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wàng
hǎi
cháo
·
·
xiǎo
yǐng

朝代:清作者:谭嗣同浏览量:3
céng
jīng
cāng
hǎi
yòu
lái
shā
qiān
wài
guān
xiàng
kōng
tán
cháng
lún
zhuàn
huí
tóu
shí
nián
guò
chūn
mèng
xǐng
lái
me
duì
chūn
fān
yín
é
wéi
yǒu
píng
huā
shù
zhī
xiāng
bàn
duō
hán
jiāng
cái
tuō
suō
shèng
fēng
chén
miàn
mào
kàn
jiàn
yīn
rén
xíng
hái
wèn
yǐng
yuán
zuì
hòu
yán
tuó
jiàn
gāo
yǒu
gēn
xiá
jìn
de
róu
cuō
shuō
rén
shì
zhēng
yǎn
qiáo

译文

曾经走南闯北,如今又一次来到西北,路途中经历了众多山河关隘。内心的悲痛和忧思不能用言语来描述,人的形体相貌决定不了命运,回头一想十八年已经过去。从春梦中还能醒来么?细雨滋润万物,春风鼓荡船帆,小影中的我,在这充满生机与希望的季节,独自吟哦。只剩下瓶花,数枝已经足够了。刚由湖湘之地来到这里,饱经风霜,揽镜自照?但见满面风尘,镜子不会随人的意愿,感到自己形貌变化之大,难道是我醉酒后发红的脸色只是形貌发生变化吗?拔出锋利的宝剑想要高声歌唱。有多少侠义之骨,经得起揉搓?说的这个人是我,睁眼细看难以相信。

逐句剖析

"曾经沧海":曾经走南闯北,

"又来沙漠":如今又一次来到西北,

"四千里外关河":路途中经历了众多山河关隘。

"骨相空谈":内心的悲痛和忧思不能用言语来描述,

# 骨相:指人的骨骼、相貌。古人以骨相推论人的命运和性格。如《东观汉记》载,相者谈班超为万里侯相即是。

"肠轮自转":人的形体相貌决定不了命运,

# 肠轮:指忧郁伤感,心绪不宁。

"回头十八年过":回头一想十八年已经过去。

"春梦醒来么":从春梦中还能醒来么?

# 春梦:春日之梦,常喻世事无常,繁华易逝。

"对春帆细雨":细雨滋润万物,春风鼓荡船帆,

"独自吟哦":小影中的我,在这充满生机与希望的季节,独自吟哦。

# 吟哦:有节奏地背诵、朗读。

"惟有瓶花":只剩下瓶花,

"数枝相伴不须多":数枝已经足够了。

"寒江才脱渔蓑":刚由湖湘之地来到这里,

"剩风尘面貌":饱经风霜,

"自看如何":揽镜自照?

"鉴不因人":但见满面风尘,镜子不会随人的意愿,

# 鉴:镜子。

"形还问影":感到自己形貌变化之大,

# 形还:陶渊明有《形赠影》《影答形》《神释》三章,总称《形影神诗三首》。

"岂缘醉后颜酡":难道是我醉酒后发红的脸色只是形貌发生变化吗?

# 颜酡:醉后脸色发红。

"拔剑欲高歌":拔出锋利的宝剑想要高声歌唱。

"有几根侠骨":有多少侠义之骨,

"禁得揉搓":经得起揉搓?

"忽说此人是我":说的这个人是我,

"睁眼细瞧科":睁眼细看难以相信。

# 科:传统戏剧中角色的动作叫科。此指影相的动作姿态。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望海潮・自题小影》为清末志士谭嗣同所作之词。上片写其策蹇冲寒至西北,历叙生涯,笔势纵横如经纬;下片揽镜见形容变改,忽生拔剑高歌之慨。词中笔法虚实相生,形影交融,于自题小影之际,既绘跋涉风尘之实态,复寄壮怀激烈之虚神,遂成饱满艺术形象,跃然纸上。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清末维新派政治家、思想家,“戊戌六君子”之一

谭嗣同(1865~1898),清末维新派政治家、思想家。字复生,号壮飞,又号华相众生、东海褰冥氏等,祖籍湖南浏阳。早年曾在家乡湖南倡办时务学堂、南学会等,主办《湘报》,又倡导开矿山、修铁路,宣传变法维新,推行新政,是“戊戌六君子”之一。光绪二十四年,谭嗣同参加并领导戊戌变法,失败后被杀。其诗风格雄健,富有爱国精神。主要著作有《寥天一阁文》《莽苍苍斋诗》《石菊影庐笔识》《兴算学议》《思纬氤氲台短书》《仁学》等,今辑有《谭嗣同全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谭嗣同十一岁时随父亲到湖北巡抚任所居住,十三岁又随父迁居甘肃。十五岁曾返回湖南读书,两年后从家乡浏阳动身再次前往西北。此词创作于光绪八年(1882年),当时作者已年满十八岁,居于甘肃兰州父亲谭继洵的任所,是谭嗣同为自己的小像题咏而作的词作。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自题小影的抒怀词。词中借“沧海”“沙漠”等阔大意象写行旅踪迹,以“骨相空谈”“肠轮自转”叹十八载人生沉浮,通过“春帆细雨”“瓶花相伴”的场景,既展现独居吟哦的孤寂,亦暗喻时局如瓶花般萎顿。下阕以“寒江脱蓑”自陈入仕之境,借镜中“风尘面貌”与“醉后颜酡”的辩驳,写愤懑心绪,再以“拔剑高歌”的壮怀与“侠骨揉搓”的自嘲,剖白革新志士的矛盾心境,结句“忽说此人是我”的自嘲,于调侃中见孤愤,通篇融个人遭际与家国忧思于一体,尽显乱世士人在理想与现实间的挣扎。

2. 写作手法

化用:化用元稹“曾经沧海难为水”与陆游“关河梦断句,以“沧海”“沙漠”“关河”组合,熔铸出苍茫行旅意境,暗合人生阅历。设问:“春梦醒来么?”以诘问转折,既承续前句沧桑感,又以“瓶花”无生气之象,引出世局飘摇的委婉评说。用典:“拔剑欲高歌”句:暗合荆轲“风萧萧兮易水寒”的壮士典故,原典写荆轲刺秦前的慷慨悲歌。作者以“拔剑高歌”摹写豪情姿态,却以“有几根侠骨,禁得揉搓”转折,将典故中决绝的悲壮化为自我叩问,借“侠骨”意象自比胸中抱负,又以“禁得揉搓”叹世道对理想的消磨,悲壮中见沉郁。象征:“脱渔蓑”象征脱离隐士身份,“着红袍”暗指入仕参政;“瓶花”以无生命力之态,喻晚清国祚飘摇之局。

3. 分段赏析

“曾经沧海,又来沙漠,四千里外关河”,起笔便见苍茫气象。沧海、沙漠、关河诸般意象,尽展其行迹之广远,亦见胸中丘壑渐次深沉。使个人行旅与光绪年间沙俄觊觎西北、日本窥伺东海的时局形成互文,苍茫意象中藏着志士对疆域安危的隐忧。唐人有“曾经沧海难为水”之句,陆放翁亦有“关河梦断”之叹,作者化用前人句,融铸新境,遂使词意更见邃远。“骨相空谈”一句,承续起首气象,道尽生平阅历与心迹迁转。“春梦醒来么?”以诘问转折,劝世人莫耽于虚幻,当醒视乾坤。“惟有瓶花”数语,以无生气之花喻时势,暗喻清季国祚飘摇,而当轴者犹自沉溺天朝上国迷梦,酣嬉忘危,同治中兴时的“自强”成果,如江南制造局的舰船、福州船政局的枪炮,皆似瓶中艳而无本的花朵,徒具形制却无生命力。其亡可待。下阕状写小像神态:“寒江才脱渔蓑。剩风尘面貌,自看如何”,自陈入仕之况。甲午以降,君任江苏知府,后加四品卿衔充军机章京,脱渔蓑而着朱紫,然当守旧势力柄政之时,身处要津亦如临寒江。“鉴不因人,形还问影,岂缘酒后颜酡”数句,见小像面色有异,非为酒后红晕,实乃愤懑填膺。古人有“美人既醉,朱颜酡些”之句,此处借容颜之酡喻心绪之烈,痛愤时世浑浊。“拔剑欲高歌,有几根侠骨。禁得揉搓”,直面危局而奋起,持革新之剑直指顽瘴。结句“忽说此人是我,睁眼细瞧科”,以自嘲之语带诙谐,于调侃中见深慨,笔墨灵动而意韵无穷。

4. 作品点评

这首词情致浓烈而真挚,直抒胸臆间尽显性情,堪称谭嗣同词作中的上乘之作,在晚清词坛中的很有特色的一篇。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这首词造语平易清浅,夹叙夹议、情景汇融,娓娓道来,不觉繁难佶屈,字里行间自有一股兀傲盘郁之气透出。至于结处大胆引元曲习语入词而不伤雅,反见当行本色,形象生动如画,正是其创作个性的充分张扬。

近现代山东社会科学院语言文学所研究员乔力《近代诗文鉴赏辞典》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清·纳兰性德《卜算子·新柳》

下一篇:清·纳兰性德《望江南·咏弦月》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