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dào
shāng
hòu
dōng
shǔ
zhì
sǎn
guān
xuě

朝代:唐作者:李商隐浏览量:2
jiàn
wài
cóng
jūn
yuǎn
jiā
sǎn
guān
sān
chǐ
xuě
huí
mèng
jiù
yuān

译文

我就要到剑外任职路途很遥远,没有家你再也不能给我寄寒衣。大散关的皑皑白雪足有三尺厚,往事如梦回想昔日为我弄织机。

逐句剖析

"剑外从军远":我就要到剑外任职路途很遥远,

# 从军:指赴节度使幕。,剑外:剑阁之外。剑阁在今四川剑阁县北。

"无家与寄衣":没有家你再也不能给我寄寒衣。

"散关三尺雪":大散关的皑皑白雪足有三尺厚,

"回梦旧鸳机":往事如梦回想昔日为我弄织机。

# 鸳机:刺绣的工具。,回:回想。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悼伤后赴东蜀辟至散关遇雪》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诗作。此诗为五言绝句,以行旅遇雪为背景,融入对亡妻的沉痛思念。开篇点明远行因从军赴蜀,“远”字既写行程遥远,又引人思寒。接着“无家与寄衣”,借生活小事,含蓄道出妻子已逝的悲痛。“散关三尺雪”承接诗题之雪,渲染凄苦氛围,又引出梦到妻子在旧鸳机旁的场景。全诗以简洁文字,将丧妻之痛、旅途之苦融合,体现出李商隐诗歌凝练含蓄的艺术特色。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晚唐杰出诗人

李商隐(811?~858?),唐代诗人。字义山,号玉谿生、樊南生。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生于河南荥阳。开成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东川节度使判官等职。因受牛李党争影响,遭排挤而潦倒终身。李商隐擅长律、绝,富于文采,构思精密,情致婉曲,具有独特风格。然因用典太多,或致诗旨隐晦。其与杜牧并称“小李杜”,又与温庭筠并称“温李”。李商隐亦工四六文,所作以书启奏札为多,与温庭筠、段成式齐名,因三人皆排行十六,时称“三十六体”。代表作品有《贾生》《隋宫》《无题》《锦瑟》等。有《李义山诗集》,后人辑有《樊南文集》《樊南文集补编》。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悼伤后赴东蜀辟至散关遇雪》由李商隐创作。唐宣宗大中五年(851年),李商隐的妻子王氏突然病逝,他沉浸在巨大悲痛中。同年冬天,为谋生计,李商隐接受柳仲郢征召,前往东川节度使幕府任职。在赶赴东蜀途中,于散关遭遇大雪,孤独、哀伤与对亡妻的思念交织,促使他写下此诗,以抒发内心复杂且深沉的情感。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绝句,也是一首悼亡兼行旅诗。描绘了诗人在妻子去世后,赴东蜀任职途中于散关遇雪的情景,借“无家与寄衣”“回梦旧鸳机”等细节,营造出孤寂哀伤的氛围,表达了对亡妻的深切思念,以及孤身远行的伤感与哀怨。

2.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散关三尺雪”描绘出散关大雪纷飞的景象,营造出凄清、孤寂的氛围,借此抒发诗人丧妻后远行的哀伤与孤独。细节描写:“无家与寄衣”通过寄衣这一生活细节,将对亡妻的思念与失去妻子后的孤苦无依展现得淋漓尽致,以小见大,蕴含深沉情感。虚实结合:实写自身在雪夜于散关的凄苦处境,虚写“回梦旧鸳机”,以梦境中妻子在鸳机旁的温馨场景,与现实的冰冷孤寂形成鲜明对比,强化了对亡妻的思念与内心痛苦。

3. 分段赏析

诗开篇“剑外从军远”,直白表明此次远行是因为要去剑外之地从军,进入节度使幕府。一个“远”字,既点出路程遥远,又在隆冬时节,自然而然地让人由空间上的远联想到天气的寒冷。孤身一人,行囊简单,在这冰天雪地的旅途中,诗人自然而然地盼望着家中能有人寄来棉衣,可紧接着“无家与寄衣”一句,笔锋一转,道出妻子已离世,无人再为自己寄衣的残酷现实。这平淡的表述中,蕴含着一路的风霜艰辛与无尽的悲痛。“散关三尺雪”承接诗题中的“遇雪”,描绘出散关积雪深厚的画面,让读者仿佛看到诗人在乱山残雪的夜晚,伴着孤灯,身处异乡的凄凉模样,尽显漂泊之感。同时,大雪的奇寒与无人寄衣相关联,自然地引出下文的梦境。也许是大雪封山,道路难行,诗人留宿在散关驿舍,因伤痛与疲倦,朦胧中进入梦乡,看到妻子正坐在曾经的鸳机前,为自己赶制棉衣。“回梦旧鸳机”这一句,情感真挚悲切,用梦中的温馨场景,反衬出现实中丧妻的痛苦,让诗人内心的哀伤愈发深沉,而梦中相见的欢乐及梦后的愁绪,都留给读者自行想象。

4. 作品点评

《悼伤后赴东蜀辟至散关遇雪》在写作上,短短二十字,借景抒情、细节描写与虚实结合等手法运用娴熟,将丧妻之痛与旅途愁苦含蓄深沉地表达出来,体现出李商隐诗歌凝练蕴藉的特色。在文学史上,它是李商隐悼亡诗中的佳作,为研究其情感世界与创作风格提供了重要素材。诗中虽无特别脍炙人口的名句,但其以小见大,通过寄衣、梦妻等平常场景,展现出深沉情感,感人至深,对后世悼亡诗创作有一定借鉴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通首不离“悼伤后”三字。

清何焯《义门读书记》

# 悲在一“旧”字。

清姚培谦《李义山诗集笺注》

# 纪昀曰:“盛唐馀响。‘回梦旧鸳机’,犹作有家想也。‘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是此诗对面。”

清沈厚塽《李义山诗集辑评》

# 此悼亡诗也。情深语婉,意味不尽,义山五绝中压卷之作。

清宋顾乐《唐人万首绝句选评》

# 一呼三应,二呼四应。机上无人,故无衣可寄;积雪散关,益增梦想,凄绝!

清姜炳璋《选玉谿生诗补说》

# 此玉溪悼亡之意也。昔年砧杵西风,恐寒到君边,征衣先寄。今则客子衣单,散关立马,风雪漫天,回首鸳鸯机畔,长簟床空,当日寒闺刀尺,怀远深情,徒萦梦想耳。

近代俞陛云《诗境浅说续编》

# 无家之人于远方雪夜中,忽作有家之梦,情已可伤,况当悼亡之后,何以为怀?“鸳机”二字中含有无限温暖在。

近代刘永济《唐人绝句精华》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白居易《采莲曲》

下一篇:唐·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