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代:清作者:曹雪芹浏览量:3
译文
春来秋往,怨恨悲愁是自找,花容月貌,妩媚鲜艳为谁俏。
逐句剖析
"春恨秋悲皆自惹":春来秋往,怨恨悲愁是自找,
# 春恨秋悲:与《孽海情天对联》中“古今情”“风月债”义相似,指小说中林黛玉在春花零落、秋窗风雨之际触景生情,引起身世遭遇的悲愁。
"花容月貌为谁妍":花容月貌,妩媚鲜艳为谁俏。
# 妍:美。,花容月貌:比喻女子容貌美丽。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薄命司对联》是清代曹雪芹创作的一副对联,以对联的体裁,从虚幻的太虚幻境薄命司这一特殊场景出发,借由“春恨秋悲”“花容月貌”等表述,揭示《红楼梦》众多女子命运的悲惨,表达出对这些薄命女子命运的叹惋,虽简短却蕴含深刻的宿命意味,引发读者对书中女子命运的感慨与思考。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清代小说家,《红楼梦》的作者
曹雪芹(1715?~1764?),清代小说家。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圃、芹溪。满洲正白旗包衣,生于江苏南京。自曾祖起三代任江宁织造,雍正初年家道中落,晚年居北京西郊贫病而卒。曹雪芹为人性情放达,嗜酒健谈。工诗善画,尤长于小说。其曾以十年时间创作的《石头记》(即《红楼梦》),成为中国古典长篇小说中成就最高的写实主义作品。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上联“春恨秋悲皆自惹”:“春恨秋悲”描绘出一年中不同时节引发的愁绪,“皆自惹”看似说女子自身招致这些悲恨,实则暗示背后是命运的捉弄。春天本应充满生机,却生恨;秋天多有萧瑟,更添悲,这种情感的产生并非单纯主观,而是命运推动,为下联进一步感慨做铺垫。下联“花容月貌为谁妍”:“花容月貌”刻画女子的美丽,“为谁妍”则以反问的形式,表达出即便女子拥有倾国容颜,却不知是为谁而展现美丽,进一步强调女子命运的无奈与悲哀,展现出在命运面前,女子青春美丽的无意义感,深化对联主题。
展开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