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xià
tàn

朝代:唐作者:杜甫浏览量:1
xià
chū
dōng
běi
líng
tiān
jīng
zhōng
jiē
zhū
guāng
chè
hòu
zhēng
yóu
kāi
shàng
cāng
jiǔ
léi
nǎi
hào
lìng
guāi
jiàng
liáng
tián
huáng
āi
fēi
niǎo
chí
wàn
rén
shàng
liú
rǒng
wéi
hāo
lái
zhì
jīn
běi
huà
zuò
chái
hào
dàng
xiǎng
yōu
wáng
shī
ān
zài
zāi
duì
shí
néng
cān
xīn
shū
wèi
xié
miǎo
rán
zhēn
guān
chū
nán
shù
xié

译文

夏季太阳从东北方升起,中午时太阳正当头顶,火辣辣的。太阳晒透厚厚的土地,酷热难熬,能有什么法子释放这难忍的闷热。上天久不打雷降雨,莫不是号令反常了。即使降雨也无法滋润万物,因为田地都已经干得尘土飞扬了。飞鸟苦于炎热而死,池中的鱼困在干涸的泥里。万民仍然流离失所,举目望去,田园一片荒芜。直到如今大河北地区,变成了如虎狼般的地方。动乱使人想起幽蓟二郡,唐王朝的军队如今在哪里呢?面对食物却难以下咽,我的内心难以平静和谐。遥想贞观初年的盛世,如今难以与那时的贤人们相比。

逐句剖析

"夏日出东北":夏季太阳从东北方升起,

"陵天经中街":中午时太阳正当头顶,火辣辣的。

# 中街:古人指日行的轨道。此指太阳当顶直射。,陵天经:一作“经天陵”。陵天,升上天空。

"朱光彻厚地":太阳晒透厚厚的土地,

# 彻厚地:晒透大地。,朱光:日光。

"郁蒸何由开":酷热难熬,能有什么法子释放这难忍的闷热。

# 开:散释。,郁蒸:闷热。

"上苍久无雷":上天久不打雷降雨,

# 上苍:苍天。

"无乃号令乖":莫不是号令反常了。

# 乖:违背,反常。

"雨降不濡物":即使降雨也无法滋润万物,

# 濡:湿润。

"良田起黄埃":因为田地都已经干得尘土飞扬了。

# 埃:尘土。

"飞鸟苦热死":飞鸟苦于炎热而死,

"池鱼涸其泥":池中的鱼困在干涸的泥里。

# 涸:水干枯。

"万人尚流冗":万民仍然流离失所,

# 流冗:流离失所,无家可归。,万人:百姓。

"举目唯蒿莱":举目望去,田园一片荒芜。

# 唯蒿莱:田园荒芜景象。

"至今大河北":直到如今大河北地区,

# 大河:黄河。

"化作虎与豺":变成了如虎狼般的地方。

# 虎与豺:喻安史叛军。,化:一作“尽”。

"浩荡想幽蓟":动乱使人想起幽蓟二郡,

# 幽蓟:幽州(范阳郡)和蓟州(渔阳郡),安史叛军老巢。

"王师安在哉":唐王朝的军队如今在哪里呢?

"对食不能餐":面对食物却难以下咽,

"我心殊未谐":我的内心难以平静和谐。

# 未谐:指心情不愉快,不安稳。

"眇然贞观初":遥想贞观初年的盛世,

# 贞观:唐太宗年号(公元627~649年),贞观之治为唐初盛世。,眇然:遥想。

"难与数子偕":如今难以与那时的贤人们相比。

# 偕:同。,数子:指贞观名臣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魏征等。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夏日叹》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诗的前半部分描绘旱灾景象,如烈日高悬、酷热难消,暗示朝政问题,后半部分提及战乱,展现百姓流亡的悲惨生活。诗人运用借景抒情、象征等手法,表达对天灾人祸下百姓苦难的同情,以及对不良政治的忧虑。此诗风格沉郁,看似写夏日气候,实则借景抒怀,寓意深刻,体现了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现实主义诗人,“诗圣”

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祖籍襄阳(今湖北襄阳),生于巩县(今河南巩义)。因居长安时期,曾一度住在城南少陵附近,自号少陵野老;肃宗至德间,曾任左拾遗;在成都时被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少陵、杜拾遗、杜工部。一生坎坷,仕途不顺,经历安史之乱,见证了唐朝由盛转衰。杜甫与李白并称为“李杜”(“大李杜”),被后人誉为“诗圣”,是中国古典诗歌成就的集大成者,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的诗作包含了大量的时事政治诗,或陈述政见,或揭发统治者的荒淫残暴,或寓言讽兴,或对穷苦人民表示同情关怀。他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练,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杜甫继承和发展了《诗经》以来注重反映社会现实的文学传统,成为中国古代诗歌艺术发展的又一高峰。代表作品有《兵车行》《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兴八首》等。著有《杜工部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夏日叹》是杜甫于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在华州所作。这一年四月,关中遭遇大旱,引发严重灾荒,灾民四处逃荒、流离失所。杜甫此前从长安返回华州,一路上目睹百姓的苦难,深感痛心。同时,他对唐肃宗及朝廷中把持大权的重臣们已失去信心,面对动荡的局势和受苦的民众,满怀悲天悯人之情,忧时伤乱,故而写下此诗抒发内心的感慨。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也是一首反映现实苦难的诗。描绘了夏日旱灾的严重和战乱下百姓的流离失所,表达了诗人对苦难时世和不良政治的深切感慨,以及对民生疾苦的同情。

2.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雨降不濡物,良田起黄埃。飞鸟苦热死,池鱼涸其泥”描绘了降雨无法滋润万物,良田扬起黄埃,飞鸟热死、池鱼干涸的景象,借此抒发诗人对旱灾下百姓苦难的深切同情以及对时局的忧虑。借古讽今:“眇然贞观初,难与数子偕”,诗人将贞观之初的盛世与当下作对比,赞扬贞观君臣,实则讽刺唐肃宗时期朝廷的腐败无能与政策失当。象征:把河北一带的安史叛军比作“虎与豺”,象征着叛军的凶暴残忍,残害百姓,形象地表现出当时局势的混乱与百姓的悲惨遭遇。

3. 分段赏析

《夏日叹》前四句“夏日出东北,陵天经中街。朱光彻厚地,郁蒸何由开”,描绘夏日太阳从东北升起,高悬天际,阳光炽热,大地闷热难消之景,“陵”“彻”等字生动展现出烈日的磅礴气势与酷热的难耐,为后文写旱灾埋下伏笔,也流露出诗人对炎热天气的无奈。第五、六句“上苍久无雷,无乃号令乖”表面是询问上天为何久无雷声,暗指朝廷政策失当,以天气现象象征朝政,巧妙地表达了对现实政治的不满。第七至十二句“雨降不濡物,良田起黄埃。飞鸟苦热死,池鱼涸其泥。万人尚流冗,举目唯蒿莱”,通过描写雨无法滋润万物、良田荒芜、飞禽走兽死亡、百姓流亡等景象,从多个角度展现旱灾的严重程度,“万人”与“唯蒿莱”形成鲜明对比,突出百姓生活的悲惨,表达了诗人对百姓的深切同情。第十三至十六句“至今大河北,化作虎与豺。浩荡想幽蓟,王师安在哉”,写出河北被叛军占据,叛军如虎狼般凶暴,而朝廷军队不见踪影,诗人对国家局势的忧虑溢于言表。第十七至二十句“对食不能餐,我心殊未谐。眇然贞观初,难与数子偕”,诗人面对食物难以下咽,内心无法平静,借对贞观之治的追忆和对贞观君臣的赞扬,强烈地讽刺了当下朝廷的腐败与无能,将诗人对现实的失望之情推向高潮。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本苦炎蒸之毒,而偏说“华月”、“疏光”,“羽虫”、“飞扬”,虽微物亦有苦中之适。而后转到荷戈之士,得情得势。

明王嗣奭《杜臆》卷三

# 李辅国专掌禁兵,事无大小,制勅皆其所为。诗云“号令乖”,指此。宰相李岘言辅国专权乱政,辅国忌而罢之。若李揆执子弟礼于辅国,呼为五父。吕諲、第五琦,率皆碌碌庸臣。此所以思贞观诸贤也。

清卢元昌陈贻焮《杜甫评传》引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崔道融《雪窦禅师》

下一篇:唐·王贞白《江上吟晓》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