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水悠悠浸墅扉":悠悠的秋水浸润着别墅的门扉,
# 墅:一作野。
"梦中来数觉来稀":在梦中我曾多次来到这里,醒来后却觉得如梦般依稀。
# 数:频繁的意思。句谓梦中常造访隐者,而实际上来得很少。
"玄蝉去尽叶黄落":秋蝉声渐渐消失,黄叶纷纷飘落,
# 去:一作脱。,玄:黑红色,浅黑色。
"一树冬青人未归":唯有一树冬青依旧,而隐者却还未归来。
# 冬青:谓不凋谢。
"城郭休过识者稀":不要经过城郭,那里认识隐者的人很少,
# 休过:不过。
"哀猿啼处有柴扉":在哀猿啼叫的地方,有隐者居住的柴门。
"沧江白日樵渔路":那是一条临近沧江、布满白石的渔樵小路,
"日暮归来雨满衣":(想象着)隐者在日暮时分归来,衣衫被雨水打湿。
晚唐杰出诗人
李商隐(811?~858?),唐代诗人。字义山,号玉谿生、樊南生。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生于河南荥阳。开成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东川节度使判官等职。因受牛李党争影响,遭排挤而潦倒终身。李商隐擅长律、绝,富于文采,构思精密,情致婉曲,具有独特风格。然因用典太多,或致诗旨隐晦。其与杜牧并称“小李杜”,又与温庭筠并称“温李”。李商隐亦工四六文,所作以书启奏札为多,与温庭筠、段成式齐名,因三人皆排行十六,时称“三十六体”。代表作品有《贾生》《隋宫》《无题》《锦瑟》等。有《李义山诗集》,后人辑有《樊南文集》《樊南文集补编》。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组以寻访隐者为题材的七言绝句。第一首诗描绘了秋水、梦、玄蝉、冬青树等意象,从梦境到现实,体现了寻访不遇的情境;第二首通过城郭、哀猿、柴扉、沧江、渔路等景象,营造出孤寂清幽的氛围,进一步表达了不遇隐者的怅惘,同时流露出诗人对隐者生活的倾慕。
2.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诗人借助“秋水”“黄叶”“哀猿”“沧江白石”等众多意象,营造出清幽、寂寥的氛围,将自己寻访不遇的怅惘、对隐者生活的向往之情融入其中。虚实结合:第一首中“梦中来数觉来稀”是虚写梦境,“玄蝉去尽叶黄落,一树冬青人未归”是实写眼前之景,虚实相生,增添了诗歌的朦胧美和艺术感染力。
3. 分段赏析
其一:“秋水悠悠浸墅扉,梦中来数觉来稀”写悠悠秋水浸润着别墅的门扉,诗人在梦中多次来到此处,醒来后却感觉如梦似幻,为全诗奠定了朦胧的基调,暗示出隐者居处的清幽以及诗人对其的向往。“玄蝉去尽叶黄落,一树冬青人未归”描绘了玄蝉消失、黄叶飘落,唯有一树冬青的景象,以环境的变化突出隐者的踪迹难寻,“人未归”直接点明寻访不遇的结果。其二:“城郭休过识者稀,哀猿啼处有柴扉”意思是不要经过城郭,那里认识隐者的人很少,在哀猿啼叫的地方有隐者的柴门,通过“城郭”与隐者居处的对比,凸显隐者的远离尘世“沧江白石渔樵路,日暮归来雨满衣”勾勒出沧江、白石、渔樵路的画面,想象隐者在日暮时冒着雨归来,展现出一种孤寂又自在的生活状态,也流露出诗人对这种生活的憧憬。
4. 作品点评
《访隐者不遇成二绝》是李商隐的七言绝句。它展现了诗人在现实与理想间的挣扎,为研究其精神世界提供素材。写作上,运用虚实结合与意象叠加,营造出空灵伤感氛围,感染力强。在文学史上,延续其新奇浓丽风格,于隐逸主题和心境表达上别具一格,丰富了唐代绝句内涵。诗虽无名句,却意境深远,含蓄表达对隐逸的向往与尘世的惆怅,尽显其“深情绵邈、典丽精工”之风。
# 农圃家风,渔樵乐事,唐人绝句模写精矣。纪曰:首章,落句有神。
宋罗大经
# 梦中句累。后一句自好。次章,蒙泉评:此想象其所往也,写不遇亦别。
不详廉衣
上一篇:唐·李涉《竹枝词》
下一篇:唐·陆龟蒙《子夜变歌三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