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王好武兼好色":恒王爱好武功又喜欢女色,
"遂教美女习骑射":便教练宫中美女演习骑射;
"秾歌艳舞不成欢":秾歌艳舞都引不起他欢心,
# 秾歌艳舞不成欢:“秾歌”二句:意思是恒王对美女歌舞已引不起兴趣,倒对她们列队弄枪洋洋自得。
"列阵挽戈为自得":唯有列阵操戈才洋洋自得。
"眼前不见尘沙起":眼前一派太平景象不见战云征尘,
# 尘沙起:指发生战争。
"将军俏影红灯里":红灯映照下只见将军们娇俏的身影;
"叱咤时闻口舌香":叱咤风云时口舌都生香阵阵可闻,
# 叱咤时闻口舌香:作者的友人敦诚《鹪鹩庵笔尘》:“吾宗紫幢居士《丽人诗》中有‘脂香随语过’之句,较之‘夜深私语口脂香’(这是白居易《江南喜逢萧九彻五十韵》中的诗句。‘夜深’原作‘靥笑’。)尤觉艳媚无痕。”但小说中诗句并非沿袭。叱咤,呼喊,吆喝。
"霜矛雪剑娇难举":较弱无力霜雪般的刀剑难于举稳。
"丁香结子芙蓉绦":衣带上系着丁香结和芙蓉丝带,
# 芙蓉绦:色如芙蓉的丝带。,丁香结子:状如丁香花蕾的扣结。
"不系明珠系宝刀":那丝绦上系的不是明珠而是宝刀;
"战罢夜阑心力怯":操演完毕已是夜阑人静精疲力竭,
# 夜阑:夜深。,战罢:习战结束。
"脂痕粉渍污鲛绡":汗水冲成胭脂的痕迹点污了鲛绡。
# 鲛绡:手帕。参见《题帕三绝句》注。
"明年流寇走山东":第二年有一股流寇奋起山东,
# 山东:太行山以东。,走:奔驰。,流寇:流窜的盗贼。亦常作为对农民起义军的诬蔑称呼。
"强吞虎豹势如蜂":他们如蜂群般凶猛,势不可挡;
# 强吞虎豹:即强吞如虎豹。
"王率天兵思剿灭":恒王率领官兵一心想要剿灭,
# 灭:一作减。
"一战再战不成功":然而一战接着一战,却都未能成功;
"腥风吹折陇头麦":腥风血雨吹打田野里的麦禾,
"日照旌旗虎帐空":白日映照旌旗虎帐早已一空。
# 虎帐:军中主将所在的帐幕。
"青山寂寂水澌澌":青山寂静无声,河水潺潺流淌,
# 澌澌:水声。
"正是恒王战死时":就在这时恒王在战场上战死;
"雨淋白骨血染草":雨水淋着白骨鲜血染透了荒草,
"月冷黄沙鬼守尸":清冷的月光照着黄沙,孤魂野鬼守着尸体。
"纷纷将士只保身":朝廷里众多将士只管保住自身,
"青州眼见皆灰尘":眼看着青州遍遭屠戮化为灰尘;
"不期忠义明闺阁":没想到忠义之气却在闺阁女子中彰显,
# 忠义明闺阁:即闺阁明忠义。,不期:想不到。
"愤起恒王得意人":恒王的宠姬们愤怒地起身奔赴战场。
"恒王得意数谁行":恒王的意中人有谁能够承当?
# 数谁行:要算哪一个。行,语助词,用于自称、人称各词之后。见张相《诗词曲语辞汇辞》。
"姽婳将军林四娘":唯有那位娴静勇武的林四娘;
"号令秦姬驱赵女":她发出号令指挥着姬妾女将,
# 秦姬驱赵女:泛指美女。古人常说秦国和燕国、赵国多佳人。秦、赵非实指。姬,古时妇人的美称。驱,率队进军。
"艳李秾桃临战场":浓妆艳抹的宫人都奔向战场。
"绣鞍有泪春愁重":她们泪洒绣鞍,满怀春日的愁绪,
"铁甲无声夜气凉":铁甲遍身寂静无声夜气袭人多寒凉;
"胜负自难先预定":兵家的胜负自然都很难事先就料定,
"誓盟生死报前王":她们发誓无论生死都要报答恒王。
# 报:一作抱。
"贼势猖獗不可敌":贼寇的势力十分猖獗,难以抵挡,
"柳折花残实可伤":这些女子们就像柳枝被折、花朵凋零,实在令人感伤;
# 实可伤:一作血凝碧。《庄子·外物》:“苌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而化为碧。”后多以“碧血”说效忠死节者。
"魂依城郭家乡近":她们的魂魄依恋着家乡的城郭,
"马践胭脂骨髓香":战马践踏在她们身上,还带着脂粉的香气。
"星驰时报入京师":星夜奔驰把消息及时报进京城,
# 星驰:指使者快马如流星飞驰。
"谁家儿女不伤悲":哪家的儿女听闻后不感到悲伤!
"天子惊慌恨失守":天子惊慌失措为青州失守焦虑,
"此时文武皆垂首":可文武百官却都垂头不吭一声。
"何事文武立朝纲":文臣武将凭什么掌握堂皇的朝纲,
"不及闺中林四娘":竟然比不上闺阁中的林四娘有气节?
"我为四娘长叹息":我深为四娘的生平事迹悲叹不已,
"歌成余意尚傍徨":写完这首诗歌后我的心中仍充满彷徨!
# 余意尚傍徨:尚有未能尽言的感慨留在心中不去。
清代小说家,《红楼梦》的作者
曹雪芹(1715?~1764?),清代小说家。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圃、芹溪。满洲正白旗包衣,生于江苏南京。自曾祖起三代任江宁织造,雍正初年家道中落,晚年居北京西郊贫病而卒。曹雪芹为人性情放达,嗜酒健谈。工诗善画,尤长于小说。其曾以十年时间创作的《石头记》(即《红楼梦》),成为中国古典长篇小说中成就最高的写实主义作品。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古诗,也是一首咏事怀古诗。诗歌叙述了恒王好武好色、训练宫中美女演习骑射,在国家危难时姽婳将军林四娘率姬妾女将为国纾难,表达了对林四娘的赞颂以及对文武官员不如闺中女子的悲叹。
2. 分段赏析
“恒王好武兼好色,遂教美女习骑射;秾歌艳舞不成欢,列阵挽戈为自得”四句开篇点明恒王喜好,既好武又好色,于是教导美女练习骑射,让她们放弃歌舞,以操演兵器为乐。这几句为后文故事发展埋下伏笔,展现出恒王特殊的癖好与行事风格,也暗示出故事走向的独特性,同时反映出当时贵族阶层的生活情趣与价值观。“眼前不见尘沙起,将军俏影红灯里;叱咤时闻口舌香,霜矛雪剑娇难举”四句描绘了女子们演习骑射的场景。在红灯映照下,不见真实战场上的尘沙,只有美人娇俏身影,她们叱咤之间还带着香气,舞动兵器时尽显娇弱之态。这几句通过细腻描写,在展现女子英姿的同时,也突出了她们的娇柔,与真实战场的残酷形成鲜明对比,暗示出这种演习的形式化,也为后文面对真实战争的无力埋下伏笔。“丁香结子芙蓉绦,不系明珠系宝刀;战罢夜阑心力怯,脂痕粉渍污鲛绡”四句刻画了女子们的装扮与战后状态。她们用丁香结、芙蓉绦装饰,不佩戴明珠而系着宝刀,形象独特。战斗结束后,深夜里身心俱疲,脸上的脂粉沾染鲛绡,既体现出她们努力战斗的艰辛,也暗示出她们在残酷战争面前的力不从心,从侧面反映出战争的激烈与残酷。“明年流寇走山东,强吞虎豹势如蜂;王率天兵思剿灭,一战再战不成功;腥风吹折陇头麦,日照旌旗虎帐空”六句叙述了战争爆发的缘由和战况。流寇在山东肆意作乱,势如蜂拥,恒王率军队多次围剿却接连失败,战场上腥风血雨,田园荒芜,军营空荡。这些描写展现出战争的严峻形势,突出起义力量的强大以及封建军队的无能,也暗示了封建王朝在农民起义冲击下的摇摇欲坠,反映出作者对社会动荡的担忧与对现实的批判。“青山寂寂水澌澌,正是恒王战死时;雨淋白骨血染草,月冷黄沙鬼守尸”四句渲染了恒王战死的凄惨氛围。青山寂静,水流呜咽,恒王战死,白骨被雨冲刷,鲜血染红草地,冷月黄沙间只有孤魂野鬼守尸。这惨烈的场景不仅凸显了战争的残酷,也暗示了封建统治阶层在危机面前的脆弱,同时为后文林四娘等女子的忠义之举做了铺垫,形成情感上的强烈反差。“纷纷将士只保身,青州眼见皆灰尘;不期忠义明闺阁,愤起恒王得意人”四句将将士们的贪生怕死与闺阁女子的忠义形成鲜明对比。面对危机,众多将士只顾保全自身,致使青州即将沦陷,而此时恒王身边的女子们却愤而起身,展现出忠义之气。这一对比批判了封建官僚阶层的懦弱无能,同时赞扬了女子的气节,也体现出作者对忠义精神的推崇以及对封建统治阶层腐朽本质的不满。“恒王得意数谁行?姽婳将军林四娘;号令秦姬驱赵女,艳李秾桃临战场”四句引出主角林四娘,点明她是恒王得意之人,在关键时刻带领众多女子奔赴战场。“姽婳”一词既突出林四娘的美好贞静,又赋予她将军的英武之气,使人物形象鲜明独特。这几句展现出女子们的勇敢无畏,也反映出作者对林四娘等女子的赞美,同时暗示了作者对传统忠义观念的弘扬以及对女性价值的重新审视。“绣鞍有泪春愁重,铁甲无声夜气凉;胜负自难先预定,誓盟生死报前王”四句细腻刻画了女子们出征时的心境与决心。她们泪洒绣鞍,满怀愁绪,在寂静的夜里,铁甲无声,更显气氛凄凉。尽管胜负难料,但她们发誓以死报答恒王。这几句既展现出女子们面对战争的忧虑与恐惧,又突出了她们坚守忠义的坚定信念,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立体,也进一步深化了作品忠义的主题。“贼势猖獗不可敌,柳折花残实可伤;魂依城郭家乡近,马践胭脂骨髓香”四句描绘了战争的惨烈结局。起义军势力强大,女子们最终战败,如柳折花残般令人感伤。她们的魂魄依恋着家乡城郭,战死沙场,连马踏过都带着脂粉香气。这几句既体现出作者对女子们悲惨命运的惋惜同情,也暗含对封建王朝无力抵抗起义军的批判,同时反映出作者对战争残酷性的深刻认识以及对美好事物被毁灭的痛心。“星驰时报入京师,谁家儿女不伤悲!天子惊慌恨失守,此时文武皆垂首”四句写战败的消息传入京城,引发震动。天子惊慌失措,悔恨失地,文武官员也都垂头丧气。这几句从侧面烘托出战争局势的严峻,展现出封建统治阶层面对危机时的慌乱与无能,也反映出作者对封建王朝腐朽衰败的批判,同时暗示了社会矛盾的尖锐以及封建统治的摇摇欲坠。“何事文武立朝纲,不及闺中林四娘?我为四娘长叹息,歌成余意尚傍徨”四句以强烈的反问收束全诗,质问为何朝廷文武官员还不如闺中女子林四娘有气节。诗人为林四娘叹息,歌唱结束后仍心绪难平、彷徨不已。这几句直抒胸臆,表达了作者对林四娘忠义精神的高度赞扬,对封建文武官员的失望与批判,同时也流露出作者思想上的矛盾:既不满封建制度的腐朽,又期望维护封建统治的秩序,深刻体现了作者复杂的政治立场与思想情感。
上一篇:清·陆蓨《次和荃谷寒夜独坐之作》
下一篇:清·王泰偕《雨中望西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