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家贵主好神仙":皇家的公主喜爱神仙之术,
# 好:一作学。
"别业初开云汉边":她的别墅刚刚建在银河边。
"山出尽如鸣凤岭":别墅外的山全都如同鸣凤岭一般,
"池成不让饮龙川":建成的池塘不比饮龙川逊色。
"妆楼翠幌教春住":妆楼的翠色帷幕好像能让春天留住,
# 翠幌:绿色的帷幔。
"舞阁金铺借日悬":舞阁的金色铺首借助日光闪耀高悬。
"敬从乘舆来此地":恭敬地跟随皇帝的车驾来到此地,
# 乘舆:古代特指天子和诸侯所乘坐的车子。
"称觞献寿乐钧天":举杯献上寿礼,宴会上演奏着钧天广乐。
唐代诗人
沈佺期(656?~716?),唐代诗人。字云卿,相州内黄(今河南)人,祖籍吴兴(今浙江湖州)。高宗上元进士。中宗即位,因谄附张易之,被流放驩州。沈佺期与宋之问齐名,并称“沈宋”。他写了不少宫廷应制诗,虽多为歌功颂德的内容,然而表现技巧却代表了初唐同类诗歌的最高成就。流放期间诸作,多抒写凄凉境遇,诗风为之一变。又创制七律,被胡应麟誉为初唐七律之冠。律体谨严精密,对律诗体制的定型颇有影响。代表作品有《杂诗》。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应制诗。描绘了安乐公主新宅的种种风貌,以严谨的格律、华丽的辞藻与贴切的修辞,展现出其奢华尊贵,表达了对皇家的歌颂与赞美。
2. 写作手法
比喻:“山出尽如鸣凤岭,池成不让饮龙川”,将新宅周边的山比作鸣凤岭,池比作饮龙川,形象地描绘出新宅山水景色的优美与壮观,以人们熟知的名山胜水来类比,让读者更能感受到新宅景色的非凡。用典:“山出尽如鸣凤岭,池成不让饮龙川”,诗中“鸣凤岭”指陕西凤翔县的岐山,传说周朝兴起前此地有凤凰鸣叫,此典故赋予了新宅假山高大的形象,同时凤凰象征公主身份;“饮龙川”指渭水,是文王最初兴起的地方,龙象征皇帝身份,借这一典故说明新宅池塘的不凡,展现出皇家的气派,借这两个典故渲染园林山水的壮阔。
3. 分段赏析
首联“皇家贵主好神仙,别业初开云汉边”,点明诗的主角为安乐公主,言其喜好神仙之道,新宅仿佛建于云汉之边,以夸张之笔,突出新宅位置高远,营造出超凡的氛围,奠定了全诗描绘新宅不凡的基调。颔联“山出尽如鸣凤岭,池成不让饮龙川”,运用地理典故,以“鸣凤岭”“饮龙川”来形容新宅的假山与池塘。“鸣凤岭”指陕西凤翔县的岐山,因周朝兴起前有凤凰鸣叫得名,诗中借其说明假山高大,且凤凰象征公主身份;“饮龙川”指渭水,是文王兴起之地,龙象征皇帝身份。此联意在渲染园林山水的壮阔。颈联“妆楼翠幌教春住,舞阁金铺借日悬”,则生动地展现出安乐公主新宅的奢华。翠绿的帷帐垂下,似将明媚春色留于妆镜之前,赋予妆楼以灵动的美感;舞阁金色的铺首在日光下闪耀,仿佛借太阳光辉高悬,形象地描绘出舞阁的富丽堂皇,尽显奢华。尾联“敬从乘舆来此地,称觞献寿乐钧天”,记述了侍宴场景。诗人恭敬地跟随皇帝来到新宅,在宴会上举杯为公主献寿,此时宴会上演奏着钧天广乐,凸显出皇家礼乐之盛,将对新宅的赞美与皇家宴会的欢乐氛围相融合,体现出诗人对皇家的歌颂与赞美,尽显应制诗的风格。
上一篇:唐·杜牧《登九峰楼》
下一篇:唐·王建《寄画松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