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夜西亭月正圆":在这个夜晚,西亭之上,明月皎洁圆满,
"疏帘相伴宿风烟":只有那稀疏的帘幕陪伴着我,我仿佛置身于风烟弥漫的世界中入眠。
# 风烟:风尘。,疏帘:轻而薄的帘幔。
"梧桐莫更翻清露":梧桐树啊,不要再翻动枝叶,让那清露滴落,
# 清露:清彻晶莹的露水。,梧桐:枚乘《七发》:“龙门之桐,高百尺而无枝,其根半死半生。”李商隐《上河东公启》:“某悼伤以来,光阴未几。梧桐半死,才有述哀。”寓悼亡之意。
"孤鹤从来不得眠":我就如同那失群的孤鹤,一直以来都难以安睡。
# 孤鹤:诗人自喻。
晚唐杰出诗人
李商隐(811?~858?),唐代诗人。字义山,号玉谿生、樊南生。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生于河南荥阳。开成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东川节度使判官等职。因受牛李党争影响,遭排挤而潦倒终身。李商隐擅长律、绝,富于文采,构思精密,情致婉曲,具有独特风格。然因用典太多,或致诗旨隐晦。其与杜牧并称“小李杜”,又与温庭筠并称“温李”。李商隐亦工四六文,所作以书启奏札为多,与温庭筠、段成式齐名,因三人皆排行十六,时称“三十六体”。代表作品有《贾生》《隋宫》《无题》《锦瑟》等。有《李义山诗集》,后人辑有《樊南文集》《樊南文集补编》。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体裁的诗,也是一首悼亡题材的诗。诗中描绘了在月圆之夜,诗人独宿西亭,只有疏帘相伴,四周弥漫着风烟的景象。同时,写出了秋风翻动梧桐,仿佛清露滴落,孤鹤难以入眠的情景。营造出清冷、孤寂的氛围,体现出诗人的孤独与惆怅。诗人以孤鹤自比,表达了自妻子离世后,内心的哀伤与长久以来无法排遣的思念之情。
2.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诗人描绘西亭的圆月、疏帘、梧桐、清露、孤鹤等景色,营造出清幽孤寂的氛围,借这些景色抒发自己内心的孤独与愁绪,情景交融,使情感表达更为含蓄。拟人:“梧桐莫更翻清露”,赋予梧桐以人的动作,好像梧桐故意翻动清露,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感,同时也暗示了环境的不平静,衬托诗人内心的烦扰。
3. 分段赏析
该诗前两句“此夜西亭月正圆,疏帘相伴宿风烟”:描绘了西亭之夜的景象,点明时间是月圆之夜,诗人在西亭中,唯有稀疏的帘子相伴,与风烟共宿。营造出一种孤独、寂寥的氛围,“月正圆”本是团圆美好的象征,但诗人却孤身一人,更添孤寂之感。后两句“梧桐莫更翻清露,孤鹤从来不得眠”:诗人请求梧桐不要再翻动枝叶,让清露滴下,因为这声音会打扰到本来就无法入眠的孤鹤。这里的“孤鹤”是诗人的自喻,以鹤的孤独无眠来进一步抒发自己内心的愁苦与无法排遣的寂寞,将情感推向深处。
4. 作品点评
《西亭》借月圆夜诗人独对疏帘风烟,营造凄清氛围,以清露滴梧桐、孤鹤难眠之景,融情于景,生动呈现诗人自妻子离世后长久的相思凄苦与悼亡沉痛。整首诗借景抒情,通过西亭的月夜之景和对梧桐、孤鹤的描写,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寂寥和愁苦之情。
# 疏帘相伴,明无人伴也,诗人惯如此反说。好在以孤鹤托兴,便于“梧桐"字有情。若云孤客,即堕恶趣矣。
清黄生《唐诗摘抄》
# 圆月相伴,本自不眠,何用清露之惊孤哉!
清屈复《玉溪生诗意》
# 于警露意,又跌入一层,便觉气味深厚。
清陆鸣皋《李义山诗疏》
# “从来”二字,乞怜得妙。
清姚培谦《分体笺注李义山诗集》
# 此又病于直而浅,凡诗有恰好分际,太直、太曲、太深、太浅,弊正同也。
清纪昀《玉溪生诗说》
# 悼亡所作,情深一往,正如初揭《黄庭》,恰到好处,病其浅直,真苛说耳。
近代张采田《李义山诗辨正》
上一篇:唐·李商隐《和孙朴韦蟾孔雀咏》
下一篇:唐·韦璜《赠夫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