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ān
yuān
yāng
piān

朝代:清作者:谭嗣同浏览量:3
míng
qiū
fēng
wǎn
hán
huāng
huāng
xià
qiū
yuàn
míng
jǐng
shuǐ
hán
sān
gēng
luò
jǐng
lán
yuān
yāng
qiáo
cuì
chéng
shuāng
liǎng
xióng
míng
kēng
qiāng
āi
míng
shēng
cháng
fēi
fēi
yín
táng
yín
táng
qiǎn
cuì
dài
jié
táng
shuǐ
dài
jué
chóu
hún
xiào
quē
yuè
jīng
chéng
tóu
zhé
zhé
chéng
tóu
zhāo
zhāo
yǐn
shuǐ
yuān
yāng
céng
jiàn
lián
yuān
yāng
lái
wǎng
wàng
què
luó
yóu
yǒu
zhuó
xióng
xióng
piān
rán
guī
lái
yōu
guī
yōu
guī
jiǔ
huā
qín
gōng
jūn
zhī
fǒu
wàn
qiū
cháng
xié
sān
bǎi
shǒu
yōu
guī
rén
dēng
guāng
zhào
jiàn
luó
wéi
lèi
hén
shī
湿
tóng
xué
rán
yuàn
suì
suì
chūn
fēng
huā
bìng
lián
lián
chī
qiān
nián
tóng
shù

译文

辘轳发出声响,秋风在傍晚吹拂,寒冷的太阳在荒凉的秋苑上空落下。辘轳声响起,井里的水透着寒意,三更时分,(不知何物)接连不断地在井栏边啼叫。鸳鸯面容憔悴,无法成双成对,两只雌鸳鸯和一只雄鸳鸯发出铿锵的叫声。哀怨的鸣叫声多么悠长,(鸳鸯)飞着进入了银塘。银塘的水变浅了,翠带相互纠结。塘水干涸了,但翠带却没有断绝。忧愁的魂魄在夜里呼啸,残缺的月亮低垂,惊起了城头上“磔磔”叫的乌鸦。城头上的乌鸦,每天都到鸳鸯湖饮水。曾经看见莲花底下鸳鸯每天来来往往,(这里的鸳鸯)忘了罗敷是有丈夫的(暗指情感纠葛)。雌鸳鸯的丈夫愤怒地啄雄鸳鸯,雄鸳鸯离去后到哪里栖息呢,雄鸳鸯翩然归来,躲进这幽静的闺房(此处以鸳鸯喻人)。在这幽闺中隐匿踪迹怎么能长久呢,花丛中的秦宫之事,你知道吗?不如(死后)同在一座坟墓里,永远相伴。幽闺中的人离去了,灯光也寂静了,灯光照着罗帐,上面泪痕湿润。居然实现了同葬一穴的愿望,没有落空,每年春风吹过,墓上的土花一片碧绿。并蒂之花未必是莲花,连理之枝未必是树木,痴情的尸骨千年都在一起。

逐句剖析

"辘轳鸣":辘轳发出声响,

"秋风晚":秋风在傍晚吹拂,

"寒日荒荒下秋苑":寒冷的太阳在荒凉的秋苑上空落下。

"辘轳鸣":辘轳声响起,

"井水寒":井里的水透着寒意,

"三更络绎啼井栏":三更时分,(不知何物)接连不断地在井栏边啼叫。

"鸳鸯憔悴不成双":鸳鸯面容憔悴,无法成双成对,

"两雌一雄鸣铿锵":两只雌鸳鸯和一只雄鸳鸯发出铿锵的叫声。

"哀鸣声何长":哀怨的鸣叫声多么悠长,

"飞飞入银塘":(鸳鸯)飞着进入了银塘。

"银塘浅":银塘的水变浅了,

"翠带结":翠带相互纠结。

"塘水枯":塘水干涸了,

"带不绝":但翠带却没有断绝。

"愁魂夜啸缺月低":忧愁的魂魄在夜里呼啸,残缺的月亮低垂,

"惊起城头乌磔磔":惊起了城头上“磔磔”叫的乌鸦。

"城头乌":城头上的乌鸦,

"朝朝饮水鸳鸯湖":每天都到鸳鸯湖饮水。

"曾见莲底鸳鸯日来往":曾经看见莲花底下鸳鸯每天来来往往,

"忘却罗敷犹有夫":(这里的鸳鸯)忘了罗敷是有丈夫的(暗指情感纠葛)。

"夫怒啄雄":雌鸳鸯的丈夫愤怒地啄雄鸳鸯,

"雄去何栖":雄鸳鸯离去后到哪里栖息呢,

"翩然归来":雄鸳鸯翩然归来,

"闭此幽闺":躲进这幽静的闺房(此处以鸳鸯喻人)。

"幽闺匿迹那可久":在这幽闺中隐匿踪迹怎么能长久呢,

"花里秦宫君知否":花丛中的秦宫之事,你知道吗?

"不如万古一丘":不如(死后)同在一座坟墓里,

"长偕三百首":永远相伴。

"幽闺人去灯光寂":幽闺中的人离去了,灯光也寂静了,

"照见罗帏泪痕湿":灯光照着罗帐,上面泪痕湿润。

"同穴居然愿不虚":居然实现了同葬一穴的愿望,没有落空,

"岁岁春风土花碧":每年春风吹过,墓上的土花一片碧绿。

"并蒂不必莲":并蒂之花未必是莲花,

"连理不必木":连理之枝未必是树木,

"痴骨千年同一束":痴情的尸骨千年都在一起。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三鸳鸯篇》是近现代谭嗣同创作的一首古体诗,诗歌开篇以秋日庭院里“辘轳鸣响”“井水透寒”的萧瑟之景起兴,营造出清冷压抑的氛围。随后,以“两雌一雄”的反常鸳鸯为喻,深刻揭露封建伦理对女性生存空间的残酷挤压。“愁魂夜啸”“城头乌啼”等意象的运用,既隐晦诉说着诗人母亲徐五缘因家族联姻被迫改嫁,又在新家庭中遭父妾排挤的悲惨遭遇,同时也对“罗敷犹有夫”这类严苛的贞洁观念发起无声批判。结尾处“同穴愿不虚”“痴骨千年同一束”的呐喊,将个人与家族的悲剧,升华为对封建纲常伦理的强烈控诉,既饱含对母亲命运的深切同情,也隐约透露出诗人早期“冲决网罗”的维新思想。“并蒂不必莲”的大胆宣言,更是打破传统婚恋象征的束缚,与诗人所倡导的“一夫一妻制”理念遥相呼应。全诗巧妙运用借物喻人的手法,以哀婉凄切的笔调,撕开封建礼教的虚伪面纱,深刻展现出当时追求婚姻自由所面临的重重困境。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清末维新派政治家、思想家,“戊戌六君子”之一

谭嗣同(1865~1898),清末维新派政治家、思想家。字复生,号壮飞,又号华相众生、东海褰冥氏等,祖籍湖南浏阳。早年曾在家乡湖南倡办时务学堂、南学会等,主办《湘报》,又倡导开矿山、修铁路,宣传变法维新,推行新政,是“戊戌六君子”之一。光绪二十四年,谭嗣同参加并领导戊戌变法,失败后被杀。其诗风格雄健,富有爱国精神。主要著作有《寥天一阁文》《莽苍苍斋诗》《石菊影庐笔识》《兴算学议》《思纬氤氲台短书》《仁学》等,今辑有《谭嗣同全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开头至“飞飞入银塘”:“辘轳鸣,秋风晚,寒日荒荒下秋苑。辘轳鸣,井水寒,三更络绎啼井栏。鸳鸯憔悴不成双,两雌一雄鸣铿锵。哀鸣声何长,飞飞入银塘。”开篇描绘秋夜荒苑,辘轳声在秋风中回荡,寒日映照荒苑,渲染出凄凉氛围。三更时分,辘轳声与鸳鸯在井栏边的啼叫声交织,引出憔悴不成双的鸳鸯,它们发出铿锵哀鸣,而后飞入银塘,为故事展开做铺垫,展现出鸳鸯的悲惨处境。“银塘浅”至“惊起城头乌磔磔”:“银塘浅,翠带结。塘水枯,带不绝。愁魂夜啸缺月低,惊起城头乌磔磔。”描写银塘水浅,塘边翠带纠结,即便塘水干枯,翠带依然不绝,象征着鸳鸯爱情的坚韧。然而,愁魂在夜月低悬时悲啸,惊起城头乌鸦,进一步渲染了悲伤、凄凉的氛围,暗示鸳鸯爱情面临的困境。“城头乌”至“闭此幽闺”:“城头乌,朝朝饮水鸳鸯湖。曾见莲底鸳鸯日来往,忘却罗敷犹有夫。夫怒啄雄,雄去何栖,翩然归来,闭此幽闺。”借城头乌见证鸳鸯往日的亲密,引出“罗敷有夫”的典故,暗示封建礼教的存在。“夫怒啄雄”描绘雄鸳鸯受驱赶,展现封建礼教对爱情的破坏。雄鸳鸯归来躲入幽闺,体现其无奈与对爱情的执着。“幽闺匿迹那可久”至结尾:“幽闺匿迹那可久,花里秦宫君知否?不如万古一丘,长偕三百首。幽闺人去灯光寂,照见罗帏泪痕湿。同穴居然愿不虚,岁岁春风土花碧。并蒂不必莲,连理不必木,痴骨千年同一束。”表达幽闺藏匿并非长久之计,以“花里秦宫”暗示封建礼教下爱情难以长久隐藏。诗人感慨不如死后同葬一丘,像《诗经》中众多爱情故事一样永恒。幽闺人离去后,灯光寂寥,罗帏泪痕,表达对爱情悲剧的同情。最后强调真挚爱情不在乎形式,即便千年,痴情者的尸骨也愿同聚一束,深化对真挚爱情的向往主题。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清·曾国藩《岁暮杂感十首其一》

下一篇:清·吴兰修《卜算子·绿翦一窗烟》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