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guān
shān
yuè

朝代:唐作者:沈佺期浏览量:1
hàn
yuè
shēng
liáo
hǎi
tóng
lóng
chū
bàn
huī
hūn
xuán
jùn
zhōng
bái
dēng
wéi
yūn
luò
guān
shān
jiǒng
guāng
hán
shuāng
xiàn
wēi
jiāng
jūn
tīng
xiǎo
jiǎo
zhàn
nán
guī

译文

皎洁的月亮从辽海上升起,月色朦胧,只露出一半的光辉。黄昏时分,月亮的光芒洒在玄菟郡,到了半夜,它照着被围困的白登山。月晕消散,显得关山更加遥远,月光中似乎还含着微微的霜和雪粒。将军在清晨听到了号角声,连战马都似乎想要向着南方的家乡奔回。

逐句剖析

"汉月生辽海":皎洁的月亮从辽海上升起,

# 辽海:指渤海辽东湾。泛指辽河以东沿海地区。

"朣胧出半晖":月色朦胧,只露出一半的光辉。

# 半晖:半面光辉。,朣胧:初出渐明貌。犹蒙胧。不明貌。

"合昏玄菟郡":黄昏时分,月亮的光芒洒在玄菟郡,

# 玄菟郡:古郡名。汉武帝置。辖境相当我国辽宁东部及朝鲜咸镜道一带。后亦泛指边塞要地。,合昏:黄昏。

"中夜白登围":到了半夜,它照着被围困的白登山。

# 白登围:白登山之围。公元前200年汉高祖刘邦被匈奴围困于白登山(今山西省大同市东北马铺山)。,中夜:半夜。

"晕落关山迥":月晕消散,显得关山更加遥远,

# 晕:月晕。

"光含霜霰微":月光中似乎还含着微微的霜和雪粒。

# 霜霰:霜和霰。霰:在高空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空气凝结成的小冰粒,多在下雪前或下雪时出现。

"将军听晓角":将军在清晨听到了号角声,

# 晓角:拂晓的号角。

"战马欲南归":连战马都似乎想要向着南方的家乡奔回。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关山月》乃沈佺期所作之诗。此诗刻画月亮悄然行经北方那战事激烈的战场,营造出一种凄惨的氛围。这月乃是“汉月”,毕竟在中原所见亦是这同一轮明月,边塞的征人与家中倚楼而立的妻子,在同一时刻都对其凝望。而月亮于夜晚的运行轨迹,奇妙地与中国军队的胜利相互呼应。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诗人

沈佺期(656?~716?),唐代诗人。字云卿,相州内黄(今河南)人,祖籍吴兴(今浙江湖州)。高宗上元进士。中宗即位,因谄附张易之,被流放驩州。沈佺期与宋之问齐名,并称“沈宋”。他写了不少宫廷应制诗,虽多为歌功颂德的内容,然而表现技巧却代表了初唐同类诗歌的最高成就。流放期间诸作,多抒写凄凉境遇,诗风为之一变。又创制七律,被胡应麟誉为初唐七律之冠。律体谨严精密,对律诗体制的定型颇有影响。代表作品有《杂诗》。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首联“汉月生辽海,朣胧出半晖”,开篇便勾勒出一幅雄浑壮阔的边塞月色图,汉家之月从辽海之上升起,朦胧而现,只露出半边光辉,营造出一种苍茫、静谧又略带神秘的氛围,为全诗奠定了深沉的基调,也暗示着边关环境的广袤与孤寂。颔联“合昏玄菟郡,中夜白登围”,提及玄菟郡在夜色中仿佛被黑暗笼罩,而“白登围”则让人联想到古时战事的危急与紧张,借历史典故与边关地名,进一步渲染出边关局势的严峻以及战争氛围的凝重,使读者能感受到那种潜在的不安与危机四伏。颈联“晕落关山迥,光含霜霰微”,写月晕落下,关山遥远,月光之中蕴含着细微的霜霰,从视觉上描绘出边关的辽阔与清冷,“迥”字突出空间的开阔,“微”字则细腻地表现出霜霰在月光下的朦胧之态,尽显边关景色的萧索与荒寒。尾联“将军听晓角,战马欲南归”,画面聚焦到将军听闻清晨的号角声,而战马也似乎有了南归的急切之意,通过人物与战马的细节描写,含蓄地表达出将士们在边关久战后对回归家乡的渴望,在雄浑的意境中透露出一丝温情与惆怅,也让读者更能体会到边关将士复杂而又深沉的情感世界,整首诗情景交融,意境深远,生动地展现了边关的独特风貌与将士的心境。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王勃《仲春郊外》

下一篇:唐·李白《门有车马客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