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玉澄鲜愧独顽":像冰玉一样清澈高洁,却惭愧自己依然不够聪慧,
# 澄鲜:一作相生。
"可儿豪胆镇心关":唯有豪迈勇敢之人能稳住心神、镇守关隘。
# 心关:一作相关。
"悲秋剩有桓宣武":悲秋之情里,仿佛只剩桓温当年的感慨,
"雷涕重经战鸟山":今日再次途经战鸟山,泪水如雷般奔涌难抑。
# 雷:一作“雪”。
清末维新派政治家、思想家,“戊戌六君子”之一
谭嗣同(1865~1898),清末维新派政治家、思想家。字复生,号壮飞,又号华相众生、东海褰冥氏等,祖籍湖南浏阳。早年曾在家乡湖南倡办时务学堂、南学会等,主办《湘报》,又倡导开矿山、修铁路,宣传变法维新,推行新政,是“戊戌六君子”之一。光绪二十四年,谭嗣同参加并领导戊戌变法,失败后被杀。其诗风格雄健,富有爱国精神。主要著作有《寥天一阁文》《莽苍苍斋诗》《石菊影庐笔识》《兴算学议》《思纬氤氲台短书》《仁学》等,今辑有《谭嗣同全集》。
1. 分段赏析
首句“冰玉相生愧独顽”以“冰玉”起兴,冰之清冽、玉之坚韧,本是高洁品质的象征,诗人却用“愧独顽”转折,面对冰玉般的美好品格或严峻局势,唯独自己显得不够坚定、有愧。“愧”字直抒胸臆,暗含自我审视与反思。次句“可儿豪胆镇心关”笔锋一转,“可儿”指值得钦佩之人(或自指),“豪胆”突出其豪迈气概,“镇心关”意为以这份胆魄稳住内心的关卡。此句既可能是对他人豪情的赞叹,也可能是诗人借“豪胆”自勉,在复杂的情境中强振精神。第三句“悲秋剩有桓宣武”引入历史典故,“桓宣武”即东晋名将桓温,他曾北伐中原,晚年途经旧地时感慨“木犹如此,人何以堪”,以秋景衬悲怀。诗人化用此典,借桓温的悲秋之情,暗示自己也身处相似的萧瑟情境,心中满是感慨。尾句“雷涕重经战鸟山”收束全诗,“雷涕”形容泪水如雷般汹涌,“重经”强调再次经过战鸟山的场景。结合前句的历史典故,诗人此时面对旧地,往事涌上心头,泪水难抑,将个人情感与历史沧桑交织,更显悲怆之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