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chūn
zhōu

朝代:唐作者:温庭筠浏览量:1
sháo
guāng
rǎn
é
cuì
绿
shī
湿
hóng
xiān
shuǐ
róng
mèi
xiǎo
yōng
duō
lán
zhǔ
xián
róng
róng
jiāo
jīng
mèi
liú
dié
xiè
jīn
xián
àn
shàng
yáng
biān
yān
cǎo
mén
wài
píng
qiáo
lián
liǔ
guī
lái
wǎn
shù
huáng
yīng

译文

美好的春光如同给大地染上了色彩,那颜色就像美丽的蛾眉一样青翠,绿色的植物湿润清新,红色的花朵鲜艳娇美,水面的景色妩媚动人。苏小小慵懒多情,兰草生长的小洲显得格外清闲,温暖的日光洒在水滨,鵁鶄(一种水鸟)悠闲地栖息睡着了。紫色的骏马脚步轻快,金色的马嚼子发出声响,骏马嘶鸣,在长堤上挥鞭策马,烟雾笼罩着茂盛的野草。门外的平桥连接着柳树成荫的堤岸,傍晚归来时,树林中传来黄莺的啼叫声。

逐句剖析

"韶光染色如蛾翠":美好的春光如同给大地染上了色彩,那颜色就像美丽的蛾眉一样青翠,

# 蛾翠:中国古代妇女画眉常用黛色(青黑色),似山色,所以也常把眉比作山。这里反用此意,把山色比作眉色。

"绿湿红鲜水容媚":绿色的植物湿润清新,红色的花朵鲜艳娇美,水面的景色妩媚动人。

# 红鲜:泛指鲜艳的花朵,未必专指红色之花。,绿湿:指绿色植物被水气浸润后鲜嫩的样子。

"苏小慵多兰渚闲":苏小小慵懒多情,兰草生长的小洲显得格外清闲,

# 闲:因为苏小小慵多懒出游,而水鸟亦静静安睡(下句意),所以兰渚显得格外闲而静。,兰渚:兰花盛开的水边。,慵多:即慵懒,“多”表示程度,似“很”、“非常”之意。,苏小:即苏小小,南北朝时人,钱塘名妓,今杭州市西湖边有苏小小墓。

"融融浦日鵁鶄寐":温暖的日光洒在水滨,鵁鶄(一种水鸟)悠闲地栖息睡着了。

# 鵁鶄:池鹭。,浦日:照在洲浦上的日光。,融融:即暖融融。

"紫骝蹀躞金衔嘶":紫色的骏马脚步轻快,金色的马嚼子发出声响,骏马嘶鸣,

# 金衔:泛指金、铜制的华美的马嚼子。,蹀躞:马缓行貌。,紫骝:骝本为黑鬃黑尾的红色马,此处用紫骝泛指骏马。

"岸上扬鞭烟草迷":在长堤上挥鞭策马,烟雾笼罩着茂盛的野草。

# 烟草迷:茫茫如烟的碧草使人迷。

"门外平桥连柳堤":门外的平桥连接着柳树成荫的堤岸,

# 平桥:没有弧度的桥。

"归来晚树黄莺啼":傍晚归来时,树林中传来黄莺的啼叫声。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春洲曲》是唐代诗人温庭筠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的春日美景图。诗的开篇描绘了春光下色彩斑斓的景色,如蛾翠般的美好和水的妩媚。接着通过“苏小慵多兰渚闲”引入人物,增添了画面的生活气息。“融融浦日鵁鶄寐”进一步渲染了宁静悠闲的氛围。随后,诗人笔锋一转,描写了紫骝马嘶鸣、骑手扬鞭策马的动态场景,使画面充满了活力。“门外平桥连柳堤”描绘了田园风光,最后以“归来晚树黄莺啼”收尾,以黄莺的啼鸣声增添了傍晚的宁静与美好。整首诗情景交融,语言优美,展现了江南水乡的独特魅力,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晚唐诗人,花间词派鼻祖

温庭筠(801?~ 866?),唐代诗人、词人。原名岐,字飞卿,太原(今山西太原西南)人。唐初宰相温彦博后裔。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时号“温八叉”。仕途不得意,官至国子助教。温庭筠为晚唐词坛巨擘,为词史上大力写词的第一人,大都收入《花间集》。其词有“花间鼻祖之称”,与韦庄并称“温韦”。词的题材取向以男女情爱、相思恨别为主,注重表现女性的容貌情怀;语言追求秾艳华丽。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今存乐府诗、咏史诗、山水行旅诗等。又工骈文,与李商隐、段成式齐名,因三人皆排行十六,时称“三十六体”。代表作品有《菩萨蛮》《春愁曲》《商山早行》等。 后人辑有《温庭筠诗集》《金荃词》。另著有传奇小说集《乾𦠆子》。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春洲曲》开篇首联便以精妙之笔,勾勒出春天那充满蓬勃生机且五彩斑斓的画面,让读者仿若置身于一片明媚春光之中。颔联巧妙借用“苏小”这一形象,细致描绘出一位女子于长满兰草的洲渚之上,闲适安然的姿态,营造出一种悠然惬意的氛围。至颈联,诗的画面从静态悄然转向动态,刻画了一位骑着紫骝马、马佩金衔的骑士,在堤岸上尽情策马扬鞭的场景,瞬间为诗篇注入了活力与动感。而尾联则描绘出一幅温馨的归家之景,给人以温暖、安宁之感。整首诗全方位地展现了春日江南独特的自然美景与别样的人文风貌,宛如一幅细腻勾勒江南美好春光的淡雅画卷。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李白《登广武古战场怀古》

下一篇:唐·武则天《游九龙潭》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