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揽辔澄清意":年轻时曾有拉住缰绳、澄清宇内的壮志,
"倦矣应怜缩手时":如今疲惫了,应当体谅我不得不缩手停歇的时候。
"今日不挥闲涕泪":今天不会空自挥洒无谓的涕泪,
"渡江只怨别蛾眉":渡江之际只怨恨与美人分别。
近代杰出的思想家、文学家
龚自珍(1792~1841),清末思想家、文学家。字尔玉,又字璱人,后更名易简,字伯定,又更名巩祚,号定盦,又号羽琌山民,浙江仁和(今杭州)人。道光进士。曾官内阁中书、礼部主事。龚自珍与魏源并称为“龚魏”。其所作诗文,提倡“更法”“改图”,批评清王朝腐朽,洋溢爱国热情。龚自珍的诗歌具有丰富奇特的想象,形式多样,风格多样,语言清奇多采,不拘一格。代表作品有《尊隐》《明良论》《病梅馆记》及《己亥杂诗》等。著有《定盦文集》,今辑为《龚自珍全集》。
1. 分段赏析
“少年揽辔澄清意”一句,以“揽辔”这一动作刻画了少年时期的形象。“揽辔”本指手持马缰绳,此处暗含着年少时渴望整顿世事、有所作为的志向,“澄清意”直接点出这种胸怀天下的抱负,语言直白却充满力量,展现出少年的意气风发。“倦矣应怜缩手时”则转向当下。“倦矣”二字直抒胸臆,写出了历经世事之后的疲惫感,与上句的少年意气形成鲜明对比。“缩手时”形象地表现出此时收敛锋芒、不再轻易行动的状态,“应怜”一词中,既含对自己境遇的慨叹,也似有希望得到理解的意味,情感由激昂转向沉郁。“今日不挥闲涕泪”中的“闲涕泪”看似平淡,实则暗藏深意。它暗示着以往或许有过感伤落泪,但如今已不再为无关紧要的事挥洒泪水,既体现出一种心境的转变,也为下句的情感做了铺垫,语言朴素却耐人寻味。“渡江只怨别蛾眉”将情感落到具体情境中。“渡江”点明场景,“蛾眉”在这里代指所眷恋的人,诗人把情感集中在与亲人或知己的离别之上,“只怨”二字突出了这份离别的不舍与怅惘,让前句“不挥闲涕泪”的缘由得以显现,情感真挚而具体。
上一篇:清·朱彝尊《幔卷?》
下一篇:清·袁枚《卖蒜老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