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jiāng
lóu
yuè
wén

朝代:唐作者:刘沧浏览量:3
nán
jiān
jiā
shū
hòu
liáo
héng
yuàn
jiāng
lóu
piāo
míng
yuè
làng
huā
bái
shēng
yún
fēng
qiū
hàn
lán
yàn
xiāo
xiāng
shuǐ
kuò
èr
fēi
chóu
hán
shī
湿
chū
guāng
shēng
diào
zhōu

译文

雨后,南浦边的蒹葭显得稀疏冷落,江楼上,寂寥的横笛声充满哀怨。那笛声带着思绪飘向明月映照下浪花翻涌的洁白江面,又传入碧云深处,与秋风中的枫叶共鸣。夜深了,星河渐隐,一只孤雁飞过,潇湘江水宽阔浩渺,仿佛能看到娥皇、女英二妃思念舜帝的哀愁。一曲终了,我头发已寒,衣服被露水浸湿,此时,露色笼罩着河面,微光中,一艘钓舟缓缓出现。

逐句剖析

"南浦蒹葭疏雨后":雨后,南浦边的蒹葭显得稀疏冷落,

# 南浦:泛指面南的水边。

"寂寥横笛怨江楼":江楼上,寂寥的横笛声充满哀怨。

# 寂寥横笛怨江楼:意为寂寥的江楼上传来哀怨的笛声。

"思飘明月浪花白":那笛声带着思绪飘向明月映照下浪花翻涌的洁白江面,

"声入碧云枫叶秋":又传入碧云深处,与秋风中的枫叶共鸣。

"河汉夜阑孤雁度":夜深了,星河渐隐,一只孤雁飞过,

"潇湘水阔二妃愁":潇湘江水宽阔浩渺,仿佛能看到娥皇、女英二妃思念舜帝的哀愁。

# 二妃:指传说中舜的娥皇、女英二妃,舜死,两人亦投湘水,死后成为湘水女神。

"发寒衣湿曲初罢":一曲终了,我头发已寒,衣服被露水浸湿,

"露色河光生钓舟":此时,露色笼罩着河面,微光中,一艘钓舟缓缓出现。

# 露色:意为曙色初露时,河水泛光中显出一叶钓舟。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江楼月夜闻笛》出自唐代诗人刘沧的七言律诗。此诗以江楼月夜闻笛为主题,描绘了一幅凄清寂寥的画面。开篇“南浦蒹葭疏雨后”点明地点与雨后凄清之景,“寂寥横笛怨江楼”紧扣闻笛,以“怨”奠定全诗哀怨基调。随后通过“思飘明月浪花白,声入碧云枫叶秋”等句,描绘笛声营造的意境,又借“河汉夜阑孤雁度,潇湘水阔二妃愁”的景象与典故,抒发思乡思亲的愁苦。尾句“发寒衣湿曲初罢,露色河光生钓舟”以景结情,余韵悠长。全诗将笛声、夜景与情思巧妙融合,体现刘沧诗歌意境深远、情感深沉的特色。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晚唐诗人

刘沧(805?~865?),唐代诗人。字蕴灵,青州临朐(今属山东)人。体貌魁梧,为人尚气节,好饮酒,好谈古今,令人终日倾听不倦。大中进士,后任华原尉,迁龙门令。刘沧长于七律,多怀古之作。其诗风清丽,善于雕琢字句,时见拗峭。严羽《沧浪诗话》称其“胜晚唐诸人”。代表作品有《长洲怀古》《咸阳怀古》《经炀帝行宫》《秋日过昭陵》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首联“南浦蒹葭疏雨后”,“南浦”在古典诗词中常与离别相关联,给人以伤感的情愫。一场疏雨过后,蒹葭在夜风中微微颤动,叶片上残留的雨滴,在月光下闪烁着清冷的光,营造出一种幽冷、凄清的氛围,为全诗奠定了哀伤的基调。紧接着“寂寥横笛怨江楼”,一声寂寥的横笛声从江楼中传出,“怨”字直接点明笛声中饱含的愁绪,也成为全诗的诗眼,此时诗人独在江楼,这幽怨的笛声更添其内心的孤寂。颔联“思飘明月浪花白,声入碧云枫叶秋”,诗人巧妙地将听觉与视觉相结合。笛声仿佛带着思绪飘向明月映照下浪花翻涌的江面,一片洁白,那是一种空旷辽远又略带凄凉的画面;笛声又似冲入碧云,与秋风中瑟瑟作响的枫叶共鸣,“枫叶秋”三个字,不仅点明时令,更渲染出浓浓的秋意与哀怨。这两句诗,通过对笛声引发的联想之景的描绘,进一步烘托出笛声的悠扬与哀怨。颈联“河汉夜阑孤雁度,潇湘水阔二妃愁”,诗人的笔触从眼前之景转向更为广阔的天地。夜阑时分,星河黯淡,一只孤雁在寂寥的夜空中飞过,“孤雁”这一意象,往往象征着孤独、漂泊,诗人借此暗示自己的羁旅之愁。而“潇湘水阔二妃愁”运用舜帝二妃娥皇、女英思念舜帝的典故,以二妃的愁苦来映衬自己的思乡思亲之情,同时也从侧面反映出诗人离家之远、归途之遥。尾联“发寒衣湿曲初罢,露色河光生钓舟”,笛声停歇,诗人从沉浸在笛声营造的情境中回过神来,才发觉头发已被夜露浸湿,身上的衣服也带着寒意。此时,河面上微光闪烁,一艘钓舟在朦胧的露色与河光中缓缓出现。这一画面,在静谧中透着几分清冷与孤寂,诗人以景结情,留给读者无尽的遐想空间,那钓舟仿佛带着诗人的愁绪,在茫茫夜色中漂泊,进一步强化了全诗的哀伤氛围。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温庭筠《芙蓉》

下一篇:唐·皮日休《茶中杂咏·茶籝》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