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jīng
yáng
xíng
gōng

朝代:唐作者:刘沧浏览量:2
céng
jīng
cuì
niǎn
guò
yún
liú
shuǐ
jìng
xiāng
xiāo
nán
guó
měi
rén
jìn
yuàn
dōng
fēng
fāng
cǎo
duō
cán
liǔ
gōng
qián
kōng
yáng
chuān
shàng
hào
yān
xíng
rén
yáo
guǎng
广
líng
yuè
míng
wén
zhào

译文

这里曾经是御驾亲临的地方,而今一片萧然,浮云流水之间,一代王朝就这样销声匿迹了。南国的美人香气消散,全都已不在,哀怨融入东风,芳草显得格外多。宫前的残柳空自带着露叶,夕阳下的河川上烟波浩渺。行人遥想起广陵之事,生出思古之情,在古渡月明之时,听到划船的歌声。

逐句剖析

"此地曾经翠辇过":这里曾经是御驾亲临的地方,而今一片萧然,

# 翠辇:皇帝的车驾。辇:原是车名,秦汉后特指皇帝坐的车。

"浮云流水竟如何":浮云流水之间,一代王朝就这样销声匿迹了。

"香销南国美人尽":南国的美人香气消散,全都已不在,

# 香销:指美女之死。

"怨入东风芳草多":哀怨融入东风,芳草显得格外多。

"残柳宫前空露叶":宫前的残柳空自带着露叶,

# 露叶:露珠泛光之叶。,空:空有,无人欣赏。

"夕阳川上浩烟波":夕阳下的河川上烟波浩渺。

# 浩:广远,宏大。据载,隋炀帝喜欢柳树,曾经在行宫外的大堤上种了成排的杨柳,春风吹拂,杨柳婀娜柳姿,成了一道美丽的景观。

"行人遥起广陵思":行人遥想起广陵之事,生出思古之情,

# 广陵:指今扬州,隋炀帝曾三次来此游玩,此处代指行宫。,行人:远行之人,指诗人自己。

"古渡月明闻棹歌":在古渡月明之时,听到划船的歌声。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经炀帝行宫》是唐代诗人刘沧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借隋炀帝荒淫误国之事,托古讽今,批判晚唐统治阶级醉生梦死的生活。首联以调侃笔调开篇,看似轻松,实则暗藏警示意味;颔联控诉炀帝罪行,美人香消、芳草含怨,尽显历史沧桑;颈联描绘行宫前残柳、川上夕阳烟波,营造出荒凉氛围;尾联呼应诗题,将怀古之情与现实之感交融。全诗语言清新自然,写景生动,情韵悠长,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巧妙的构思,把历史与现实紧密相连,展现了诗人对历史兴亡的深沉思考。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晚唐诗人

刘沧(805?~865?),唐代诗人。字蕴灵,青州临朐(今属山东)人。体貌魁梧,为人尚气节,好饮酒,好谈古今,令人终日倾听不倦。大中进士,后任华原尉,迁龙门令。刘沧长于七律,多怀古之作。其诗风清丽,善于雕琢字句,时见拗峭。严羽《沧浪诗话》称其“胜晚唐诸人”。代表作品有《长洲怀古》《咸阳怀古》《经炀帝行宫》《秋日过昭陵》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怀古咏史诗。介绍了炀帝行宫曾经的辉煌与如今的荒凉,描绘了行宫破落、芳草萋萋、残柳夕阳、烟波浩渺等景象,体现了炀帝的荒淫残暴,营造了凄凉黯淡的氛围,表达了对炀帝荒淫误国的批判以及对晚唐统治阶级的讽刺。

2. 写作手法

反问:首联“此地曾经翠辇过,浮云流水竟如何?”以反诘句陡峭而起,尽情嘲弄炀帝的迅速亡国。拟人:颔联“怨入东风芳草多”,将美人的怨拟人化,随东风化为芳草,把抽象感情写成具体可感形象。借景抒情:颈联“残柳宫前空露叶,夕阳川上浩烟波”,借残柳、夕阳、烟波等凄凉之景,寄寓诗人的慨叹之情。以景结情:尾联“行人遥起广陵思,古渡月明闻棹歌”,以景语作结,含而不露,将咏古和讽今融为一体。借古讽今:全诗通过隋炀帝行宫的荒废及炀帝的荒淫事迹,暗讽晚唐统治阶级醉生梦死的生活,如尾联“行人遥起广陵思”借隋亡旧事映射现实。

3. 分段赏析

首联“此地”指炀帝行宫。炀帝曾在此荒淫残暴,然其广袤江山迅速败亡。开篇以反诘句“此地曾经翠辇过,浮云流水竟如何?”陡起,以“浮云流水”对比炀帝亡国之速,“竟如何”三字尽含对昏君的嘲弄,寓严肃于调侃,笔法警策。颔联控诉炀帝罪行:“香销南国美人尽,怨入东风芳草多。”写行宫破落荒凉,“香销”谓美人殒命,“南国美人尽”见其搜罗毁灭美女之罪;“怨入”承上,美人之怨随东风化为芳草,芳草无涯则人怨无边,化抽象情感为具体可感形象,萋萋芳草亦含怨魂幽泣,“多”字令人心惊。颈联写宫外之景。炀帝喜柳,昔日行宫隋堤垂柳掩映,如今却是“残柳宫前空露叶,夕阳川上浩烟波”。“空”字见残柳无人欣赏,“露叶”冠以“空”字含诗人慨叹;“残柳”“夕阳”为晚照添凄凉黯淡之色,虽无讥讽语,却得思景交融之妙。尾联“以景语结情”回应诗题。“行人遥起广陵思,古渡月明闻棹歌”中,“行人”指诗人,游罢行宫想起炀帝因荒淫残暴引发农民起义、隋朝灭亡的广陵旧事。诗人含而不露,仅写“遥起广陵思”,所思内容留待读者想象;古渡明月下的棹歌,令人联想《渔父》名句,将咏古与讽今融为一体,以景语收束诗旨。

4. 作品点评

此诗咏古别具一格,清新自然,娓娓动听,句句即景,句句含深意,景真、情长、意远。借隋炀帝行宫的兴衰,讽谕晚唐时政,手法多样,以景语抒深情,含而不露,韵致悠长,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给人留下无限的想象空间。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诗要炼字,字者眼也……如刘沧诗“香销南国美人尽,怨入东风芳草多”,是炼“销”、“入”字。“残柳宫前空露叶,夕阳江上浩烟波”,是炼“空”、“浩”字:最是妙处。

元杨载《诗法家数》

# 许浑、刘沧本同一格,而许艳刘淡,似刘胜之。总是晚唐中正宗,未可孰瑜孰亮。

清陆次云《五朝诗善鸣集》

# 言更无美人,徒余芳草,亦用三承一、四承二法也(“香销南国”二句下)。金雍补注:“美人尽”,写出“香销南国”四字,使人作数日想;“芳草多”,写出“怨入东风”四字,又使人作数日想。盖此八字止是一个缘故,然是两样文字也。

明末清初金圣叹《贯华堂选批唐才子诗》

# 结句闻棹歌之声,因想当日楼船歌舞之盛,从此而达广陵也,妙在前面已说得声消影灭,结处却重复掉转,此是死里重生、跌断复起,绝妙古文结法也。凡吊古者,只是“浮云流水”四字已尽,此偏从四字中剥出一层,言所谓“浮云流水竟如何”也,如此用笔,便是将寻常吊古笔舌从新漱刷一番也!

清黄生《唐诗摘钞》

# 句二事实,绝不繁酿,又一格。

清何焯《三体唐诗评》

# 次联词意极其俊逸。

《碛砂唐诗》

# 一起曰“此地曾经”,又曰“竟如何”,是已一无所有矣;眼见“浮云流水”,因之想起炀帝行宫,故曰“翠辇过”也。三曰“美人尽”,是一无所有矣;四曰“芳草多”,是更无所有矣。然写“美人尽”,则曰“香销南国”;写“芳草多”,则曰“怨入东风”,真使人可作数日想也。

《唐诗鼓吹笺注》

# 黄白山评:刘沧长律如《经炀帝行宫》《题王母庙》《秋日山寺怀友人》《经麻姑山》《春日旅游》诸篇,皆晚唐铮铮者。

清贺裳《载酒园诗话又编》

# 五六写凄凉之景,“浩”字厚。

清胡以梅《唐诗贯珠》

# 此首作法,与前(按指《长州怀古》)不同,先提往事,趁手转落今时;盖上句是炀帝行宫,下句是我经之地。三四总承:想来二句一十四字,亦只是“南国美人尽”之五字耳。美人尽处,香易销而怨难销,对此春来碧色、一望凄凄者,知其为当年馀恨之所积也。此种思致,真在笔墨蹊径之外,非寻常学力所能到。吾不知其未有下句以前,如何忽得上句;又不知其既有上句以后,如何忽得下句。具此慧性,升天成佛,无不在灵运之先矣。

清赵臣瑗《山满楼笺注唐诗七言律》

# 三四言美人已尽,而民怨犹未尽也。五六今日荒凉之景,行人经此,“浮云流水”,良可叹也。

清屈复《唐诗成法》

# (刘沧)怀古诗如《咸阳》《邺都》《长洲》诸作,设色写景可以互相统易,诗品在许用晦下;惟此首稍见典切、馀韵优存。

清沈德潜《唐诗别裁》

# 亦是许浑怀古之流,此种诗似乎风韵,实则俗不可医。

清纪昀《瀛奎律髓汇评》

# 首联唱叹而起,哀音动人。

清黄叔灿《唐诗笺注》

# “香销南国”一联典切。

清宋宗元《网师园唐诗笺》

# 刘蕴灵人谓其调苦,如“渭水故都”“香销南国”之句,正复不然。

清薛雪《一瓢诗话》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张文琮《昭君怨·戒途飞万里》

下一篇:唐·温庭筠《春日野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