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yǒng
hóng
méi
huā
hóng

朝代:清作者:曹雪芹浏览量:3
táo
wèi
fāng
fēi
xìng
wèi
hóng
chōng
hán
xiān
xiào
dōng
fēng
hún
fēi
lǐng
chūn
nán
biàn
xiá
luó
mèng
wèi
tōng
绿
è
tiān
zhuāng
róng
bǎo
gǎo
xiān
zuì
kuà
cán
hóng
kàn
lái
shì
xún
cháng
nóng
dàn
yóu
bīng
xuě
zhōng

译文

桃花没开杏花没红,梅花先迎着严寒笑对东风。梅花精魂飞到庾岭使人难辨冬春,罗浮山隔住霞光难做成赵师雄的美梦。红梅好像烛光里添了红装的萼绿仙子,又如醉酒后跨过赤虹的白衣仙女。鲜艳的红梅花你怎会是一般的颜色,或浓或淡任由她开放在冰雪中。

逐句剖析

"桃未芳菲杏未红":桃花没开杏花没红,

# 芳菲:花草香美。

"冲寒先喜笑东风":梅花先迎着严寒笑对东风。

# 冲寒先喜笑东风:意即“先喜(红梅)冲寒迎东风而笑”。冲寒:迎寒开放。笑:花开如笑。

"魂飞庾岭春难辨":梅花精魂飞到庾岭使人难辨冬春,

# 魂飞庾岭春难辨:意思是红梅若移向大庾岭,其景色就与春天很难区别了。大庾岭即梅岭,盛植梅花。借“庾岭”点出梅花,借“春”点出色红。庾岭:就是大庾岭,也叫梅花岭,为五岭之一。春:春天的景色。

"霞隔罗浮梦未通":罗浮山隔住霞光难做成赵师雄的美梦。

# 霞隔罗浮梦未通:用隋代赵师雄游罗浮山梦见梅花化为“淡妆素服”的美人与之欢宴歌舞的故事。见《龙城录》。用“霞”喻花红。用“隔”、“未通”,因赵师雄所梦见的罗浮山梅花是淡色的,与所咏的红梅不同。霞:指红梅花的颜色美似霞光,比喻花红。梦未通:赵师雄所梦罗浮山梅花为淡色,与所咏的红梅不合。

"绿萼添妆融宝炬":红梅好像烛光里添了红装的萼绿仙子,

# 绿萼添妆融宝炬:“绿萼”二句:意思是红梅似燃着红烛、添加了红妆的萼绿仙子,又如喝醉了酒在跨过赤虹的白衣仙女。绿萼,梅花绿色的称绿萼梅,这里借梅拟人,说“萼绿”,即仙女萼绿华,所以说“添妆”,与下句取喻相类。《增补事类统编·花部·梅》“萼绿仙人”注引《石湖梅谱》:“梅花纯绿者,好事者比之九嶷仙人萼绿华云。”妆,指红妆,红衣、胭脂等皆属。宝炬,指红烛。宋代范成大《梅》诗:“午枕乍醒铅粉退,晓妆初罢蜡脂融。”

"缟仙扶醉跨残虹":又如醉酒后跨过赤虹的白衣仙女。

# 残虹:虹以赤色最显,形残时犹可见。南朝江淹《赤虹赋》:“寂火灭而山红,余形可览,残色未去。”也借以喻花红。,扶醉:醉须人扶。以“醉”颜点出花红。,缟仙:原本比喻梅花。

"看来岂是寻常色":鲜艳的红梅花你怎会是一般的颜色,

# 看来岂是寻常色:包含二义:一、花色美丽,不同寻常;二、梅花一般都是淡色的,用“岂是”来排除,是为了说红梅。

"浓淡由他冰雪中":或浓或淡任由她开放在冰雪中。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咏红梅花得“红”字》出自清代曹雪芹所著《红楼梦》第五十回,为邢岫烟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众人又提议,让新来的邢岫烟、李纹和薛宝琴各作一首七律诗,依次以“红”“梅”“花”三字为韵脚。首联以桃杏未开衬出红梅冲寒早放,尽显其无畏坚韧。颔联借典故营造迷离意境,暗示梅花的超凡脱俗。颈联将梅花比作精心梳妆的女子与醉酒的仙子,想象奇特,绘出其娇艳动人。尾联赞其在冰雪中浓淡皆宜的非凡气质。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清代小说家,《红楼梦》的作者

曹雪芹(1715?~1764?),清代小说家。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圃、芹溪。满洲正白旗包衣,生于江苏南京。自曾祖起三代任江宁织造,雍正初年家道中落,晚年居北京西郊贫病而卒。曹雪芹为人性情放达,嗜酒健谈。工诗善画,尤长于小说。其曾以十年时间创作的《石头记》(即《红楼梦》),成为中国古典长篇小说中成就最高的写实主义作品。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咏红梅花得“红”字》出自清代曹雪芹所著《红楼梦》第五十回,为邢岫烟所作。《红楼梦》堪称一部在世界范围内都极具影响力的人情小说巨著,它犹如中国封建社会的一部百科全书,亦是传统文化的集大成之作。小说作者秉持“大旨谈情,实录其事”的创作理念,遵循自身对事体情理的感悟,依循事物的真实轨迹与内在逻辑进行创作,大胆摆脱传统套路的束缚,呈现出别具一格的新鲜韵味,从而取得了卓越非凡的艺术成就。尤为独特的是,书中“真事隐去,假语村言”的特殊写作笔法,引发了后世读者无尽的遐想与探索热情,关于其背后深意的揣测层出不穷,历经岁月而热度不减。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咏物诗。描绘了红梅在严寒中独自绽放的姿态,展现其冲寒而放,与尚未开放的春花形成鲜明对比,仿若让人难以辨别究竟是梅花还是春花。诗中营造出红梅身处冰雪环境,却有着不同寻常颜色的画面,体现了红梅既具美丽娇艳之态,又有坚韧耐寒之质。

2. 写作手法

拟人:“桃未芳菲杏未红,冲寒先喜笑东风。”此句将红梅拟人化,一个“笑”字赋予红梅人的情感与神态,仿佛红梅带着喜悦之情,在桃杏尚未芳菲、绽红之时,就勇敢地迎着寒冷,笑对东风,生动展现出红梅的乐观与无畏。用典:“魂飞庾岭春难辨,霞隔罗浮梦未通。”此句运用了两个与梅花相关的典故。“庾岭”即大庾岭,古来以盛植梅花闻名,又称“梅岭”,诗人借此典,神思飘至庾岭,描绘出红梅在庾岭冰雪中绽放,令人难分冬春的景象。“罗浮”山名,相传东晋葛洪曾在此山修道,又有赵师雄醉卧罗浮,梦遇梅花仙女的传说。这里借罗浮之典,说红梅竞放如霞,似隔断罗浮美梦,增添了诗歌的文化底蕴与神秘色彩。

3. 分段赏析

首联“桃未芳菲杏未红,冲寒先喜笑东风”,生动描绘出红梅抢在桃杏之前,迎着料峭春寒,笑对东风傲然绽放的情景。从字面看,紧扣诗题,以尚未芳菲、绽红的桃杏为衬托,点明红梅盛开于早春时节。一个“笑”字,赋予红梅拟人化的姿态,它冲寒而笑,悄然绽芳,暗示出诗人即便身处寒素之境,亦不减自信自尊的精神风貌。颔联“魂飞庾岭春难辨,霞隔罗浮梦未通”,巧妙运用典故。庾岭,地处广东与江西交界,自古以来便是梅花的盛产地,故又称“梅岭”。诗人神思飘至庾岭,眼前红梅似火,在冰雪中热烈绽放,竟让冬春的界限变得模糊难分。罗浮山同样位于广东,传说有人醉卧后醒来,发现身处大梅树之下。此句描绘红梅竞相盛开,如绚烂云霞,似乎隔断了罗浮山那如梦如幻的美景。“魂飞”与“梦隔”,真切地展现出诗人不甘于寒寂现状,渴望追寻幸福,却又深感前路渺茫、重重阻隔的复杂心境。颈联“绿萼添妆融宝炬,缟仙扶醉跨残虹”,紧扣诗题刻画红梅之红。将红梅比作绿萼仙女精心梳妆,又如红烛明艳燃烧,还似白衣仙女略带醉意,骑着绚烂的赤虹悠然遨游。这里的“绿萼”,既指绿萼梅,又暗指仙女萼绿华;“缟仙”即白衣仙女。缟仙微醺,双颊泛红,再跨上赤色虹霓,其艳丽夺目之姿,可想而知。尾联“看来岂是寻常色,浓淡由他冰雪中”,笔力雄健,颇具气魄。从字面上看,依然紧扣“红”字。梅花多为淡雅之色,红梅相对少见,故而以“岂是”二字,强调红梅绝非普通梅花可比。“浓淡由他冰雪中”,此句更凸显出诗人身处世间冷暖、人情炎凉之中,始终保持“喜怒不形于色,无嫉妒之心,无贪求之意”的高尚品格与铮铮傲骨。

4. 作品点评

从人物刻画角度而言,邢岫烟、李纹、薛宝琴皆是初登贾府舞台的新角色,理应有所渲染。然而,她们初来乍到,在与众姊妹联句作诗时,不宜喧宾夺主。所以在芦雪庵联句中,除薛宝琴所作数量较多外,整体仍着重突出史湘云。随后众人提议她们再赋红梅诗,这实则是作者的巧妙补笔。借此契机,通过诗句进一步揭示她们各自的身份特点。就像作者曾借王熙凤的视角介绍邢岫烟,虽“家贫命苦”,却“竟不像邢夫人及她的父母,反是个极为温厚可爱之人”(《红楼梦》第四十九回)。而邢岫烟所作诗里,红梅冲寒绽放,与春花难分彼此,即便置身冰雪,颜色依旧与众不同,这些描绘隐约渗透着她自身的特质。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清·纳兰性德《虞美人·春情只到梨花薄》

下一篇:清·郑板桥《咏芭蕉》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