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hài
shī
shí
liù

朝代:清作者:龚自珍浏览量:3
dīng
níng
zhǔ
xiǎo
ēn
bǎi
nián
yán
zhǒng
zhǒng
jiā
cháng
huà
lèi
shī
湿
hóng
qún
wèi
jué

译文

被丈夫休弃的妇人再三叮嘱小姑子,千万不要辜负婆婆多年来的辛劳养育之恩。说着各种关于柴米油盐的家常话语,泪水浸湿了红色的衣裙,可她最终还是不得不离开这个家。

逐句剖析

"弃妇丁宁嘱小姑":被丈夫休弃的妇人再三叮嘱小姑子,

"姑恩莫负百年劬":千万不要辜负婆婆多年来的辛劳养育之恩。

"米盐种种家常话":说着各种关于柴米油盐的家常话语,

"泪湿红裙未绝裾":泪水浸湿了红色的衣裙,可她最终还是不得不离开这个家。

# 泪湿红裙未绝裾:自注:有弃妇泣于路隅,因书所见。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己亥杂诗(其十六)》是清代诗人龚自珍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以独特视角,借“弃妇丁宁嘱小姑”这一情景展开,描绘弃妇临离去之际,反复叮嘱小姑莫忘婆母百年辛劳之恩,言语间尽是家常琐事,“米盐种种”,质朴而真实。虽未直白倾诉自身悲苦,然“泪湿红裙未绝裾”中,那泪洒裙裳、难舍难分的画面,尽显弃妇内心的悲戚、无奈与眷恋。全诗笔触细腻,情感深沉,借弃妇形象委婉传达出对世间沧桑变迁、人情冷暖的感慨,极具感染力,引发读者对命运无常的思索。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近代杰出的思想家、文学家

龚自珍(1792~1841),清末思想家、文学家。字尔玉,又字璱人,后更名易简,字伯定,又更名巩祚,号定盦,又号羽琌山民,浙江仁和(今杭州)人。道光进士。曾官内阁中书、礼部主事。龚自珍与魏源并称为“龚魏”。其所作诗文,提倡“更法”“改图”,批评清王朝腐朽,洋溢爱国热情。龚自珍的诗歌具有丰富奇特的想象,形式多样,风格多样,语言清奇多采,不拘一格。代表作品有《尊隐》《明良论》《病梅馆记》及《己亥杂诗》等。著有《定盦文集》,今辑为《龚自珍全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龚自珍久居京城,身处冷僻官职,空有才高豪迈之气,却遭时人妒忌。彼时,因其父年逾古稀,叔父文恭公又任职礼部堂上官,依例需引退避嫌,他便于四月廿三日辞官,开启南归之路,七月九日顺利抵达杭州家中。随后,他前往苏州府昆山县,悉心料理羽埁山馆,妥善安置家眷。九月十五日,为迎接离京的妻儿老小,他再度北上,直至河北省固安县等候。十一月二十二日,他带着妻子何吉云,儿子橙(昌匏)、陶(念匏),女儿阿辛等踏上返程,十二月二十六日(1840年1月30日)回到羽埁山馆,此后便定居于此。在这南来北往近大半年的奔波旅程中,龚自珍诗兴大发,写下三百一十五首绝句,将其命名为《己亥杂诗》。次年,即道光二十年(1810),他在《与吴虹生书(十二)》中谈及这组诗的创作历程与涵盖内容,称:“我去年离京那日,忽然打破久不写诗的规矩,每有诗作,就用旅途中的鸡毛笔写于帐簿纸上,丢进一个破旧竹篓。这一路往返九千里,直至腊月二十六日抵达海西别墅(也就是羽埁山馆),打开竹篓一数,共有纸团三百一十五个,也就是作诗三百一十五首。其中有告别京城的感怀之作,有在关津求生存的纪实之篇,有思念虹生的情谊之诗,还有路过袁浦时记录奇遇的篇章。眼下虽没有抄书人,但倘若一定要抄录一份完整的寄给你看,那么这分别十个月以来我的心路历程,乃至日常的每一次坐卧、每一餐饮食,都能如画面般清晰呈现。”吴昌绶在《定盦先生年谱》里也提到:“(龚自珍)于途中将行程见闻与过往旧事写成绝句三百一十五首,题为《己亥杂诗》,这是期中的第十六首,其一生的仕途起伏、著作情况、交友往来等诸多方面,都可借此得以考证、窥见。”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抒情诗。诗歌描绘了弃妇临离去时叮嘱小姑莫忘婆母辛劳,说着“米盐种种”的家常琐事,通过“泪湿红裙未绝裾”的画面,表达了弃妇内心的悲戚、无奈与眷恋,委婉传达出对世间沧桑变迁、人情冷暖的感慨,引发对命运无常的思索。

2. 分段赏析

“弃妇丁宁嘱小姑,姑恩莫负百年劬”:开篇刻画了一位被离弃的妇人,在离去之际,仍不忘反复叮嘱小姑,言语间满是恳切。“丁宁”二字,凸显出她内心的牵挂与不舍,虽自身遭遇不幸,却心系小姑,念着小姑往日的恩情,更希望小姑莫要辜负婆婆多年的辛勤操劳,展现出妇人的善良与仁厚,即便身处困境,也保有对亲情的珍视。“米盐种种家常话,泪湿红裙未绝裾”:进一步描绘细节,妇人所说皆是柴米油盐之类的琐碎家常,这些日常话语此刻却饱含深情,是她生活经验的传递,更是对小姑未来生活的担忧。而“泪湿红裙”生动地呈现出她的悲伤,泪水浸湿裙摆,却在离去时“未绝裾”,即没有决绝而去,仍有留恋,可见妇人的柔弱与无奈,以及对往昔家庭生活的难以割舍,从细微处触动人心。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天下震矜定庵之诗,徒以其行间璀璨,吐属瑰丽。夫人读万卷书供驱使,璀璨瑰丽何待言!要之有形者也。若其声情陈烈,悱恻遒上,如万玉哀鸣,世鲜知之。抑人抱不世之奇材与不世之奇情,及其为诗,情赴乎词,而声自异,要亦可言者也。至于变化从心,倏忽万匠,光景在目,欲捉已逝,无所不有,所过如扫,物之至也无方。此其妙明在心,世乌从知之?凤知之而卒不能言之。尝闻神全者,哀不能感,乐不能眩,风雨不能蚀,晦朔不能移,乃至火不能烧,水不能溺。此道家言,似道家言,似不足以测学佛者之涘。抑古今语言所可到之境止于此。定公其殆全于神者哉!全于神者哉!

清龚自珍《己亥杂诗》

# 绝世一空,前世难得。

清王昙《龚自珍〈己亥杂诗〉研究》

# 千年暗室任喧哗,汪魏龚王始是才。

清谭嗣同《龚自珍〈己亥杂诗〉研究》

# 此三百十五篇,五花八门,可作年谱、行状读。

清王文濡《龚自珍全集》

# 在《己亥杂诗》中,实展开自珍一生之全景,其中除写景纪游之外,有感事讽政之作,有谈禅说偈之作,有论经史考证之作,有思古人咏前世之作,有叙交游品人物之作,有话家常描琐事之作,亦有伤身世道情爱之作。自有七绝诗体以来,以一人之手,而应用如此之广者,盖无其偶。而自珍复能参错谣谚、谶繇、佛偈、词曲之音调语法以入此体,用能变化无端,得大解放,而为七绝诗创一新风格。

近代历史学家张荫麟《龚自珍诞生百四十年纪念》

# 《论诗三截句》:“三百年来第一流,飞仙剑客古无俦。只愁孤负灵箫意,北驾南般到白头。”

近代原中央文史馆副馆长柳亚子《解读龚自珍及其诗集〈己亥杂诗〉》

# 其诗笔乃横扫一世之彗星,光芒辐射,拔奇于古人之外,境界独辟。其瑰玮之形象,如天马蹑云,不同凡骥,如天魔献舞,花雨弥空。”

近代苏州大学终身教授钱仲联《龚自珍〈己亥杂诗〉分类探析》

# 龚自珍诗歌语言瑰丽,意境新鲜,诗味浓烈,奇思妙构常如异军突起,奇光闪耀,使人震动。

近代原中华诗词学会理事刘逸生《龚自珍〈己亥杂诗〉分类探析》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清·纳兰性德《踏莎行·春水鸭头》

下一篇:清·查慎行《邺下杂咏(四首选一)》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