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jiāng
méi

朝代:唐作者:杜甫浏览量:1
méi
ruǐ
qián
méi
huā
nián
hòu
duō
jué
zhī
chūn
hǎo
zuì
nài
chóu
xuě
shù
yuán
tóng
jiāng
fēng
yuán
jiàn
xiù
cuó
é

译文

腊月前梅蕊已破,新年后梅花正多。明知此地啊春光美好,可心怀客愁而又无可奈何!江梅和白雪原来同此一色,春风也徒自节江水漾动清波。故乡的春色渺不可见,苍郁的巫山空自巍峨。

逐句剖析

"梅蕊腊前破":腊月前梅蕊已破,

"梅花年后多":新年后梅花正多。

"绝知春意好":明知此地啊春光美好,

# 好:一作“早”。,绝知:明知。

"最奈客愁何":可心怀客愁而又无可奈何!

"雪树元同色":江梅和白雪原来同此一色,

# 元:原是。一作“能”。

"江风亦自波":春风也徒自节江水漾动清波。

"故园不可见":故乡的春色渺不可见,

"巫岫郁嵯峨":苍郁的巫山空自巍峨。

# 嵯峨:形容山势高峻。,巫岫:巫山。岫,山。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江梅》是唐代诗圣杜甫匠心独运的五言律诗,自腊前花蕊初绽至年后繁花似锦,细腻勾勒出诗人对梅花的深切期盼。春意盎然间,即便美景当前,也难掩其客居他乡的愁绪。颈联巧妙一转,非但不续抒哀愁,反而以景补情,江梅之姿跃然纸上。至尾联,春光虽好,诗人却难展欢颜,皆因战乱频仍,流离失所,背井离乡之痛深植于心。此诗借梅言志,情景交融,既颂江梅之妍丽,亦抒诗人之孤寂,意境深远,令人动容。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现实主义诗人,“诗圣”

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祖籍襄阳(今湖北襄阳),生于巩县(今河南巩义)。因居长安时期,曾一度住在城南少陵附近,自号少陵野老;肃宗至德间,曾任左拾遗;在成都时被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少陵、杜拾遗、杜工部。一生坎坷,仕途不顺,经历安史之乱,见证了唐朝由盛转衰。杜甫与李白并称为“李杜”(“大李杜”),被后人誉为“诗圣”,是中国古典诗歌成就的集大成者,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的诗作包含了大量的时事政治诗,或陈述政见,或揭发统治者的荒淫残暴,或寓言讽兴,或对穷苦人民表示同情关怀。他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练,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杜甫继承和发展了《诗经》以来注重反映社会现实的文学传统,成为中国古代诗歌艺术发展的又一高峰。代表作品有《兵车行》《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兴八首》等。著有《杜工部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在唐代宗大历二年(767)的春日里,诗圣杜甫寓居夔州,身处江峡之间,偶见腊梅初绽,那一抹清新脱俗之姿,瞬间触动了他内心深处对故园的深切思念。此情此景,灵感如泉涌,杜甫挥毫泼墨,创作了这首情感真挚、意境深远的《江梅》。诗中,他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梅花从含苞待放到绽放的整个过程,寓含了对过往岁月的追忆与对远方家乡的无限眷恋,使得这首诗不仅赞美了江梅的清雅之美,更深刻表达了诗人身处异乡、心怀故土的凄凉与哀愁,读来令人感慨万千。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江梅》是一首典型的咏梅怀乡的五言律诗,诗圣杜甫寓居夔州,于江峡间偶见腊梅初绽,那清雅之姿瞬间触动了他对故园的深切思念。他挥毫泼墨,创作了五言律诗《江梅》。全诗以梅花为引,借其盛开之景抒发思乡之情。从腊月前梅蕊初绽到年后梅花盛开,展现了梅花的坚韧与生命力,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对春天的期盼。然而,身处异乡的他,即便春意盎然,也难以排遣内心的愁绪。诗中,梅花与雪树同色,江风漾动清波,景与情交融,更添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思乡之情。尾联以巫山的巍峨高耸反衬出故乡的遥不可及,使得全诗情感深沉,意境深远,读来令人感慨万千,展现了杜甫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真挚的情感世界。

2. 写作手法

托物言志:全诗以江梅为核心意象,通过描写梅花在寒冬中“孤根暖独回”“故园不可见”的处境,隐喻诗人自身虽身处逆境却坚守气节的品格。梅花的“孤”与“独”既是自然属性,也是诗人孤傲心境的投射。象征:梅花象征高洁与坚韧,与诗人“岁寒心”的精神追求相呼应。虚实结合:实写:描绘梅花的形态(“孤根”“暖独回”)与环境(风雪、江波)。虚写:借“巫岫嵯峨”的想象之景,暗喻人生道路的险阻,虚实相生中深化哲思。对偶:作为五言律诗,颔联“雪树元同色,江风亦自波”与颈联“故园不可见,巫岫郁嵯峨”对仗工整,通过词性与结构的严谨呼应,增强诗歌的凝练感与节奏感。对比:诗人以梅花自比,虽然身处困境,但也要像梅花一样保持高洁的品格和坚定的信念。这种对比既表达了诗人对梅花的赞美,也表达了诗人坚守理想的决心。

3. 分段赏析

首联“梅蕊腊前破,梅花年后多”,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梅花从腊月前的初绽到年后盛开的全过程,不仅展现了梅花坚韧不拔的生命力,更暗含了诗人对春天到来的殷切期盼与密切关注。颔联“绝知春意好,最奈客愁何”则顺势而下,描绘了春意盎然的景象,然而笔锋一转,以“最奈客愁何”一句,深刻表达了诗人身处异乡、面对美景却无法排遣内心愁绪的无奈与哀愁。颈联“雪树元同色,江风亦自波”,诗人转而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深远的画面:梅花与雪树同色,交相辉映,江风轻拂,波光粼粼。这景与情的交融,不仅烘托出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思乡之情,更形成了一种静谧而深远的艺术氛围。尾联“故园不可见,巫岫郁嵯峨”,则以巫山的巍峨高耸,反衬出诗人对故乡的遥不可及与深切思念。全诗至此,情感深沉,意境悠远,仿佛一曲悠长的离歌,余音绕梁,令人回味无穷。杜甫以梅花为媒,将个人的思乡之情与自然的景致完美融合,展现了他深厚的文学造诣与真挚的情感世界。

4. 作品点评

这首诗一、三联相连,以景为主,描绘了江梅的婀娜美丽;二、四联相连,以情为主,既有江梅的婀娜美丽,也有诗人凄凉落寞之情,结构严谨,富有法度。纪昀评价此诗不出色,未免过于苛刻。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起句十字,已尽梅花次第。

元方回《瀛奎律髓》

# 春意愈早,客愁转深。“雪树同色”,见其早;“江风自波”,所以愁。盖愁出峡之不早,而总迫于故园之思耳。

明王嗣奭《杜臆》

# 下四,暗用新亭风景河山之感。

清浦起龙《读杜心解》

# 不贪写梅,从江上着眼,是为高手。春江微波,正与梅相漾发。五、六对句,正以不粘煞为佳。

清杨伦《杜诗镜铨》

# 梅占春意,景物自好,而反动客愁者,盖见腊前映雪,年后飘风,花开花谢,都非故园春色,是以对巫岫而添愁耳。

清仇兆鳌《杜诗详注》

# (冯班)力举千钧。起句老极。

清李庆甲等《瀛奎律髓汇评》

# (何焯)破题二字,已非“江梅”不可。首句“梅”起,七句“江”结。法好。

清李庆甲等《瀛奎律髓汇评》

# (纪昀)平正妥帖,无出色处。

清李庆甲等《瀛奎律髓汇评》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杨凭《乐游园望月》

下一篇:唐·杜甫《李潮八分小篆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