么就不会用钥匙打开门来迎接客人。葆生叔在瓜洲任同知,带我前往于园,于园的主人处处殷勤招待我们。于园中没有其他的奇特的地方,奇就奇在用石块堆砌的假山。堂屋前有两丈高的石头假山,上面栽种了几棵果子松,沿坡栽种了牡丹、芍药,人不能到上面去,因为这里没有空隙、满满当当而奇特。后厅临近池塘,池塘里有奇异的山峰和陡峭的山沟,直上直下,人们行走在池塘的底部,抬起头来看莲花,反而像在天上,这里因为空旷而奇特。卧房的栏杆外面,有一条沟壑盘旋而下,好像螺蛳盘旋形的外壳,这里因为阴暗深远而奇特。再往后还有一座水阁,长长的形状像小船,横跨在小河上,水阁的四周,矮小的灌木生长茂盛,鸟儿在这里叽叽喳喳,人好像在深山密林之中,坐在阁子中,这里的境界使人感到舒坦、碧绿、幽深。瓜洲的许多园林亭榭,都是凭借假山而有名声。这些假山在自然山石中怀胎,在堆砌山石的人手中孕育,在主人的精细构思中诞生,到了于园,看了这里的假山奇石,就没有遗憾了。

逐句剖析

"于园在瓜洲步五里铺":于园在瓜洲停船的地方,叫做五里铺,

# 步:同“埠”,水边停船之处。,瓜洲:在今江苏扬州市邗江区南,临长江。

"富人于五所园也":它是富人于五所建筑的园子。

# 所园:所建筑的园林。园,建筑园子。

"非显者刺":不是有地位的人投下名帖,

# 刺:名帖。这里做动词用,投下名帖。,显者:指有名声有地位的人。

"则门钥不得出":那么就不会用钥匙打开门来迎接客人。

"葆生叔同知瓜洲":葆生叔在瓜洲任同知,

# 同知:知府的佐官,分掌督梁、缉捕、江防、水利等,分驻指定地点。文中为担任同知。,葆生:张联芳,字尔葆,山阴人,官扬州司马。葆生叔父,善画好收藏古董。

"携余往":带我前往于园,

# 余:我。,携:带。

"主人处处款之":于园的主人处处殷勤招待我们。

# 之:人称代词,我们。,款:殷勤招待。

"园中无他奇":于园中没有其他的奇特的地方,

# 奇:罕见的,稀罕的。

"奇在磊石":奇就奇在用石块堆砌的假山。

# 磊石:用各种各样的石块堆砌成假山。磊:堆砌。

"前堂石坡高二丈":堂屋前有两丈高的石头假山,

"上植果子松数棵":上面栽种了几棵果子松,

# 数:几。,植:栽种。

"缘坡植牡丹、":沿坡栽种了牡丹、

# 缘:顺着,沿着。

"芍药":芍药,

"人不得上":人不能到上面去,

"以实奇":因为这里没有空隙、满满当当而奇特。

# 实:满满当当,没有空隙。,以:因为。

"后厅临大池":后厅临近池塘,

# 临:临近,靠近。

"池中奇峰绝壑":池塘里有奇异的山峰和陡峭的山沟,

# 绝壑:陡峭的山沟。绝:极。壑:山沟。

"陡上陡下":直上直下,

"人走池底":人们行走在池塘的底部,

"仰视莲花反在天上":抬起头来看莲花,反而像在天上,

"以空奇":这里因为空旷而奇特。

# 空:空旷。

"卧房槛外":卧房的栏杆外面,

# 槛:栏杆。

"一壑旋下如螺蛳缠":有一条沟壑盘旋而下,好像螺蛳盘旋形的外壳,

"以幽阴深邃奇":这里因为阴暗深远而奇特。

# 幽阴深邃:阴暗深远。

"再后一水阁":再往后还有一座水阁,

"长如艇子":长长的形状像小船,

# 艇子:小船。

"跨小河":横跨在小河上,

"四围灌木蒙丛":水阁的四周,矮小的灌木生长茂盛,

# 蒙丛:覆盖,丛生,草木茂盛的样子。

"禽鸟啾唧":鸟儿在这里叽叽喳喳,

# 啾唧:细小而碎杂的声音。

"如深山茂林":人好像在深山密林之中,

"坐其中":坐在阁子中,

# 其:代“水阁”。

"颓然碧窈":这里的境界使人感到舒坦、碧绿、幽深。

# 碧窈:碧绿幽远,幽深的草木丛中。,颓然:柔顺的样子,文中指舒坦。

"瓜洲诸园亭":瓜洲的许多园林亭榭,

# 诸:众,各。

"俱以假山显":都是凭借假山而有名声。

# 显:显扬,有名声。,以:凭借。,俱:都。

"胎于石":这些假山在自然山石中怀胎,

"娠于磊石之手":在堆砌山石的人手中孕育,

"男女于琢磨搜剔之主人":在主人的精细构思中诞生,

"至于园可无憾矣":到了于园,看了这里的假山奇石,就没有遗憾了。

# 矣:语气助词,相当于“了”。,憾:心感不满。,至:到了,放在。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于园》是明末清初文学家张岱的一篇散文,收录于《陶庵梦忆》。文章以瓜洲富商于五所建的私家园林为对象,重点展现了于园假山“磊石之奇”的艺术特色及其所营造的幽远意境。文章分“前堂”“后厅”“卧房槛外”“水阁”四个部分,分别体现“实奇”“空奇”“幽阴深邃奇”等景观特点,如两丈高石坡密植花木、池底仰观莲花的错位空间、螺旋沟壑的深邃布局等,体现出园林构造的巧思与层次感。文中巧用“螺蛳缠”“颓然碧窈”等生动形容,使抽象的美感具体化,也传递出游园时的沉浸体验。文章语言雅俗兼具,既有细腻描写,也穿插作者访园时的感悟,表现出古代园林“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艺术追求,赞颂了工匠高超的造园技艺,也传达了对园林美学的深刻理解。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明清之际史学家、文学家

张岱(1597~1679?),明末清初史学家、文学家。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浙江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张岱出身仕宦家庭,过着锦衣玉食的富足生活,极爱繁华。早年悠游于山水间,创作许多诗文。1635年参加乡试,不第。明亡后隐居于四明山中,潜心著述。其诗文颇受公安、竟陵二派影响,尤以小品散文名世,文笔清新,时杂诙谐,作品表现出明亡后的怀旧感伤情绪,久已脍炙人口。代表作品有《石匮书》《琅嬛文集》《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篇写园林的散文,文章介绍于园磊石之奇及其建筑的幽远意境,赞颂了园林假山建造者高超的艺术造诣。

2. 写作手法

比喻:文中“一壑旋下如螺蛳缠”把“壑旋下”比成“螺蛳缠”,这一通俗的比喻,形象地写出磊石而成的沟壑盘旋而下的形状。

3. 分段赏析

首段开篇,点明于园地处瓜洲埠头五里铺,为富商于五所有。文中“非显者刺”一句中的“刺”意为投递名帖,表明园主地位显赫,非有身份者难以入内;“门钥不得出”则进一步强调其园林的私密性与专属感,反衬园中景致之精妙可贵,也使读者更觉后文描写的难得。张岱得以随任瓜洲同知的叔父葆生入园,句中“处处款之”,不仅体现园主殷勤待客,也透露出士绅阶层间交游有一定礼数。这段表面为平实叙述,实则铺垫浓重,意在说明:于园并非易入之地,若无显贵引荐,那种奇景美境,实非一般人能得一见,增加了全文的神秘和期待。次段重点写“磊石之奇”,作者用“实奇”“空奇”“幽阴深邃奇”三层结构层层推进。先写“前堂石坡高二丈”,假山堆叠高耸、密实,坡顶植松、坡面栽花,以“不得上”三字传达对游客的阻隔感,这种高大封闭的感觉,恰好衬托出石山体量之巨大、结构之繁复,体现“以实奇”的特点。接着转向“后厅临大池”,则由“实”化“空”:池底可见游人影像,而莲花仿佛悬于空中,营造出一种视角错置的奇妙幻境。池中假山的倒影与实景交融,使虚实之间相互映照,水天之间似幻似真,这是“以空奇”。这一段不仅从视觉上制造错觉,也让人心中一震,惊叹园林布局之巧。然后笔锋一转,写卧房之外“一壑旋下如螺蛳缠”,这段语言由雅转俗,通俗比喻却极具表现力,“缠”字生动地写出假山沟壑回旋盘绕、幽深莫测的结构。由“幽阴深邃”四字,可见其构造非同一般,不只是视觉效果,更营造出一种静谧神秘、引人探幽的氛围。“四围灌木蒙丛,黄鸟时啼”,则以景衬情:灌木丛生、鸟语啁啾,细节丰富,环境幽僻,动静结合。这些都体现了假山布局不仅追求形式上的奇伟,还着力营造情境的深远和意趣的变化。紧接着写水阁一景,“横小河如艇子”,“颓然碧窈”,文字极为传神。一方面“长如艇子”形容水阁仿若舟行水上,轻盈灵动;另一方面“颓然碧窈”既可解为游人放松之态,也可解为草木掩映下的水阁之色,融情于景,含蓄自然,展现出人工园林之中也有山野之趣。园中诸景,精巧布局,处处含意,皆非浮雕堆砌,而是借自然之形,引发人心之感。最后数句是全文画龙点睛之笔:“胎于石,娠于磊石之手,男女于琢磨搜剔之主人。”这三句从假山的来源、工匠的手艺、主人的构思三个层面交代了假山建造的全过程。假山“胎于石”是说以天然山石为蓝本,仿自然而作;“娠于磊石之手”意为匠人巧手将设想化为现实;“男女于琢磨搜剔之主人”则突出主人不止是提供资金,更是全心投入、亲自构思,如父母育子一般,使假山或雄奇、或秀丽,各具神韵。这一组拟人化的句子,形象生动地表现出假山从无到有的过程,既是物质劳动的结晶,更是艺术灵思的体现,展现了明清造园艺术的高度成就。这些内容若删去,不仅会打断上下文的逻辑联系,更使得“至于园可无憾矣”一语无法准确理解。此句中的“至于园”并非单纯地“到于园”,而是“至之于园”的省文结构,意在说将假山置于园中,令人满意至极。“于”是介词表处所,“之”代指前文所述的假山结构,整体意为“将这样的假山安放在园中,自然使人无憾”。若缺了中间那段精要描写,语义承接突兀,也让全篇的主旨——赞颂假山艺术及其创作主体——无法充分展开。

4. 作品点评

这篇文章的语言风格自然流畅,既有文雅的表达,也有通俗的叙述,生动传神,表现力很强,充分展现了中国古代园林建筑“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艺术追求。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明·王稚登《送蒋都护入蜀》

下一篇:明·吴鼎芳《柳枝词》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