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兰凝曙霜":阶旁的兰草凝结着晨霜,
# 曙霜:早晨的霜露。
"岸菊照晨光":岸边的菊花映照着曙光。
# 岸菊:岸边生长的菊花。
"露浓晞晚笑":露重难消菊花绽开笑脸,
# 晚:一作晓。,晞:晒干、干燥。
"风劲浅残香":秋风正劲送来浅淡花香。
# 浅:一作摇。
"细叶凋轻翠":菊叶凋残退去青翠颜色,
"圆花飞碎黄":落英纷纷菊瓣一地金黄。
# 碎黄:被风吹散的金黄色的菊花瓣。
"还持今岁色":但愿继续保持今年秀色,
# 持:一作将。
"复结后年芳":期待来年重赏菊花芬芳。
唐朝第二位皇帝
李世民(599~649),唐朝皇帝。唐高祖李渊次子。初谥文皇帝,庙号太宗。上元元年(674年),加谥文武大圣皇帝。天宝八载(749年),加谥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唐太宗即位后,任用贤良,兼听纳谏,实行轻徭薄赋、疏缓刑罚的政策,并且进行了一系列政治、军事改革。他的政策和措施促成了社会安定、生产发展的升平景象,史称“贞观之治”。李世民兼爱文学、艺术,开设文学馆、弘文馆,招延文士。其诗多为宫廷唱和之作,文词富丽,但不失“雅正”。后人辑有《唐太宗皇帝集》行世。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也是一首咏物诗。描绘了在台阶旁兰花凝着晨霜的环境中,岸边残菊沐浴晨光的画面。通过“露浓晞晚笑,风劲浅残香。细叶凋轻翠,圆花飞碎黄”等诗句,细致展现了残菊在浓露、劲风下,笑容渐逝、香气变浅、细叶凋零、花瓣飞散的情态,体现了残菊在秋末艰难的生存状态。最后“还持今岁色,复结后年芳”表达出对残菊来年再度绽放的期待。此诗借残菊这一形象,既如实呈现了残菊的风貌,又蕴含着对生命延续的乐观展望。
2. 分段赏析
首联“阶兰凝曙霜,岸菊照晨光”,描绘出清晨台阶旁的兰花凝结着寒霜,岸边的残菊沐浴在晨光之中的画面,为全诗营造出清冷又明亮的氛围。颔联“露浓晞晚笑,风劲浅残香”,“露浓”“风劲”从环境角度着力,“晞晚笑”将残菊拟人化,好似它带着昨夜的笑容在浓重露水中渐渐消逝,“浅残香”则细腻展现出劲风之下残菊香气逐渐淡薄,尽显残菊在霜露寒风中的衰败之态。颈联“细叶凋轻翠,圆花飞碎黄”,从残菊的细叶和圆花入手,“凋轻翠”“飞碎黄”生动刻画了菊叶由翠绿凋零、菊花花瓣纷飞破碎的模样,以鲜明的色彩变化和动态描写,进一步强化了残菊的残败感。尾联“还持今岁色,复结后年芳”则笔锋一转,表达出残菊虽现衰败,但仍秉持着今岁的姿态,期待来年再次绽放芳华,展现出一种坚韧和对未来的希望,升华了残菊形象,使全诗情感更为丰富深沉。
上一篇:唐·薛能《宋氏林亭》
下一篇:唐·佚名《杂曲歌辞·簇拍陆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