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不曾离此处":我一天都没有离开这里,
"风吹疏牖夕云晴":风吹拂着稀疏的窗户,夕阳晴朗。
"气凌霜色剑光动":气息凌霜色的剑光闪动,
"吟对雪华诗韵清":对着纷扬如雪的飞花吟诗,诗韵清雅悠长。
"高木宿禽来远岳":高高的树木上宿夜的鸟儿飞来,
"古原残雨隔重城":古老原野上残留的雨滴隔着重重城池。
"西斋瑶瑟自为侣":西斋中的瑶瑟成了我唯一的伴侣,
"门掩半春苔藓生":书斋的门半掩着,苔藓在春天的湿润中悄然生长。
晚唐诗人
刘沧(805?~865?),唐代诗人。字蕴灵,青州临朐(今属山东)人。体貌魁梧,为人尚气节,好饮酒,好谈古今,令人终日倾听不倦。大中进士,后任华原尉,迁龙门令。刘沧长于七律,多怀古之作。其诗风清丽,善于雕琢字句,时见拗峭。严羽《沧浪诗话》称其“胜晚唐诸人”。代表作品有《长洲怀古》《咸阳怀古》《经炀帝行宫》《秋日过昭陵》等。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山水田园诗。描绘了书斋周围环境的清幽与寂寥,体现作者对山水的无限热爱,以及内心深处那份追求隐逸的心境。
2. 写作手法
白描:首句“一日不曾离此处”直接点明诗人长时间未离开书斋,简洁明了地表达了诗人对书斋生活的专注和沉浸。第二句“风吹疏牖夕云晴”通过“疏牖”“夕云”构建出黄昏时的画面,清风穿过稀疏的窗棂,晚霞映照天空,营造出宁静淡雅的氛围。动静结合:颈联“高木宿禽来远岳,古原残雨隔重城”运用此手法,宿禽的动态与残雨的静态形成对比,使画面更加生动。双关:“霜色剑光”既指宝剑的寒光,又喻指诗句的锋芒;“雪华诗韵”既描绘雪花飘落,又象征诗歌的韵律之美。
3. 分段赏析
首联“一日不曾离此处,风吹疏牖夕云晴”以简洁之笔,勾勒出书斋生活的连贯与恒常,借助“疏牖”与“夕云”,绘制出一幅黄昏时分的静谧画面。颔联“气凌霜色剑光动,吟对雪华诗韵清”巧妙地运用双关,“霜色剑光”象征宝剑的寒光,而“雪华诗韵”则将雪花飘舞与诗歌的韵律融合。颈联“高木宿禽来远岳,古原残雨隔重城”通过动静结合的手法,使远山飞禽的动态与古城雨幕的静态相互映衬。尾联“西斋瑶瑟自为侣,门掩半春苔藓生”以细腻的苔藓生长景象作结,悄然渗透出一种孤寂的情愫。诗人借“高木宿禽”、“古原残雨”等意象,委婉表达了对山水的依恋和隐逸的心境,而“门掩半春苔藓生”更是以自然细节暗示时光悄悄流逝,有一种孤独之感。
4. 作品点评
《题书斋》是晚唐诗人刘沧创作的七言律诗中的代表作品。其颔联“气凌霜色剑光动,吟对雪华诗韵清”凭借炼字精巧警拔,被《题书斋》经典语录专辑收录为唐代七律名句。与同时期郑谷在《中年》中“苔色满墙寻故第”关于书斋的描绘相比,刘沧此作更着重通过器物意象来传递对时间的感知。
上一篇:唐·雍陶《放鹤》
下一篇:唐·李频《及第后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