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dēng
ān
yáng
chéng
lóu

朝代:唐作者:孟浩然浏览量:3
xiàn
chéng
nán
miàn
hàn
jiāng
liú
jiāng
zhǎng
kāi
chéng
nán
yōng
zhōu
cái
chéng
chūn
lái
chěng
wàng
qún
gōng
xiá
zuò
xiāo
yōu
lóu
tái
wǎn
yìng
qīng
shān
guō
luó
qíng
jiāo
绿
shuǐ
zhōu
xiàng
yáo
míng
yuè
dòng
gèng
shén
nòng
zhū
yóu

译文

古安阳县城的位置在汉江北岸,南面流着汉江,汉江将古安阳城与安康县城隔开,登上安阳城可南望安康。地方文士当春放眼眺望,地方长官乘暇日消遣忧烦。站在楼台上能看见处在青山之中的城郭,士女们的华美衣裙服饰使晴和的绿水芳洲更加妩媚。傍晚汉江的粼粼水波照得明月随之而动,水波中流动的明月像神女在弄珠。

逐句剖析

"县城南面汉江流":古安阳县城的位置在汉江北岸,南面流着汉江,

"江涨开成南雍州":汉江将古安阳城与安康县城隔开,登上安阳城可南望安康。

# 南雍州:地名。,涨:一作嶂。

"才子乘春来骋望":地方文士当春放眼眺望,

"群公暇日坐销忧":地方长官乘暇日消遣忧烦。

# 群公:敬称,众人。

"楼台晚映青山郭":站在楼台上能看见处在青山之中的城郭,

"罗绮晴骄绿水洲":士女们的华美衣裙服饰使晴和的绿水芳洲更加妩媚。

# 骄:一作娇。,罗绮:华丽的丝织品。

"向夕波摇明月动":傍晚汉江的粼粼水波照得明月随之而动,

# 向夕:夜晚。

"更疑神女弄珠游":水波中流动的明月像神女在弄珠。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登安阳城楼》为唐代诗人孟浩然所著的七言律诗。开篇“县城南面汉江流,江嶂开成南雍州”,绘汉江奔腾勾勒南雍州,尽显雄浑。继而“才子乘春来骋望,群公暇日坐消忧”,展现春日才子群公闲适之态。“楼台晚映青山郭,罗绮晴娇绿水洲”,傍晚楼台古朴,晴天佳人明艳,动静相衬。末句“向夕波摇明月动,更疑神女弄珠游”,夜幕下江波明月,因神女传说添神秘浪漫,诗意悠长。整首诗将自然景观、人文活动与神话传说巧妙融合,彰显出盛唐诗歌的恢弘气象与独特魅力。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盛唐诗人,山水田园派代表人物

孟浩然(689~740),唐代诗人。以字行于世,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早年隐居,年四十应进士不第,后为荆州从事。孟浩然的创作多以田园隐逸、山水行旅为题材,他与王维并称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其诗风率然天真,意境清迥悠然,长于写景,多反映游历及隐逸生活。代表作品有《春晓》《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过故人庄》《登岳阳楼》等。有《孟浩然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公元729年,年届不惑的孟浩然,为求仕途顺遂,背井离乡奔赴北方,将期望寄托于繁华的长安。彼时的长安,是天下士子心之所向的朝堂圣地,孟浩然满怀着对功成名就的憧憬,渴望在此施展才华。据《新唐书》记载,唐玄宗曾亲自召见孟浩然。会面中,孟浩然吟诵《岁暮归南山》,当念到“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时,场面陷入微妙。传说玄宗听闻后面露不悦并斥责了他,此说法或存疑,可诗里愤懑情绪却恰如其分展现其心境。此后,一连串求仕碰壁让孟浩然心灰意冷,彻底断了念想。他黯然离开长安,取道旧子午道,顺直水抵达古安阳城(现阮家坝),打算从这乘船沿汉江回襄阳老家。当时安阳县名虽已作古,但老城风貌依旧,百姓仍称其安阳城,对岸便是安康县城(今汉阳坪)。登上安阳城楼,眼前壮阔景色让他沉浸其中,长安的失意烟消云散,灵感迸发,遂创作了七言诗《登安阳城楼》。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登临写景抒情诗。介绍了诗人孟浩然登上安阳城楼后的所见所感。描绘了县城南面汉江悠悠流淌,江水勾勒出南雍州独特地貌的雄浑壮阔之景,以及春日里才子们登高骋怀、群公闲坐消忧的闲适画面,还有傍晚楼台映衬青山城郭、晴天佳人在绿水洲的明艳场景。营造了一种既恢弘大气又闲适浪漫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眼前美景的赞叹,以及对盛唐时期社会风貌的生动展现,通过将自然景观、人文活动与神话传说相融合,尽显诗歌的独特魅力,流露出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2. 分段赏析

首联“县城南面汉江流,江嶂开成南雍州”,点明方位。诗人于安阳城楼俯瞰,县城南面,汉江奔腾不息,江岭环绕,勾勒出南雍州般独特地势,为全诗奠定地理基调。颔联“才子乘春来骋望,群公暇日坐消忧”,描绘人文场景。春日,才子们登楼远眺,官员于闲暇时来此排忧。展现出当时文人雅士的闲情,也暗示社会环境安稳。颈联“楼台晚映青山郭,罗绮晴娇绿水洲”堪称写景妙笔。傍晚,楼台投影青山城郭,相互映衬,尽显古朴巍峨;晴日里,绿水沙洲上,身着罗绮之人往来,为景色添灵动娇美,融合自然与人文,尽显安康城活力。尾联“向夕波摇明月动,更疑神女弄珠游”,黄昏时,江波晃,明月影摇曳,诗人仿若置身仙境,疑是神女弄珠,为安康夜景添浪漫奇幻。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登城楼,临汉江,望南雍州,看他何等眼界,何等胸襟。

明末清初金圣叹《唐才子诗》

# 孟浩然县城南面之篇,不作奇事丽语,以平调行之,却是一喟三叹。

明王世贞《艺苑卮言》

# 其“轻俊”而“不凉俭”,诗写得气概豪迈,风格绮丽。写眺望中的春景,楼台历历,士女熙熙,衬托着青山绿水的可爱;夕波动月,神女弄珠,更增添了美丽的浪漫色彩。

明末清初王夫之《唐诗评选》

# 刘云:老成素净,但“江”、“嶂”、“山”、“水”、“晚”、“夕”、“珠”、“绮”,不免叠意。

宋刘辰翁《王孟诗评》

# 襄阳诸体并佳,惟七言绝响,余以名家不可阙,采其仅可一章列于篇。

明唐汝询《唐诗解》

# 季曰:七言律最难得此清妙,而气味浑融,自是盛唐之音。

不详《唐风怀》

# 艳生于气(“罗绮晴骄”句下)。一结倍见无尽。

清毛奇龄、王锡《唐七律选》

# 先叙事而后写景,得悠远不尽之妙。

不详《唐体余编》

# 结句之妙,与崔司勋“日暮乡关”、李翰林“欲栖珠树”鼎足而三。

不详《唐诗笺要》

# 较俊,幸不凉俭。

清王夫之《唐诗评选》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刘禹锡《有僧言罗浮事,因为诗以写之》

下一篇:唐·王建《赠郭将军》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