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tóng
gōng
shì
láng
shì
fǎng
访
wēi

朝代:唐作者:沈佺期浏览量:2
wēi
jiàng
tiān
xiān
dān
tóu
yún
zǎo
shàng
yán
huá
dǐng
shì
zhōng
wèn
cháng
shēng
dào
huá
dǐng
zuì
gāo
zhāo
yáng
zǎo
cháng
shēng
shù
miào
tóng
yán
hòu
tiān
lǎo
qīng
chén
cháo
fèng
jīng
jìng
hóng
鸿
bǎo
píng
yǐn
huì
guò
jiàn
zhāi
líng
cǎo
rén
fēi
zhǒng
huāng
hǎi
biàn
tián
yīng
zào
cháng
yóu
jùn
sān
shuāng
nòng
míng
dǎo
yán
xiá
shàng
kāi
shì
chén
wài
sǎo
qǐng
lái
shì
qīng
kuàng
wèi
yún
bǎo
dài
lòu
ēn
chù
yán
zào
xuān
huáng
zhòng
zhāi
bài
hàn
ài
dǎo
shùn
fēng
huái
怀
kōng
tóng
chéng
zài
fēng
hào
líng
rán
wěi
qīng
sàn
yōu
bào
zhù
xià
liú
yáng
chǔ
wéi
dēng
hào
wén
yǒu
cān
tóng
shí
tàn
tǎo

译文

司马承祯如天仙般自紫微宫降临朝堂,在宫中献上辞采华美的奏章。他先是谈及天台山华顶的修道往事,中间询问长生不老的道术。华顶山高耸入云,是居处最高之地,巨大的山谷早早迎来朝阳的照耀。长生之术何等奇妙,能让人容颜永葆青春,比天地更长久。清晨朝拜京城,静夜则思索仙经《鸿宝》的玄妙。倚着山崖吮吸蕙草的清芬,穿过山涧采摘灵验的药草。人间多少故人已逝,坟冢荒芜,大海干涸成农田。从前曾游历此郡,三年间赏玩海上岛屿。清谈如在云霞上展开,尘世的机巧琐事皆抛诸天外。近来被世俗事务缠身,难以保有心境的清旷闲适。艰难地等待朝廷恩典,身为言官常心怀忧惧。轩辕黄帝曾虔诚斋戒拜师问道,汉武帝也热衷祈祷求仙。向往黄帝顺风拜访崆峒山的超脱,亦念及汉武帝在丰镐筑承露盘的执着。若能如列子般御风轻行,便可驱散心中的幽郁怀抱。愿如柱下史老子般留驻哲思,或像商山四皓般归隐东宫之外。听闻您藏有《周易参同契》这般道教经典,何时能与您一同探讨其中真义。

逐句剖析

"紫微降天仙":司马承祯如天仙般自紫微宫降临朝堂,

# 紫微:星辰名,指皇帝。

"丹地投云藻":在宫中献上辞采华美的奏章。

# 投:一作授。

"上言华顶事":他先是谈及天台山华顶的修道往事,

"中问长生道":中间询问长生不老的道术。

"华顶居最高":华顶山高耸入云,是居处最高之地,

"大壑朝阳早":巨大的山谷早早迎来朝阳的照耀。

"长生术何妙":长生之术何等奇妙,

"童颜后天老":能让人容颜永葆青春,比天地更长久。

"清晨朝凤京":清晨朝拜京城,

"静夜思鸿宝":静夜则思索仙经《鸿宝》的玄妙。

"凭崖饮蕙气":倚着山崖吮吸蕙草的清芬,

# 蕙气:香草芳香。

"过涧摘灵草":穿过山涧采摘灵验的药草。

"人非冢已荒":人间多少故人已逝,坟冢荒芜,

"海变田应燥":大海干涸成农田。

"昔尝游此郡":从前曾游历此郡,

"三霜弄溟岛":三年间赏玩海上岛屿。

"绪言霞上开":清谈如在云霞上展开,

# 绪言:发端之言。

"机事尘外扫":尘世的机巧琐事皆抛诸天外。

"顷来迫世务":近来被世俗事务缠身,

"清旷未云保":难以保有心境的清旷闲适。

"崎岖待漏恩":艰难地等待朝廷恩典,

"怵惕司言造":身为言官常心怀忧惧。

# 怵惕:警惕戒惧。

"轩皇重斋拜":轩辕黄帝曾虔诚斋戒拜师问道,

"汉武爱祈祷":汉武帝也热衷祈祷求仙。

"顺风怀崆峒":向往黄帝顺风拜访崆峒山的超脱,

"承露在丰镐":亦念及汉武帝在丰镐筑承露盘的执着。

"泠然委轻驭":若能如列子般御风轻行,

# 泠然:寒凉;清凉;冷清;清澈。

"复得散幽抱":便可驱散心中的幽郁怀抱。

# 散:一作快。

"柱下留伯阳":愿如柱下史老子般留驻哲思,

"储闱登四皓":或像商山四皓般归隐东宫之外。

"闻有参同契":听闻您藏有《周易参同契》这般道教经典,

# 同契:友好。

"何时一探讨":何时能与您一同探讨其中真义。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同工部李侍郎适访司马子微》是唐代诗人沈佺期创作的五言诗。此诗叙写诗人与工部侍郎李适一同拜访司马承祯的经历,通过对主人志趣、居处环境的描摹,展现雅集场景。首句盛赞司马承祯应召入京时奏章文辞华美;席间司马承祯谈及天台山华顶的修道生涯,言及“晨朝凤京,夜思鸿宝”的日常,更有“凭崖饮蕙气,过涧摘灵草”的仙隐之趣。沈佺期与李适向其请教长生之道,诗人还忆起曾于台州任职三年的往事。末句以“欲共探讨《周易参同契》”收束,既流露超脱世俗之愿,亦寄寓修习养生之道的向往。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诗人

沈佺期(656?~716?),唐代诗人。字云卿,相州内黄(今河南)人,祖籍吴兴(今浙江湖州)。高宗上元进士。中宗即位,因谄附张易之,被流放驩州。沈佺期与宋之问齐名,并称“沈宋”。他写了不少宫廷应制诗,虽多为歌功颂德的内容,然而表现技巧却代表了初唐同类诗歌的最高成就。流放期间诸作,多抒写凄凉境遇,诗风为之一变。又创制七律,被胡应麟誉为初唐七律之冠。律体谨严精密,对律诗体制的定型颇有影响。代表作品有《杂诗》。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此诗创作于景云二年司马承祯奉召入京之际。是年,李适正任工部侍郎,沈佺期则官拜中书舍人或太子詹事。两位朝廷重臣联袂拜访司马承祯,足见其当时在朝野上下声望之隆、影响之巨。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诗,以访友为题材叙写诗人受邀至同僚友人府邸作客的情景,通过对主人志趣及居处环境的描摹,寄寓了超脱世俗、研修养生之道的情志。

2. 分段赏析

“紫微降天仙,丹地投云藻。”“紫微”喻指朝廷(紫微宫为天帝居所,代指皇宫),“天仙”以仙称誉司马承祯,暗合其道士身份;“丹地”指朝廷禁地,“云藻”形容奏章文辞如云霞绚烂。开篇两句以夸张笔法写司马承祯奉召入京,既赞其声望如“天仙”下凡,又以“云藻”点出其文采斐然,为下文交游对话做铺垫。“上言华顶事,中问长生道。华顶居最高,大壑朝阳早。长生术何妙,童颜后天老。”诗人以“上言”“中问”勾勒交谈层次——先听司马承祯讲述天台山华顶(道教圣地)的隐居生活,再请教长生之道。“华顶最高”“大壑朝阳”以地理优势烘托修道环境的超凡,“童颜后天老”则用夸张手法渲染长生术的神妙,暗含对仙道的向往。“清晨朝凤京,静夜思鸿宝。凭崖饮蕙气,过涧摘灵草。”“清晨朝凤京”写司马承祯身处京城的世俗身份,“静夜思鸿宝”(“鸿宝”指仙经)转写其精神归向,形成“朝隐”矛盾;“凭崖”“过涧”则具体描绘天台山采芝饮露的修道日常,画面清幽灵动。用“饮蕙气”“摘灵草”等动作细节,将仙道生活具象化,借自然意象(蕙草、灵草)传递出隐逸之趣。“人非冢已荒,海变田应燥。昔尝游此郡,三霜弄溟岛。”“人非冢荒”“海变田燥”以沧海桑田的典故,感叹世事无常,反衬修道“长生”的永恒;“昔游此郡”转入个人回忆,诗人曾在台州任职三年(“三霜”指三年),与司马承祯的华顶修道地形成地域关联。借往事追忆,将个人仕宦经历与仙道话题勾连,为下文“厌弃尘俗”做铺垫。“绪言霞上开,机事尘外扫。顷来迫世务,清旷未云保。崎岖待漏恩,怵惕司言造。”“绪言霞上开”赞司马承祯言论如云霞开悟,“机事尘外扫”表明欲抛开世俗纷扰;“顷来迫世务”笔锋一转,叹近年为政务所困(“待漏”指大臣凌晨候朝,“怵惕”写惊惧心态),与“清旷”理想形成反差。通过“尘外扫”与“迫世务”的对比,直抒对官场束缚的厌倦,强化求道的心理动因。“轩皇重斋拜,汉武爱祈祷。顺风怀崆峒,承露在丰镐。”连用黄帝(轩皇)拜崆峒山广成子、汉武帝于长安(丰镐)筑承露盘求仙的典故,以古代帝王求道自比,既呼应司马承祯的道教身份,又借典故暗示自己对“超脱”的向往。“泠然委轻驭,复得散幽抱。柱下留伯阳,储闱登四皓。”“泠然”化用《庄子》“列子御风”的超脱意象,“委轻驭”喻指舍弃世俗权位;“柱下伯阳”(老子曾任周柱下史)、“储闱四皓”(商山四皓助太子继位后归隐),以先贤归隐典故,表明自己渴望效仿的决心。“闻有参同契,何时一探讨。”以道教经典《周易参同契》收束全诗,“何时一探讨”直接发出共研仙经的邀约,将前文的铺垫凝聚为具体的行动愿景,既扣合“访司马子微”的主题,又以问句收束,余韵悠长。全诗“叙事—论道—抒怀”的脉络至此完整闭合。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林杰《王仙坛》

下一篇:唐·严武《题巴州光福寺楠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