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鹿奔野草":帝位如鹿奔于荒野草地之中,
# 秦鹿:用“逐鹿”典故。《史记》:蒯通曰:“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于是高材捷足者先得焉。”张晏曰:“以鹿喻帝位也。”
"逐之若飞蓬":豪杰之士若逐飞起的蓬草一样穷追。
"项王气盖世":项王雄气盖过世界,
# 气盖世:语出项羽《垓下歌》:“力拔山兮气盖世。”
"紫电明双瞳":双目明亮炯炯有神。
# 双瞳:传说项羽眼珠有两个瞳孔。《史记·项羽本纪》:“闻项羽亦重瞳子。”
"呼吸八千人":他振臂一呼,就有八千人响应,
# 呼吸:一呼即来的意思。《项羽本纪》:“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
"横行起江东":横行无忌地从江东起兵。
"赤精斩白帝":高祖被酒夜斩白帝子,
# 赤精:刘邦感赤龙而生。《汉书》:“待诏夏贺良等言赤精子之谶。”应劭注:“高祖感赤龙而生。自谓赤帝之精。”陈子昂诗:“复闻赤精子,提剑入咸京。”
"叱咤入关中":风云叱咤进入关中之地。
# 叱咤:发怒大喝。《史记索隐》:叱咤,发怒声。《通典》:平王东迁洛邑,以岐、酆之地赐秦襄公,乃为秦地。至孝公,作为咸阳,筑冀阙,徙都之,故谓之秦川,亦曰关中地。《关中记》曰:东自函关今弘农郡灵宝县界,西至陇关今汧阳郡汧源县界,二关之间,谓之关中,东西千余里。《史记》:汉王之入关,五星聚东井。东井者,秦分也,先至必霸。
"两龙不并跃":两条龙不能并而跃起,
# 两龙:古以为天子是真龙,并世不能有二龙,两龙并世必然相斗。此指刘邦和项羽。
"五纬与天同":天上五行之象也是这样。
# 五纬:即金木水火土五行星。《西京赋》:“高祖之始入也,五纬相汁,以旅于东井。”李善注:“五纬,五星也。”
"楚灭无英图":楚王被消灭未得展雄图,
"汉兴有成功":汉王兴盛得以成就王霸之业。
"按剑清八极":手提宝剑平定天下,
# 八极:指天下最边远的地方。高诱《淮南子注》:“八极,八方之极也。”
"归酣歌大风":回归家乡纵酒击筑而高歌大风。
# 歌大风:汉高祖十二年刘邦回家乡,大宴家乡父老,酒酣,刘邦击筑而歌《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伊昔临广武":往昔君临广武,
"连兵决雌雄":双方集结众兵欲以决一雌雄。
# 连兵:兵刃相连,指正面交锋。
"分我一杯羹":为天下而不顾家,如果你项王要烹我太公,也请你分一碗汤给我,
# 分我一杯羹:《项羽本纪》:汉王引兵渡河,复取成皋,军广武,就敖仓食。项王已定东海,来西,与汉俱临广武而军,相守数月。项王为高沮,置太公其上,告汉王曰:“今不急下,吾烹太公。”汉王曰:“吾与项羽,俱北面受命怀王,曰‘约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项王怒,欲杀之,项伯曰:“天下事未可知,且为天下者不顾家,虽杀之无益,只益祸耳。”项王从之。楚、汉久相持未决,丁壮苦军旅,老弱罢转漕。项王谓汉王曰:“天下匈匈数岁,徒以吾两人耳。愿与汉王挑战,决雌雄,毋徒苦天下之民父子为也。”汉王笑谢曰:“吾宁斗智,不能斗力。”于是项王乃即汉王相与临广武间而语。汉王数之,项王怒,欲一战,汉王不听,项王伏弩射中汉王。
"太皇乃汝翁":我父亲也是你的父亲。
"战争有古迹":战争已过留下的只有古迹,
"壁垒颓层穹":当年战时军营的围墙在高空之下早已倒塌。
"猛虎啸洞壑":高祖如猛虎号啸于洞壑,
# 啸:一作吟。
"饥鹰鸣秋空":又如饥饿的雄鹭鸣叫于秋日高空。
# 鸣:一作猎。
"翔云列晓阵":云气腾翔布列于阵前,
"杀气赫长虹":腾腾杀气如长虹一样威吓。
"拨乱属豪圣":平定祸乱属大圣人所为,
# 拨乱:治平乱世。《史记·秦楚之际月表》:“拨乱诛暴,平定海内,卒践帝柞,成于汉家。”
"俗儒安可通":浅骊而迂腐的儒士哪里能受此大任。
"沉湎呼竖子":阮籍沉湎于酒中呼刘邦为竖子,
# 沉湎:沉思遥想。《淮南子》:“康乐沉湎。”高诱注:“沉湎,淫酒也。”《韩诗薛君章句》:“夫饮之礼:齐颜色,均众寡,谓之沉,闭门不出谓之湎。竖子:”阮籍登古战场,曰刘乃“时无英雄,遂使竖子成名”。
"狂言非至公":这种狂放偏激之言是不公正的。
"抚掌黄河曲":身在曲折的黄河我抚掌而笑,
"嗤嗤阮嗣宗":阮嗣宗真是很可笑。
# 阮嗣宗:即阮籍。《三国志注》:阮籍,字嗣宗。《魏氏春秋》曰:籍尝登广武,观楚、汉战处,乃叹曰:“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嗤嗤:嗤笑。《广韵》:“嗤,笑也。”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诗仙”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至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市)。李白与杜甫齐名,并称“李杜”,被后人誉为“诗仙”。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色彩,是屈原以来最具有个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诗人,达到了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代表作品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将进酒》《望庐山瀑布》等。有《李太白集》传世。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也是一首怀古咏史诗。诗作开篇描绘秦末群雄逐鹿场景,展现项羽的勇猛与刘邦的崛起。接着描述广武古战场楚汉对峙,通过古迹与想象中的战争画面,阐述“拨乱属豪圣”的历史规律。李白借对楚汉历史的回顾,抒发对历史兴衰的感怀,以豪迈笔触,展现对英雄人物与历史进程的深刻思考。
2. 写作手法
借古抒怀:诗人登上广武古战场,通过对楚汉相争历史的描写,抒发对历史变迁、英雄成败的感慨,表达自己对历史和人生的思考。烘托:以“黄河走东溟,白日落西海”的壮阔景象,烘托古战场的雄浑苍凉,也衬托出历史的宏大与沧桑。比喻:诗中以“秦鹿奔野草,逐之若飞蓬”比喻秦末天下大乱,群雄逐鹿的局面,生动形象。对比:诗中刘邦与项羽的成败对比,突出了历史的无常和命运的变幻,强化了诗歌的主题。用典:诗中多处用典,“秦鹿奔野草”化用“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点明秦末纷争。“赤精斩白帝”源于刘邦斩白蛇起义,暗示其顺应天命。“分我一杯羹,太皇乃汝翁”取自楚汉对峙时的史实,展现刘邦机智。“沉湎呼竖子,狂言非至公。抚掌黄河曲,嗤嗤阮嗣宗”提及阮籍登广武战场感慨“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李白借此表达对阮籍观点的批判。“项王气盖世,紫电明双瞳”化用相关记载描绘项羽英武。这些典故丰富了诗歌内涵,助诗人抒发对历史的深刻思考。
3. 分段赏析
全诗分为两大段,前十四句为第一段,概述秦亡后的楚汉兴亡成败的历史;后十六句为第二段,缅怀广武古战场楚汉相对峙的历史。第一段,开篇“秦鹿奔野草,逐之若飞蓬”,李白以生动比喻,将秦末天下比作奔逃于野草间的鹿,群雄追逐,局势混乱不堪,形象勾勒出秦亡后的动荡局面。随后描绘项羽,“项王气盖世,紫电明双瞳。呼吸八千人,横行起江东”,突出项羽气盖山河的英雄气概,其目光如紫电般锐利,凭借江东八千子弟纵横驰骋,尽显勇猛无畏。接着写刘邦,“赤精斩白帝,叱咤入关中”,运用刘邦斩白蛇起义这一带有神话色彩的典故,凸显其以天命之姿,果敢进入关中,为其成就霸业奠定基础。“两龙不并跃,五纬与天同。楚灭无英图,汉兴有成功”,此四句表明刘邦与项羽无法同时称帝,五纬齐出预兆刘邦得天下,楚国因缺乏良策走向灭亡,汉朝因刘邦崛起而兴盛。这一段高度概括了楚汉兴亡的历史,从秦末纷争起笔,到楚汉成败收束,为下文诗人在古战场的感慨埋下伏笔,在宏大历史叙事中,已隐隐透露出对历史无常的喟叹。第二段,“按剑清八极,归酣歌大风”,先写刘邦平定天下后按剑治理四方,凯旋后高唱《大风歌》的豪迈与得意。“伊昔临广武,连兵决雌雄”点明楚汉曾在广武对峙,连年征战,一决高下。“分我一杯羹,太皇乃汝翁”引用楚汉相争时的著名典故,生动展现双方激烈冲突,凸显刘邦的机智狡黠。“战争有古迹,壁垒颓层穹”,诗人将视角拉回现实,眼前所见是古战场遗迹,破败壁垒高耸,尽显岁月沧桑。“猛虎啸洞壑,饥鹰鸣秋空。翔云列晓阵,杀气赫长虹”,诗人展开想象,描绘出古战场曾经的惊心动魄,猛虎咆哮、饥鹰长鸣,飞云似战阵,杀气冲云霄,重现楚汉战争的残酷与激烈。最后,“拨乱属豪圣,俗儒安可通。沉湎呼竖子,狂言非至公。抚掌黄河曲,嗤嗤阮嗣宗”,诗人发表对历史的看法,指出平定乱世需豪杰圣人,批评阮籍“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的观点,认为其沉湎酒中所言不客观,在黄河边抚掌嘲笑阮籍。这一段诗人从对古战场往昔战争场景的描绘,转入对历史规律的思考及对前人观点的评判,抒发了自己对历史兴衰的深刻感怀。
4. 作品点评
《登广武古战场怀古》是一首别具一格的五言古诗,其整体结构似乐府歌行,有头有尾,采用夹叙夹议的手法。从秦亡说起,叙述与古迹相关的历史人物,描绘眼前景象,又穿插阮籍感慨,层次分明、安排得当。此诗兼具叙事诗结构与抒情诗实质,借对历史与现实的描写,抒发诗人情怀与感触。诗人运用多种艺术手法,提炼精美语言,塑造出不同艺术形象,表达主题思想。诗中尽显对现实的超然、对历史的洞见以及卓越的诗歌才能,形成洒脱超逸、豪放豁达的独特风格,洋溢着乐观开朗的情绪。
上一篇:唐·赵嘏《春酿》
下一篇:唐·温庭筠《春洲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