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xué
ruǎn
gōng
sān
shǒu

朝代:唐作者:刘禹锡浏览量:1
shào
nián
zhì
xìn
dào
cóng
shí
zhǐ
yán
shéng
zhī
ān
zhī
shì
bǎi
shèng
nán
sān
zhé
nǎi
liáng
rén
shēng
shī
yān
néng
zhī

译文

我年轻时就有着远大的抱负,遵奉直道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只说法度如绳丝毫不能苟且,那知道搞阴谋的人卑鄙恶毒?百战百胜不一定能认清对手,多次折臂却可以学到些医术。一个人如果没经过什么波折,他有办法认识自己的不足吗?

逐句剖析

"少年负志气":我年轻时就有着远大的抱负,

"信道不从时":遵奉直道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 从时:顺从时尚,追随行时的潮流。

"只言绳自知":只说法度如绳丝毫不能苟且,

# 绳:木工用来划线的墨斗绳,这里指法度。

"安知室可欺":那知道搞阴谋的人卑鄙恶毒?

# 室可欺:在暗里就可以搞阴谋诡计。,安:哪里。

"百胜难虑敌":百战百胜不一定能认清对手,

# 难虑敌:一作虑无敌。虑:思考,认识。

"三折乃良医":多次折臂却可以学到些医术。

# 三折:即三折肱(gōng)。

"人生不失意":一个人如果没经过什么波折,

"焉能慕知己":他有办法认识自己的不足吗?

# 知己:认识自己的意思。一作“己知”。,慕:显露,看出来。一作“暴”。,焉:怎么。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学阮公体三首(其一)》是唐代刘禹锡的哲理诗。前两联写少年时期怀抱崇高理想,坚守信念不随波逐流,坚信正直原则,却不谙世道险恶。后两联进一步阐述:人生征途即便屡战屡胜,也难以预判对手动向;唯有在挫折中反思根源,才能找到克敌之法。交友之道亦如此,唯有身处困境时,方能辨别真伪知己。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诗豪”

刘禹锡(772~842),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祖籍中山(今河北定州)。贞元进士,官至检校礼部尚书兼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刘禹锡与柳宗元交谊深厚,人称“刘柳”。晚年与白居易唱和甚多,并称“刘白”。其诗雅健清新,善用比兴寄托手法,有一种哲人的睿智和诗人的挚情渗透其中,极富艺术张力和雄健气势,有“诗豪”之称。其文尤长于论辩说理,推理缜密,雄健晓畅。哲学著作有《天论》三篇,提出“天与人交相胜”“还相用”学说。代表作品有《竹枝词》《杨柳枝词》《插田歌》《金陵五题》《西塞怀古》等。有《刘梦得文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学阮公体三首(其一)》是刘禹锡贬谪朗州时模仿阮籍《咏怀诗》而作。永贞革新失败后,他虽身处逆境,仍坚信自身政治主张的正确性,并借组诗总结失败经验、积蓄斗争力量,三首作品均展现出坚韧不屈的进取精神。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蕴含人生哲理的政治抒情诗,通过少年志向与挫折反思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历经政治磨难后对直道难行的清醒认知,以及从失败中汲取力量的坚韧精神。

2. 分段赏析

一二句诗人从小便胸怀壮志,崇尚正直之道,拒绝随波逐流。然而,由于初涉世事,经验尚浅,他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现实与风云变幻的政治局势尚未有深刻的理解。三四句“只言绳自直,安知室可欺?”透露出诗人曾天真地认为只要坚持正道,便能自然辨明是非,未曾料到政治斗争的复杂与对手的狡诈。这成为了他对过往政治斗争失败的自省与教训总结。最后四句,诗人领悟到了“百胜亦需防敌诈,三折方知医道深”的深刻哲理。面对失败,他并未陷入消极与悲观,而是从“失意”中汲取力量,深刻反思,总结经验,准备以更加坚韧的姿态重新投入未来的战斗。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有自悔语而无颓丧情,有振奋意而无骄傲情,有清刚气而无遁世情。语言质朴无华,而无锋芒刺眼,真是学阮公体象阮公体,胜阮公体。

现代文史家华钟彦《刘禹锡诗文赏析集》

# 此必禹锡初遭贬斥时愤激之词。

现代文史家瞿蜕园《刘禹锡集·名家选集》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陆龟蒙《春思》

下一篇:唐·魏璀《湘灵鼓瑟》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