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chú
gǎn
huái
怀
sān

朝代:清作者:谭嗣同浏览量:3
nèi
céng
gān
dǎn
lùn
jiāo
wǎn
nǎi
rán
wēng
guān
shí
cái
zhōng
yǐn
jiào
wén
shì
xióng
táo
jiǔ
rén
suí
shuāng
zhèn
běi
tán
bīng
xīn
zhú
hǎi
cháo
dōng
fēi
guāng
jiāng
sān
shí
shān
jiǎn
shēng
lái
yōu
huàn
zhōng

译文

回头审视内心,深感自己的肝胆不够赤诚,直到很晚才结交到像髯翁这样推心置腹的朋友。如果不具备高远的见识,即便有才华也终将埋没,仅从文章诗词来看,髯翁的气势已然雄伟不凡。躲避饮酒之人随着如霜的兵阵向北而去,谈论军事的心追随着海潮向东涌动。时光飞逝,自己即将年满三十,就像山简一样,生来便处于忧患之中。

逐句剖析

"内顾何曾足肝胆":回头审视内心,深感自己的肝胆不够赤诚,

# 足肝胆:有雄浑的胆略。,内顾:自看,犹自我解剖。

"论交晚乃得髯翁":直到很晚才结交到像髯翁这样推心置腹的朋友。

# 髯翁:指饶仙槎。

"不观器识才终隐":如果不具备高远的见识,即便有才华也终将埋没,

# 才终隐:才能始终被隐没。,器识:气量与见识。

"即较文词势已雄":仅从文章诗词来看,髯翁的气势已然雄伟不凡。

# 即:同“既”已经。

"逃酒人随霜阵北":躲避饮酒之人随着如霜的兵阵向北而去,

# 逃酒:即逃席。宴饮时不辞而别。

"谈兵心逐海潮东":谈论军事的心追随着海潮向东涌动。

"飞光自抚将三十":时光飞逝,自己即将年满三十,

# 飞光:飞逝的光阴。

"山简生来忧患中":就像山简一样,生来便处于忧患之中。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除夕感怀(其三)》乃清代谭嗣同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诗中感慨时光匆匆,自己年近三十,身处这多灾多难之世,幸得与饶仙槎相逢。二人把酒言欢、纵论兵法,气势豪迈奔放。这种畅快的交流与碰撞,让谭嗣同的诗文风格更趋雄浑,自身才华也得以崭露。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清末维新派政治家、思想家,“戊戌六君子”之一

谭嗣同(1865~1898),清末维新派政治家、思想家。字复生,号壮飞,又号华相众生、东海褰冥氏等,祖籍湖南浏阳。早年曾在家乡湖南倡办时务学堂、南学会等,主办《湘报》,又倡导开矿山、修铁路,宣传变法维新,推行新政,是“戊戌六君子”之一。光绪二十四年,谭嗣同参加并领导戊戌变法,失败后被杀。其诗风格雄健,富有爱国精神。主要著作有《寥天一阁文》《莽苍苍斋诗》《石菊影庐笔识》《兴算学议》《思纬氤氲台短书》《仁学》等,今辑有《谭嗣同全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除夕感怀(其三)》乃清代谭嗣同所作,彼时谭嗣同在湖北巡抚署中读书,此诗是他应和友人饶仙槎之作。饶仙槎与谭嗣同情谊深厚,1893年谭嗣同自北京返回湖北,途经上海时,还曾与饶仙槎一同合影留念。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唱和感怀诗。此诗描绘了谭嗣同与友人饶仙槎在动荡年代的交往场景,体现出在时光匆匆、身处多难之世的背景下,二人相逢的难得。展现出诗人渴望在艰难时世中施展抱负的心境,抒发了其积极向上、不甘平凡的情怀。

2. 写作手法

用典:诗的尾联“山简生来忧患中”运用了“山简”的典故。山简是晋朝时期的名士,为“竹林七贤”之一山涛的幼子。他生活在西晋末年,当时社会动荡不安,政权面临诸多忧患。谭嗣同在此以山简自比,暗示自己如同山简一样,生于忧患重重的时代。借这个典故,谭嗣同不仅表达了对自身所处艰难时世的感慨,更体现出在动荡环境中仍坚守自我、心怀壮志的心境。

3. 分段赏析

首联“内顾何曾足肝胆,论交晚乃得髯翁”,诗人感慨自己平日审视内心,觉得身边缺少能以真心相待之人,直到很晚才结识了这位“髯翁”。此句既流露出对过往交友状况的遗憾,又突出了与髯翁相交的珍贵。颔联“不观器识才终隐,即较文词势已雄”,表达了诗人对人才评判的观点。他认为若不具备度量与见识,即便有才华也终将埋没;而髯翁仅从文章词赋来看,气势已然雄伟不凡。此联不仅是对髯翁才华的赞美,也反映出谭嗣同对人才的深刻理解,展现出其高远的眼光与见识。颈联“逃酒人随霜阵北,谈兵心逐海潮东”,前句写有人逃避饮酒,随着霜天的征雁向北而去,有一种超脱世俗的意味;后句则表明自己谈论兵法时,心随着海潮向东,体现出诗人关注时事、心系国家安危的情怀。动静结合,展现出诗人复杂的心境与志向。尾联“飞光自抚将三十,山简生来忧患中”,诗人感慨时光飞逝,自己即将步入而立之年,自比为身处忧患中的山简。“飞光”形象地描绘出时光的匆匆,而“忧患中”则道出了在晚清动荡局势下,诗人内心的忧虑与对自身命运的感慨。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清·纳兰性德《汤泉应制》

下一篇:清·谭嗣同《过战鸟山》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