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bìng
méi
guǎn

朝代:清作者:龚自珍浏览量:3
jiāng
níng
zhī
lóng
pán
zhōu
zhī
dèng
wèi
háng
zhōu
zhī
西
jiē
chǎn
méi
huò
yuē
:“
:“
méi
wéi
měi
zhí
姿
wéi
měi
zhèng
jǐng
shū
wéi
měi
tài
。”
。”
wén
rén
huà
shì
xīn
zhī
wèi
míng
zhào
háo
shéng
tiān
xià
zhī
méi
yòu
shǐ
使
tiān
xià
zhī
mín
zhuó
zhí
shān
chú
zhèng
yāo
méi
bìng
méi
wéi
qiú
qián
méi
zhī
zhī
shū
zhī
yòu
fēi
chǔn
chǔn
qiú
qián
zhī
mín
néng
zhì
wéi
yǒu
wén
rén
huà
shì
zhī
yǐn
míng
gào
méi
zhě
zhuó
zhèng
yǎng
páng
tiáo
shān
yāo
zhì
zhī
chú
zhí
è
shēng
qiú
zhòng
jià
ér
jiāng
zhè
zhī
méi
jiē
bìng
wén
rén
huà
shì
zhī
huò
zhī
liè
zhì
zāi
gòu
sān
bǎi
pén
jiē
bìng
zhě
wán
zhě
zhī
sān
nǎi
shì
liáo
zhī
zòng
zhī
shùn
zhī
huǐ
pén
mái
jiě
zōng
nián
wéi
zhī
quán
zhī
běn
fēi
wén
rén
huà
shì
gān
shòu
gòu
bìng
méi
zhī
guǎn
zhù
zhī
ān
shǐ
使
duō
xiá
yòu
duō
xián
tián
guǎng
广
zhù
jiāng
níng
háng
zhōu
zhōu
zhī
bìng
méi
qióng
shēng
zhī
guāng
yīn
liáo
méi
zāi

译文

江宁的龙蟠里,苏州的邓尉山,杭州的西溪,都出产梅。有人说:“梅凭着弯曲的姿态被认为是美丽的,笔直了就没有风姿;凭着枝干倾斜被认为是美丽的,端正了就没有景致;凭着枝叶稀疏被认为是美丽的,茂密了就没有姿态。”本来就如此。这文人画家,在心里明白它的意思,在心里明白它的意思,却不便公开宣告,大声疾呼,用(这种标准)来约束天下的梅;又不能够来让天下种梅人砍掉笔直的枝干,除去繁密的枝条,锄掉端正的枝条,把枝干摧折、使梅花呈病态作为职业来谋求钱财。梅的枝干的倾斜、枝叶的疏朗、枝干的弯曲,又不是那些忙于赚钱的人能够凭借他们的智慧、力量做得到的。有的人把文人画士这隐藏在心中的特别嗜好明白地告诉卖梅的人,砍掉端正的枝干,培养倾斜的侧枝,除去繁密的枝干,摧折它的嫩枝,锄掉笔直的枝干,阻碍它的生机,用这样的方法来谋求大价钱,于是江苏、浙江的梅都成病态了。文人画家造成的祸害严重到这个地步啊!我买了三百盆梅,都是病梅,没有一盆完好的。我已经为它们流了好几天泪之后,于是发誓要治疗它们:我放开它们,使它们顺其自然生长,毁掉那些盆子,把梅全部种在地里,解开捆绑它们棕绳的束缚;把五年作为期限,一定使它们恢复和使它们完好。我本来不是文人画士,心甘情愿受到辱骂,开设一个病梅馆来贮存它们。唉!怎么能让我有多一些空闲时间,又有多一些空闲的田地,来广泛贮存南京、杭州、苏州的病态的梅树,竭尽我毕生的时间来治疗病梅呢!

逐句剖析

"江宁之龙蟠":江宁的龙蟠里,

# 龙蟠:龙蟠里,在今南京清凉山下。,江宁:旧江宁府所在地,在今江苏南京。

"苏州之邓尉":苏州的邓尉山,

# 邓尉:山名。在今江苏苏州西南。

"杭州之西溪":杭州的西溪,

# 西溪:地名。

"皆产梅":都出产梅。

"或曰":有人说:“

"梅以曲为美":梅凭着弯曲的姿态被认为是美丽的,

"直则无姿":笔直了就没有风姿;

"以欹为美":凭着枝干倾斜被认为是美丽的,

# 欹:倾斜。

"正则无景":端正了就没有景致;

"以疏为美":凭着枝叶稀疏被认为是美丽的,

"密则无态":茂密了就没有姿态。”

"固也":本来就如此。

# 固也:本来如此。固,本来。

"此文人画士":这文人画家,

"心知其意":在心里明白它的意思,

"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在心里明白它的意思,却不便公开宣告,大声疾呼,用(这种标准)来约束天下的梅;

# 绳:名作动,约束。,明诏大号:公开宣告,大声疾呼。明,公开。诏,告诉,一般指上告下。号,疾呼,喊叫。

"又不可以使天下之民斫直":又不能够来让天下种梅人砍掉笔直的枝干,

# 直:笔直的枝干。,斫:砍削。

"删密":除去繁密的枝条,

"锄正":锄掉端正的枝条,

"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把枝干摧折、使梅花呈病态作为职业来谋求钱财。

# 夭梅病梅:摧折梅,把它弄成病态。夭:使......摧折(使......弯曲)。病,使......成为病态。

"梅之欹之疏之曲":梅的枝干的倾斜、枝叶的疏朗、枝干的弯曲,

"又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又不是那些忙于赚钱的人能够凭借他们的智慧、力量做得到的。

# 智力:智慧和力量。,蠢蠢:无知的样子。

"有以文人画士孤癖之隐明告鬻梅者":有的人把文人画士这隐藏在心中的特别嗜好明白地告诉卖梅的人,

# 鬻:卖。,隐:隐衷,隐藏心中特别的嗜好。,孤癖:特殊的嗜好。

"斫其正":砍掉端正的枝干,

"养其旁条":培养倾斜的侧枝,

# 旁条:旁逸斜出的枝条。

"删其密":除去繁密的枝干,

"夭其稚枝":摧折它的嫩枝,

# 稚枝:嫩枝。

"锄其直":锄掉笔直的枝干,

"遏其生气":阻碍它的生机,

# 遏:遏制。

"以求重价":用这样的方法来谋求大价钱,

# 重价:高价。

"而江浙之梅皆病":于是江苏、浙江的梅都成病态了。

"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文人画家造成的祸害严重到这个地步啊!

"予购三百盆":我买了三百盆梅,

"皆病者":都是病梅,

"无一完者":没有一盆完好的。

"既泣之三日":我已经为它们流了好几天泪之后,

# 泣:为......哭泣。

"乃誓疗之":于是发誓要治疗它们:

"纵之顺之":我放开它们,使它们顺其自然生长,

# 顺:使......顺其自然。,纵:放纵。

"毁其盆":毁掉那些盆子,

"悉埋于地":把梅全部种在地里,

# 悉:全。

"解其棕缚":解开捆绑它们棕绳的束缚;

# 棕缚:棕绳的束缚。

"以五年为期":把五年作为期限,

# 以五年为:以......为:把......当做。

"必复之全之":一定使它们恢复和使它们完好。

# 全:使......得以保全。,复:使......恢复。

"予本非文人画士":我本来不是文人画士,

"甘受诟厉":心甘情愿受到辱骂,

# 诟厉:讥评,辱骂。厉,病。

"辟病梅之馆以贮之":开设一个病梅馆来贮存它们。

"呜呼":唉!

"安得使予多暇日":怎么能让我有多一些空闲时间,

# 暇:空闲。,安得:怎么能够。

"又多闲田":又有多一些空闲的田地,

"以广贮江宁、":来广泛贮存南京、

"杭州、":杭州、

"苏州之病梅":苏州的病态的梅树,

"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竭尽我毕生的时间来治疗病梅呢!

# 穷:穷尽。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病梅馆记》是清代龚自珍于1839年所写的一篇散文,全文共分三段。文章以梅花作为主要比喻对象,反映了作者对当时清廷统治方式束缚民众思想、阻碍人才发展的观察与忧虑。表达了希望改革既有政治局面、减轻思想控制的严格程度、寻求个性自主发展的明确诉求。文章第一段分析了“病梅”这一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第二段叙述了作者试图救治病梅的具体行动与坚定态度;第三段则描述了作者为疗救病梅而专辟场所的用心。这篇散文采用了小品文的体裁,运用借喻的手法,将梅花比作个人,以梅花的境遇隐喻当时的政治状况。其中,“病梅”代表着那些在社会环境中受到抑制和损伤的可用之才,而“文人画士”则对应着当时封建统治阵营中主张施加思想束缚的势力。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近代杰出的思想家、文学家

龚自珍(1792~1841),清末思想家、文学家。字尔玉,又字璱人,后更名易简,字伯定,又更名巩祚,号定盦,又号羽琌山民,浙江仁和(今杭州)人。道光进士。曾官内阁中书、礼部主事。龚自珍与魏源并称为“龚魏”。其所作诗文,提倡“更法”“改图”,批评清王朝腐朽,洋溢爱国热情。龚自珍的诗歌具有丰富奇特的想象,形式多样,风格多样,语言清奇多采,不拘一格。代表作品有《尊隐》《明良论》《病梅馆记》及《己亥杂诗》等。著有《定盦文集》,今辑为《龚自珍全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清朝统治者为加强思想控制,一方面将八股文确立为科举考试选拔官员的法定文体,意在强化对人们思想的规范;另一方面频繁兴起文字狱案件,以此压制知识阶层。在长期且严密的意识形态统治之下,有识之士在才能发展方面受到了抑制。此文写成于1839年,正值鸦片战争爆发前夕。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作者借病梅之喻,深刻揭露了清朝封建统治者束缚思想、摧残人才的弊害,表达了对政治革新的强烈渴望,以及冲破思想桎梏、追求个性解放的迫切心愿。

2. 写作手法

托物言志:“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为美,正则无景;以疏为美,密则无态。”这里写得是梅,实际影射清朝政府的选人标准。整篇文章的写作对象都是梅,用“病梅”议政。这种手法以小见大,严厉抨击了清朝政府,表达了作者改革的强烈愿望。

3. 分段赏析

第一段说明病梅产生的原因。文章开头简述了梅的产地:“江宁之龙蟠,苏州之邓尉,杭州之西溪,皆产梅”。随后笔锋转向某些人对梅的审美评判,用“固也”一词收住。接着,作者具体分析病梅的根源。在“文人画士”的审美标准里,梅“以曲为美”、“以欹为美”、“以疏为美”。但这种偏好:一、不便公开宣扬;二、不能鼓动他人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三、也非他们的力量所能完全实现。因此,他们只能通过第四个途径:暗中示意,借他人之口转告“鬻梅者”,按照“文人画士孤癖之隐”,砍掉端正的枝条,删剪繁密的枝叶,铲除笔直的树干。如此一来,“江浙之梅皆病”就不可避免了。“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一句感叹,传达出作者的愤慨之情,也为下文“誓疗之”做了铺垫。第二段记述作者疗梅的行动与决心。作者“予购三百盆”并且“誓疗之”,显示了他采取行动的坚决;“以五年为期,必复之全之”,表明他定下目标并期待达成恢复病梅健康的愿望;“甘受诟厉,辟病梅之馆”,进一步体现了他为此甘愿承受非议、坚持到底的态度。作者实施疗梅的行动和所展现的决心,反映了他对当时类似压制人才、束缚思想的普遍社会状况的批评态度,同时也传达了他期望能破除束缚、恢复事物(或思想)健康自由状态的深切期盼。第三段,记述辟馆疗梅的愿望与自身的现实困境。他感叹自己闲暇时间不多,可用于栽种的空地也有限,能够疗救的病梅数量因此受到很大制约。这感叹实则隐喻作者深感自身力量有限,难以改变当时人才受压制的时局。作者一生在官场中并不顺利,只担任过低微的官职,且经历过不公的对待,个人抱负尚且难以施展,更遑论解除天下人才的束缚。因此,他只能以感叹收束。然而,即便深感局限,他仍渴望“广贮江宁、杭州、苏州之病梅”,愿意“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这明确体现了他践行这一理想、付出毕生努力的坚定意愿。

4. 作品点评

这篇短文篇幅不足三百字,借病梅的意象,抨击了病态的社会现实,抒发了对黑暗社会的反抗之情。在沉重压抑的氛围中,文中发出的呼唤振奋人心,彰显出作者对未来的殷切希望。作为一位觉醒的知识分子,他正竭力挣脱日趋衰败的封建旧文化的桎梏,积极探寻新兴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清·纳兰性德《南乡子·秋暮村居》

下一篇:清·纳兰性德《蝶恋花·辛苦最怜天上月》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