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huán
shǎn
shù
huái
怀

朝代:唐作者:李世民浏览量:1
kǎi
rán
cháng
jiàn
shì
yāo
míng
xīng
fēn
diàn
tiān
xíng
biàn
tún
wàn
lín
yuán
zhù
yíng
dēng
shān
huī
jié
bèi
shuǐ
zòng
shén
bīng
zài
róng
dòng
jīn
lái
zhòu
píng

译文

刚刚经历了南征北战,不禁手抚腰间的长剑慨然长叹,这一切都是为济世救民,而不是为了争名夺利啊。旌旗簇拥如闪电一样迅疾,威严军队像天体那样运行。遍野聚集千万雄健的骑士,在原野驻扎着严整的五营。登山挥动令旗治军有武节,背水列阵激士气如纵神兵。昔日发动扫平妖氛的战争,今日赢得天下一统的太平。

逐句剖析

"慨然抚长剑":刚刚经历了南征北战,不禁手抚腰间的长剑慨然长叹,

# 抚长剑:手抚腰间的长剑。,慨然:长叹的样子。

"济世岂邀名":这一切都是为济世救民,而不是为了争名夺利啊。

# 邀名:争名夺利。,济世:济世救民。

"星旂纷电举":旌旗簇拥如闪电一样迅疾,

# 纷电举:纷电举、肃天行:形容行动迅猛,纪律严明。,星旂:星旂、日羽:渲染队伍浩荡、旌旗簇拥,军情火急、战报不绝。旂,即“旗”。

"日羽肃天行":威严军队像天体那样运行。

"遍野屯万骑":遍野聚集千万雄健的骑士,

# 遍野:满山遍野。

"临原驻五营":在原野驻扎着严整的五营。

"登山麾武节":登山挥动令旗治军有武节,

# 麾武节:形容战斗指挥比较灵活。,登山:形容地形比较复杂。

"背水纵神兵":背水列阵激士气如纵神兵。

"在昔戎戈动":昔日发动扫平妖氛的战争,

# 昔:昨天。

"今来宇宙平":今日赢得天下一统的太平。

# 平:和平统一。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还陕述怀》是唐太宗李世民创作的一首五言排律。该诗描绘了战争场景,回顾了平定关东割据势力的战斗历程,表达了济世救民的抱负和对和平统一的感慨。诗歌将议论、叙事、写景、抒情融为一体,展现出李世民的雄才大略与广阔胸襟,具有质朴刚健的风格,在初唐诗坛别具一格。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朝第二位皇帝

李世民(599~649),唐朝皇帝。唐高祖李渊次子。初谥文皇帝,庙号太宗。上元元年(674年),加谥文武大圣皇帝。天宝八载(749年),加谥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唐太宗即位后,任用贤良,兼听纳谏,实行轻徭薄赋、疏缓刑罚的政策,并且进行了一系列政治、军事改革。他的政策和措施促成了社会安定、生产发展的升平景象,史称“贞观之治”。李世民兼爱文学、艺术,开设文学馆、弘文馆,招延文士。其诗多为宫廷唱和之作,文词富丽,但不失“雅正”。后人辑有《唐太宗皇帝集》行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此诗创作于唐朝创建初期,李世民率师平定关东割据势力后,回师关中之时。当时,李渊集团据关中,刘武州在山西,王世充集团控制洛阳中原,窦建德盘踞在山东、河北一带。李世民先平定刘武州,后出函谷关攻打洛阳,在虎牢关之战中大败窦建德,王世充投降。李世民在此过程中展现卓越军事才能,战后他回忆往昔征战,创作此诗以抒豪情。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排律,属于述怀言志题材。诗歌开篇表明自己济世而非邀名的志向;中间三联描述行军的迅猛、扎营的壮观以及战斗指挥的灵活,展现宏大的军事行动场面;结尾抒发对往昔战争的感慨,以及对如今和平统一的欣慰。

2. 写作手法

直抒胸臆:首联“慨然抚长剑,济世岂邀名”直接抒发诗人济世救民的志向,毫不隐晦地表达内心追求。用典:“背水纵神兵”引用《史记・淮阴侯列传》中韩信背水列阵的典故,以古代名将自比,展现出诗人的军事谋略和自信。

3. 分段赏析

首联“慨然抚长剑,济世岂邀名”以抚剑长叹起笔,直接表明自己征战是为济世救民,而非追求个人名利,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凸显诗人的高尚情怀。中间三联“星旂纷电举,日羽肃天行。遍野屯万骑,临原驻五营。登山麾武节,背水纵神兵”生动地描绘了行军时军旗如闪电般飞驰,军队行动迅猛、纪律严明;扎营时漫山遍野的骑兵,场面壮观;战斗时指挥若定,以古代军事家韩信自比,展现出高超的指挥艺术,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尾联“在昔戎戈动,今来宇宙平”将过去的战争与如今的和平进行对比,既对曾经战争的残酷有所感慨,又对当下实现统一的太平景象感到欣慰,收束全诗,深化主题。

4. 作品点评

《还陕述怀》是李世民诗歌中最优秀的篇章之一。在内容上,它生动展现了唐朝初期的战争场景与诗人的抱负,具有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艺术上,多种写作手法的运用使诗歌气势雄浑,格调高昂,情感真挚。直抒胸臆彰显诗人的磊落胸怀,对仗和用典增添了诗歌的文化底蕴,借景叙事则使诗歌画面感十足。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诗以高亢激昂的情调抒发着唐太宗高远的政治追求。“慨然”字领起全诗,一方面将人们带入隋末群雄纷争的过去,另一方面又以包吞宇宙的气势睥睨着一切。

现代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高级讲师胡绍玲《唐太宗的诗歌创作》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薛涛《秋泉》

下一篇:唐·沈彬《塞下三首》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