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潜诗喜说荆轲":陶渊明的诗里总爱谈论荆轲的故事,
# 荆轲:战国时著名刺客,受燕太子丹委托入秦刺杀嬴政,未遂被杀。陶潜有《咏荆轲》诗。,陶潜:(365?-427),东晋著名诗人,又名渊明,字元亮,寻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曾官彭泽令,后弃官归隐,诗酒自娱,世称靖节先生。有《陶渊明集》。
"想见《停云》发浩歌":想象他作《停云》诗时曾发出慷慨的高歌。
# 《停云》:陶潜有《停云诗》四章。
"吟到恩仇心事涌":吟诵到恩仇交织的情节,心事如潮翻涌,
"江湖侠骨恐无多":只担心江湖中坚守道义的侠骨已所剩不多。
近代杰出的思想家、文学家
龚自珍(1792~1841),清末思想家、文学家。字尔玉,又字璱人,后更名易简,字伯定,又更名巩祚,号定盦,又号羽琌山民,浙江仁和(今杭州)人。道光进士。曾官内阁中书、礼部主事。龚自珍与魏源并称为“龚魏”。其所作诗文,提倡“更法”“改图”,批评清王朝腐朽,洋溢爱国热情。龚自珍的诗歌具有丰富奇特的想象,形式多样,风格多样,语言清奇多采,不拘一格。代表作品有《尊隐》《明良论》《病梅馆记》及《己亥杂诗》等。著有《定盦文集》,今辑为《龚自珍全集》。
1. 分段赏析
“陶潜诗喜说荆轲”一句借东晋诗人陶渊明的创作偏好起笔。陶渊明在《咏荆轲》等诗中多次书写荆轲刺秦的壮举,以“喜说”二字点明其对侠义精神的推崇,既勾连历史语境,又为全诗奠定怀古基调。此句看似平直,实则暗含诗人对古人尚侠之风的倾慕,通过援引经典,将陶渊明的文学选择转化为对侠义精神的隐性褒扬,为后文的现实感慨埋下历史参照。“想见停云发浩歌”承接上句,以“想见”一词展开想象:陶渊明作《停云》诗时(原诗为思友之作),或许曾因荆轲的侠义事迹而慷慨放歌。“停云”本为宁静意象,此处却与“浩歌”形成动静对比,赋予经典诗题以激昂的情感色彩。诗人通过艺术重构,将历史人物的精神世界与自身对侠骨的追慕相贯通,使静态的典故转化为动态的情感场景,强化了对古代侠义豪情的向往之情。“吟到恩愁心事涌”一句笔锋转向现实,写诗人吟诵陶诗时的内心波动。“恩愁”二字既概括荆轲刺秦的恩仇主题,又暗合晚清社会正义不彰、是非混淆的现实困境。“心事涌”以直白的语言展现情感的奔涌,既包含对古人侠肝义胆的激赏,更隐含对现实中忠义精神缺失的悲愤。此句将个人情感与时代忧思熔于一炉,使怀古之情升华为对现实的深沉观照。“江湖侠骨恐无多”收束全诗,以冷峻的笔触揭示现实的悲凉。“江湖”代指民间社会,“侠骨”象征坚守道义、勇于任事的人格精神。“恐无多”三字凝练而沉重,既非绝对否定,亦非乐观期待,而是充满忧虑的推断,暗合晚清士人对世风日下、道德衰微的普遍感受。诗人以问句般的语气传递出对侠义精神存续的深切担忧,既完成了从历史到现实的情感过渡,又将个人感慨升华为对时代精神危机的警示,含蓄而有力地收束了全诗的忧世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