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wàng
xiāng

朝代:唐作者:孟浩然浏览量:2
xíng
chóu
luò
xiāng
chóng
xiāng
cuī
kuàng
zài
shān
wài
tiān
hán
niǎo
lái
xuě
shēn
yǐng
yún
àn
shī
yáng
tái
tàn
huáng
gāo
shuí
wéi
méi

译文

漂泊途中,面对落日更添愁绪,思乡之情愈发急切,层层相逼。何况此刻身处异乡群山之外,天寒地冻,唯有暮鸟匆匆归巢。大雪封埋了通往郢都的道路,阴云遮蔽了远望故乡的高台。可叹我这惶然无依的游子啊,纵使放声高歌,又有谁为我传诉心声。

逐句剖析

"客行愁落日":漂泊途中,面对落日更添愁绪,

"乡思重相催":思乡之情愈发急切,层层相逼。

"况在他山外":何况此刻身处异乡群山之外,

"天寒夕鸟来":天寒地冻,唯有暮鸟匆匆归巢。

"雪深迷郢路":大雪封埋了通往郢都的道路,

# 郢:春秋时楚国的国都,在今湖北江陵。

"云暗失阳台":阴云遮蔽了远望故乡的高台。

# 阳台:传说中神女住的地方,在楚地,借指家乡。,云暗:云色灰暗。

"可叹凄惶子":可叹我这惶然无依的游子啊,

# 凄惶:同“栖”,奔忙不定的样子。一作栖迟。

"高歌谁为媒":纵使放声高歌,又有谁为我传诉心声。

# 媒:中介,此处指引荐之意。,高歌:劳役者之歌。高:一作狂,又作劳。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途次望乡》是唐代诗人孟浩然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旅途中的孤独与对故乡的深切思念。首联诗人以“客行”开篇,点明自己身处异乡,落日的景象引发了对故乡的思念。颔联进一步描绘了诗人的孤独感,身处他乡,天寒地冻,夕鸟归巢,更添思乡之情。颈联通过“雪深”和“云暗”的描写,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迷茫和思念。尾联诗人以自己的孤独和无奈作结,表达了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和无人倾诉的悲哀。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深刻地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巧妙地将思乡之情融入其中,使读者能够深切感受到诗人的孤独与无奈。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盛唐诗人,山水田园派代表人物

孟浩然(689~740),唐代诗人。以字行于世,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早年隐居,年四十应进士不第,后为荆州从事。孟浩然的创作多以田园隐逸、山水行旅为题材,他与王维并称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其诗风率然天真,意境清迥悠然,长于写景,多反映游历及隐逸生活。代表作品有《春晓》《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过故人庄》《登岳阳楼》等。有《孟浩然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首联:“客行愁落日,乡思重相催。”诗人开篇点明了旅途中的愁绪,落日余晖勾起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这种思念不断催促着他的内心。颔联:“况在他山外,天寒夕鸟来。”诗人进一步描绘了自己身处异乡的孤独感,天寒地冻,夕鸟归巢,更衬托出诗人内心的凄凉。颈联:“雪深迷郢路,云暗失阳台。”诗人运用“雪深”和“云暗”的意象,描绘了道路被大雪覆盖、云雾遮蔽阳台的景象,象征着诗人归途的艰难和对家乡的迷茫。尾联:“可叹凄惶子,高歌谁为媒。”诗人以“凄惶子”自喻,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孤独和无助,高歌一曲却无人理解,进一步深化了思乡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得之,

宋刘须溪

# 好,

明李梦阳

# 此将游京师而述途中之旅况也。言客心愁晚,乡思方切,况对山中之归鸟乎,且雨雪交侵,迷失道路,途穷极矣,因言己本栖隐之士,籍欲见于朱门,谁肯为媒而荐之者,是以叹息狂歌不能自己也。

明唐汝询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孙元晏《宋·乌衣巷》

下一篇:唐·杜甫《见萤火》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