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犬吠丛薄":野狗在丛生的草木中吠叫,
"深林知有村":由此知道深处树林那里有村庄。
"岸荒群动寂":江岸一片荒芜,各种动物活动都安静下来,
"月缺暝烟昏":月亮残缺,傍晚的烟雾昏暗。
"渔火随星出":渔火随着星星出现,
"云帆挟浪奔":云帆裹挟着波浪奔腾。
# 挟:一作夹。
"橹声惊断梦":摇橹的声音惊断了人们的梦,
"摇曳起江根":摇曳的船影仿佛从江底升起。
清末维新派政治家、思想家,“戊戌六君子”之一
谭嗣同(1865~1898),清末维新派政治家、思想家。字复生,号壮飞,又号华相众生、东海褰冥氏等,祖籍湖南浏阳。早年曾在家乡湖南倡办时务学堂、南学会等,主办《湘报》,又倡导开矿山、修铁路,宣传变法维新,推行新政,是“戊戌六君子”之一。光绪二十四年,谭嗣同参加并领导戊戌变法,失败后被杀。其诗风格雄健,富有爱国精神。主要著作有《寥天一阁文》《莽苍苍斋诗》《石菊影庐笔识》《兴算学议》《思纬氤氲台短书》《仁学》等,今辑有《谭嗣同全集》。
1. 分段赏析
首联“野犬吠丛薄,深林知有村”,以野犬在丛生的草木中吠叫为切入点,通过这一声音暗示了深林中村庄的存在。以动衬静,用野犬的吠叫打破了夜晚的寂静,同时也让读者感受到江行途中对周边环境的敏锐感知,营造出一种静谧又带有生机的氛围。颔联“岸荒群动寂,月缺暝烟昏”,描绘了江岸荒芜、各种动物活动都安静下来的景象,以及月亮残缺、傍晚烟雾昏暗的画面。通过对环境的描写,凸显出江行夜晚的清幽与孤寂,进一步强化了静谧的氛围,使读者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宁静和对周围环境的细致观察。颈联“渔火随星出,云帆挟浪奔”,描绘了渔火随着星星出现、云帆裹挟着波浪奔腾的画面。渔火和星星相互映衬,云帆在波浪中奔腾,形成了动静对比,增添了画面的动态感和奇幻色彩,展现出江行的独特魅力和生机,使诗歌的意境更加丰富。尾联“橹声惊断梦,摇曳起江根”,以橹声打破夜晚的宁静,惊断了人们的梦,营造出一种奇幻、惊悚的氛围。摇曳的船影仿佛从江底升起,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奇幻感,表现出诗人在江行中的独特感受和内心警醒,使诗歌的主题得到了深化,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上一篇:清·方文《都下竹枝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