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zhēng
yuè
shí

朝代:唐作者:苏味道浏览量:2
huǒ
shù
yín
huā
xīng
qiáo
tiě
suǒ
kāi
àn
chén
suí
míng
yuè
zhú
rén
lái
yóu
jiē
nóng
xíng
jìn
luò
méi
jīn
jìn
lòu
xiāng
cuī

译文

灯火如树,银花似锦,交相辉映,连成一片,星桥(指城门桥)的铁锁打开,任人通行。马蹄扬起的暗尘随风远去,皎洁的明月仿佛追逐着欢乐的人群。歌女们妆容艳丽,如枝头繁茂的李花,她们边走边唱,全是《落梅花》的曲调。执金吾(禁卫军)不再执行宵禁,计时的玉漏啊,请不要急着催促长夜结束。

逐句剖析

"火树银花合":灯火如树,银花似锦,交相辉映,连成一片,

# 合:灯光连成一片。,火树银花:比喻灿烂绚丽的灯光和焰火。特指上元节的灯景。此句对后世影响甚大,如宋辛弃疾《青玉案·元夕》词有:“东风夜放花千树……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红楼梦》十八回:“只见庭燎绕空,香雪布地,火树琪花,金窗玉槛”。火树:树上点缀装饰着灯火,故称。银花:明亮灿烂的灯彩。

"星桥铁锁开":星桥(指城门桥)的铁锁打开,任人通行。

# 铁锁开:比喻京城开禁。唐朝都城都有宵禁,但在正月十五这天取消宵禁,连接洛水南岸的里坊区与洛北禁苑的天津桥、星津桥、黄道桥上的铁锁打开,任平民百姓通行。,星桥:言城门大开,任人通行。崔液《上元夜》:“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城关之外为城河,这里的桥,即指城河上的桥。星桥含虚实二意。灯影照耀,城河望去犹如天上的星河,故把桥说成“星桥”,这是实写。又《三辅黄图》记长安古城“渭水贯都,以象天汉;横桥南渡,以法牵牛”。星桥亦暗喻长安上应星象之意,这是虚拟。虚实相应便有人间仙境之概。亦有文章认为,星桥即洛阳星津桥,为天津三桥之一。《唐两京城坊考》载:“洛水西自苑内上阳宫之南,流入外郭城。东流经积善坊之北,分三道,当端门之南立桥。南曰星津桥,中曰天津桥,北曰黄道桥。”

"暗尘随马去":马蹄扬起的暗尘随风远去,

# 暗尘:暗中飞扬的尘土。

"明月逐人来":皎洁的明月仿佛追逐着欢乐的人群。

# 逐人来:追随人流而来。逐:追赶。

"游伎皆秾李":歌女们妆容艳丽,如枝头繁茂的李花,

# 秾李:此处指观灯歌伎打扮得艳若桃李。《经·召南·何彼秾矣》:“何彼秾矣,华如桃李。”,游伎:歌女、舞女。一作“游骑(jì)”

"行歌尽落梅":她们边走边唱,全是《落梅花》的曲调。

# 落梅:乐曲名,即《梅花落》。

"金吾不禁夜":执金吾(禁卫军)不再执行宵禁,

# 不禁夜:指取消宵禁。唐时,京城每天晚上都要戒严,对私自夜行者处以重罚。一年只有三天例外,即正月十四、十五、十六。,金吾:原指仪仗队或武器,此处指金吾卫,掌管京城戒备,禁人夜行的官名,汉代置。《唐两京新记》云:“正月十五,敕金吾弛禁,前后各一日以看灯,光若昼日。”

"玉漏莫相催":计时的玉漏啊,请不要急着催促长夜结束。

# 莫相催:一作“莫频催”。此句意为时间莫要走快了。,玉漏:古代用玉做的计时器皿,即滴漏。漏:漏刻,古代计时器,这里指时间。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正月十五夜》是唐代诗人苏味道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首联描绘灯火辉煌的盛景,成语“火树银花”正源于此;颔联展现人流如潮的景象,明暗交错,层次分明;颈联聚焦夜游之欢愉,突出歌伎姿容艳丽如桃李;尾联抒发人们对良辰美景的深深眷恋。全诗对仗工整,格调清新自然,堪称初唐时期较为成熟的五言律诗。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初唐诗人,“文章四友”之一

苏味道(648~705),唐代诗人。赵州栾城(今属河北)人。乾封进士,武周圣历初官居相位,处事圆滑,模棱两可,人称“苏模棱”。后因亲附张易之兄弟,中宗时贬为眉州刺史。苏味道长于律诗,与李峤、崔融、杜审言并称“文章四友”。其诗多写景咏物之作,诗风清正挺秀,绮而不艳。其中《正月十五日夜》咏长安元宵夜观赏花灯盛况,较有名。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据刘肃《大唐新语・文章》记载:武则天时期,正月十五夜京城大放花灯,金吾卫取消夜禁,特许百姓夜行观灯,当时观灯者人山人海。数百文士赋诗纪事,以苏味道、郭利贞、崔液三人所作最为精妙,被称为“绝唱”。然而岁月流转,郭、崔二人的诗作已湮没于历史长河,唯有苏味道此篇至今传诵不绝。 苏味道在武则天时期曾任宰相数年,居住于洛阳城北宣风坊。此诗约作于武则天神龙元年(705年)正月,生动描绘了神都洛阳元夜的繁华景象。亦有学者考证,认为诗作应作于武则天长安元年(大足元年,701年)正月,具体创作时间尚待进一步考据。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正月十五夜》乃五言律诗,以元宵灯会为题,状写长安士民元夕夜之欢腾之象。全诗律对工稳精切,风调清新俊逸,是初唐颇为成熟的五律佳作,于字句间见元夕节俗之盛,亦显唐诗声律之美。

2. 分段赏析

首联析“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总写元夕盛景。“火树银花”状灯彩璀璨若火树琪花,据载唐玄宗先天二年作灯轮二十丈,饰以锦绮金银,燃五万盏灯,其盛可知。“合”字绘洛阳城内外灯火浑然一体,四望如一。孙逖《正月十五日夜应制》诗中“洛城三五夜,天子万年春”之句,正与此景相印证。“星桥”谓城门城河灯火交辉,望之若星河垂地,“铁锁开”则言金吾弛禁,通宵不闭城门。颔联析“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摹元夕车马游人之盛。寻常夜中尘埃本不可见,此夕灯月交辉,马足奔腾处尘埃随势飞扬,一“暗”字尽现月下尘影之妙,纪昀谓此句得神于“暗”字,信然。“去”字状马蹄疾驰、尘随风逝之态;下句写明月清辉随人游走,盖元夕满月当空,游人如织,月光遍洒街巷,人移月随,最见良夜清景。颈联析“游妓皆秾李,行歌尽落梅”专写乐妓游冶之景。京中贵家歌舞妓人盛妆出游,“秾李”喻其容色艳若春李,“行歌”谓边行边唱《落梅》曲。火树银花之外,添此艳妆歌舞,方见京华声色之盛。两句一绘容貌,一状歌声,声色相衬,愈显元夕欢娱之极。尾联析“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收束全篇。古制京城夜禁,唯元夕三夜金吾卫弛禁,故云“不禁”。“玉漏”指漏刻计时,“莫相催”谓良宵苦短,愿漏刻慢行。此联以典故写游人留连之意,于热闹中见缱绻情致。

3. 作品点评

统观全诗,才华横溢,绚丽多彩;音调和谐,韵味十足,恰似一幅古代节日的风情画卷,令人百看不厌。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宰相苏味道与张昌龄俱有名,暇日相遇,互相夸诮。昌龄曰:“某诗所以不及相公者,为无‘银花合’,故也。”苏有《观灯》诗曰:“火树银花合……”味道云:“子诗虽无‘银花合’,还有‘金铜钉’。”昌龄赠张昌宗诗曰:“昔日浮丘伯,今同丁令威。”遂相与拊掌大笑。

唐孟棨《本事诗》

# 味道武后时人,诗律已如此健快。古今元宵诗少,五言好者殆无出此篇矣。

宋末元初方回《瀛奎律髓》

# 纤浓恰中。

明陆时雍《唐诗镜》

# “火树银花合”,浑然一气。

明末清初王夫之《姜斋诗话》

# 此诗人传诵已久,他作莫及者。元夜情景,包括已尽,笔致流动。天下游人,今古同情,结句遂成绝调。

清屈复《唐诗成法》

# 真正盛唐。《品汇》所分,谬也。

明末清初冯舒《瀛奎律髓汇评》

# 八句皆对,唐律多如此。

清许印芳《瀛奎律髓汇评》

# 陈德公先生曰:三、四故是爽笔。“秾李”“落梅”工切,便极见妍姿。结语得“金”“玉”字小对,弥足增致;他处金玉纁黄、藻丽堆垛者,又复无致。此所须辨矣。

清卢麰、王溥《闻鹤轩初盛唐近体读本》

# 三、四自然有味,确是元夜真景,不可移之他处。夜游得神处尤在出句,出句得神处尤在“暗”字。

清纪昀《瀛奎律髓汇评》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杜甫《水槛遣心二首》

下一篇:唐·柳宗元《钴鉧潭西小丘记》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