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行信风帆":凭风鼓帆海上行,
# 信:任凭。
"夕宿逗云岛":黄昏住宿逗云岛。
# 逗:停留。
"缅寻沧洲趣":远寻水滨隐者的乐趣,
# 缅寻:远处探访。缅,遥远的样子。
"近爱赤城好":近爱赤城山无限美好。
"扪萝亦践苔":手揽长萝足踩着软苔,
# 扪萝:扪,攀援。萝,女萝,生长在山中的一种地衣类植物,常自树梢悬垂,全体丝状,呈淡黄绿色或灰白色。
"辍棹恣探讨":停船到天台山观赏探讨。
# 恣探讨:尽情赏玩。探,一作穷。,辍棹:停船。棹,划船工具。
"息阴憩桐柏":桐柏观中稍休息,
"采秀弄芝草":采摘灵芝仙人草。
"鹤唳清露垂":深夜鹤鸣露水垂降,
# 唳:鹤鸣声。
"鸡鸣信潮早":拂晓鸡啼信潮早。
# 信潮:潮水定时而起,故称。
"愿言解缨绂":真想抛开官服印信,
# 绂:一作络。
"从此去烦恼":从此去掉世间烦恼。
# 去:一作无。
"高步凌四明":迈开大步登上四明高顶,
# 明:一作壁。
"玄踪得三老":探踪觅迹寻得三老。
# 三:一作二。
"纷吾远游意":我饶有离家远游的意趣,
# 纷:盛多的样子。
"学彼长生道":生命永远存在。
# 长生:生命永远存在。,学:一作乐。
"日夕望三山":日日夜夜遥望海上三神山,
# 三山:古代传说中的三座仙山。
"云涛空浩浩":只看到云水相接一片浩渺。
盛唐诗人,山水田园派代表人物
孟浩然(689~740),唐代诗人。以字行于世,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早年隐居,年四十应进士不第,后为荆州从事。孟浩然的创作多以田园隐逸、山水行旅为题材,他与王维并称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其诗风率然天真,意境清迥悠然,长于写景,多反映游历及隐逸生活。代表作品有《春晓》《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过故人庄》《登岳阳楼》等。有《孟浩然集》传世。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也是一首借景抒情的诗作。诗人于桐柏观驻留期间,有采摘灵芝仙草之闲,得聆听鹤唳、鸡鸣以及观赏早潮之乐。传递出诗人对仕途生涯的厌弃,字里行间满是对隐逸生活的憧憬与追寻。
2. 分段赏析
“海行信风帆,夕宿逗云岛”描绘的是扬帆于海上航行,至黄昏时便在云岛歇宿的情景。“逗”字意为停留,在此处也能理解为因云岛饶有趣味而停下,尽显自在洒脱之态。“缅寻沧洲趣,近爱赤城好”,从中能够看出桐柏观周边环境清幽秀丽,景致与事物皆富意趣。“扪萝亦践苔,辍棹恣探讨”,生动呈现了诗人手挽长萝、脚踏软苔,停下船桨后尽情在天台山观赏、探究的画面。在尘世喧嚣纷扰的背景下,这种惬意安适的生活正是诗人内心所向往和追求的。“息阴憩桐柏,采秀弄芝草”进一步刻画了诗人悠然闲适的生活状态,然而这背后实则隐含着诗人内心深处的无奈。“采秀弄芝草”描述了诗人在闲暇时光于山涧采摘灵芝仙草的情景,有力地烘托出了闲适静谧的氛围。“鹤唳清露垂,鸡鸣信潮早”,此句展现了深夜里鹤声清唳、露水垂落,拂晓时鸡鸣阵阵、信潮准时的画面,诗人在其中尽情享受着聆听鹤唳、鸡鸣的乐趣。“愿言解缨绂,从此去烦恼。”,这才是诗人真正想要传达的心意:官场的明争暗斗令诗人深感厌烦,因而渴望抛开官服印信,摆脱尘世烦恼。“高步凌四明,玄踪得三老。”,表现了诗人迈开大步登上四明山巅,探寻踪迹并寻得了两位老者的情景。“纷吾远游意,学彼长生道。”表明诗人离家远游,心中向往学习老子的长生之道,体现出诗人对如老子般安逸闲适生活的追求。“日夕望三山,云涛空浩浩”,诗人日日夜夜遥望海上的三座神山,映入眼帘的唯有云水相连、一片浩渺的景象,传达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淡然心态。
上一篇:唐·韦丹《思归,寄东林澈上人》
下一篇:唐·孟浩然《赋得盈盈楼上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