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菱叶萦波荷飐风":菱叶在水面飘荡,荷叶在风中摇曳,
# 风:一作水。,飐:摇曳。,萦:萦回,旋转,缭绕。
"荷花深处小船通":荷花深处,采莲的小船轻快飞梭。
# 小船通:两只小船相遇。
"逢郎欲语低头笑":采莲姑娘碰见自己的心上人,想跟他打招呼又怕人笑话,
# 语:说话。,逢:遇见,碰见。
"碧玉搔头落水中":便低头羞涩微笑,一不留神,头上的玉簪掉落水中。
# 碧玉搔头:即碧玉簪,简称玉搔头。搔头:簪之别名。
“唐代三大诗人”之一,“诗魔”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籍贯太原(今属山西)。贞观进士,曾官居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白居易与元稹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还与李白、杜甫并称“唐代三大诗人”。在文学上,他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诗风平畅自然、通俗浅切,相传老妪也能听懂。早期讽喻诗揭发时政弊端、反映民生困苦;自遭受贬谪后,远离政治纷争,诗文多怡情悦性、流连光景之作。代表作品有《新乐府》《秦中吟》《长恨歌》《琵琶行》《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爱情题材的诗。诗中描绘了菱叶在水波中萦绕、荷叶在风中摇曳的夏日荷塘景色,以及采莲少女在荷花深处划船,邂逅心上人时,想要说话却低头娇笑,不慎将碧玉簪掉入水中的情景。通过这些描写,展现了采莲少女初恋时的喜悦与娇羞,营造出清新自然又充满生活情趣的氛围,表达了纯真美好的爱情。
2. 写作手法
烘托:开篇“菱叶萦波荷飐风”,描绘出菱叶随波浮动、荷叶在风中摇曳的动态画面,营造出清新自然且充满生机的夏日荷塘环境,为少女的出场和恋情的展现提供了优美的背景,烘托出欢快的氛围。动静结合:前句的“菱叶萦波”“荷飐风”是动态描写,体现出荷塘的灵动;后两句少女“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的动作,既有动态又有瞬间的静止感,动静结合,让诗歌富有节奏感和画面感。
3. 分段赏析
“菱叶萦波荷飐风”:从形象塑造看,生动展现出菱叶在水波上漂浮、荷叶在风中舞动的画面,使夏日荷塘的景致跃然纸上。炼字精妙,“萦”和“飐”两个动词,准确地描绘出菱叶与荷叶的动态,让景物富有生机。表达技巧上,通过动态描写,营造出灵动的氛围,为后文人物出场做铺垫。“荷花深处小船通”:语言简洁自然,“荷花深处”描绘出荷花茂盛的场景,给人以幽深的空间感。“小船通”则暗示有人活动,巧妙地将景与人联系起来,设置悬念,引发读者的好奇心,结构上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逢郎欲语低头笑”:从人物形象刻画角度,精准地捕捉到少女遇见心上人时想说话又羞涩低头微笑的瞬间,一个纯真、娇羞的初恋少女形象呼之欲出。通过这一动作细节,生动地展现出少女内心的喜悦与紧张,情感表达细腻入微。“碧玉搔头落水中”:以小见大,少女因沉浸于与心上人相遇的情境,不小心掉落玉簪,这一细节进一步强化了她的娇羞和慌乱,同时也增添了画面的趣味性,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活真实,让读者更能感受到少女初恋时的懵懂与纯真。
4. 作品点评
《采莲曲》是白居易颇具特色的七言绝句,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在写作特色上,以乐府旧题入诗,却不落俗套。通过环境烘托、细节描写等手法,将夏日荷塘美景与采莲少女的初恋情态融为一体,自然逼真,富有情趣。从文学地位看,它展现了白居易善于捕捉生活瞬间并生动描绘的能力,在唐代爱情题材诗歌中独树一帜。诗中少女欲语还休的羞涩、动作细节的刻画,细腻入微,使人物形象鲜活饱满,营造出清新纯真的意境,宛如一幅灵动的画卷,令人百读不厌,对后世描绘爱情与生活场景的诗歌创作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 善于体会人情,故读来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现代刘永济《唐人绝句精华》
# 此诗用乐府旧题写男女恋情,少女欲语低头的羞涩神态,以及搔头落水的细节描写,都自然逼真,意味无穷。
不详
上一篇:唐·白居易《放言五首(其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