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xiāng
yáng
gōng
zhái
yǐn

朝代:唐作者:孟浩然浏览量:2
yǎo
tiǎo
yáng
jiā
fēng
róng
chūn
hǎo
yān
liú
chù
guò
xiá
xié
dào
juǎn
lóng
xiāng
bēi
nǎo
běi
lín
xiū
shù
nán
chí
shēng
bié
dǎo
shǒu
jīn
cuì
huā
xīn
hóng
cǎo
tán
xiào
guāng
liù
lùn
míng
sān
dǎo
zuò
fēi
chén
jīng
mén
hái
wèi
gōng
sǎo
róng
yīng
jiàn
huān
dāng
gòng
bǎo

译文

美好的夕阳多么灿烂,繁茂的春色多么美好。想要寻找久留之地,没有胜过这曲折小巷的地方。华美的织席铺展着龙须草纹,芳香的酒杯中浮动着玛瑙般的酒色。北边的树林里生长着高大的树木,南边的池塘中浮现出独立的小岛。亲手拨弄着金黄翠绿的花朵,心神沉醉于如玉的红色香草。谈笑间彰显《诗经》六义的光辉,言论中阐明“三倒”的深奥道理。座中虽无陈遵般令人惊叹的豪客,主人却有魏勃扫门般的热情。荣辱本应没有界限,欢乐时光应当共同珍惜保全。

逐句剖析

"窈窕夕阳佳":美好的夕阳多么灿烂,

# 佳:全诗校:“一作在。”,阳:全诗校:“一作阴。”,窈窕:美貌。

"丰茸春色好":繁茂的春色多么美好。

# 丰茸:美盛貌。

"欲觅淹留处":想要寻找久留之地,

# 淹留:久留。

"无过狭斜道":没有胜过这曲折小巷的地方。

# 狭斜:狭窄曲巷。乐府《相和歌辞·长安有狭斜行》:“长安有狭斜,狭斜不容车。”后来以狭斜代指娼妓居处。

"绮席卷龙须":华美的织席铺展着龙须草纹,

# 龙须:草名,以织席,称龙须席。《初学记》卷二五引晋《东宫旧事》:“太子有独坐龙须席、赤皮席、花席瑙”。,绮席:有花纹的席。

"香杯浮玛瑙":芳香的酒杯中浮动着玛瑙般的酒色。

# 玛瑙:宝石名,此处指玛瑙杯。

"北林积修树":北边的树林里生长着高大的树木,

# 修:长。,积:聚。

"南池生别岛":南边的池塘中浮现出独立的小岛。

# 别岛:分散的岛屿。

"手拨金翠花":亲手拨弄着金黄翠绿的花朵,

"心迷玉红草":心神沉醉于如玉的红色香草。

# 红:全诗校:“一作芝。”

"谈笑光六义":谈笑间彰显《诗经》六义的光辉,

# 六义:指《诗经》的风、赋、比、兴、雅、颂。,光:有显豁之意。

"发论明三倒":言论中阐明“三倒”的深奥道理。

# 三倒:《世说新语·赏誉》注引《卫价别传》曰:“价少有名理,善通《老》、《庄》,琅琊王平子高气不群,迈世独傲,每闻阶之语议,至于理会之间、要妙之际,绝倒于坐。前后三闻,为之三倒。时人遂曰:‘卫君谈道,平子三倒。”,倒,倾倒。

"座非陈子惊":座中虽无陈遵般令人惊叹的豪客,

"门还魏公扫":主人却有魏勃扫门般的热情。

# 门还魏公扫:句意似以魏勃自比。

"荣辱应无间":荣辱本应没有界限,

# 间:差别、间隔。,荣辱:此处似指穷达两种人。辱,全诗校:“一作华。”

"欢娱当共保":欢乐时光应当共同珍惜保全。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襄阳公宅饮》为唐代诗人孟浩然所作五言律诗,辑入《全唐诗》卷159。其创作年代未详,题中“襄阳公”身份历来存疑,或指汉晋时期襄阳历史人物,然其宅院或已成为唐代文人雅集之所。全诗以春日宴饮为背景,借“夕阳”“春色”等意象绘就园林景致,辅以“绮席”“香杯”等器物铺陈雅集情致。后段融入谈经论道之雅事,借“光六义”“明三倒”等典故尽显学术交流之盛,篇末“荣辱应无间”则透显超脱世俗的人生襟怀。作品承续孟浩然山水田园诗清逸自然之风,同时以“以古运律”的变体范式,展现其对复古诗学的实践,既突破近体格律束缚,又融入“兴象”美学的意境表达。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盛唐诗人,山水田园派代表人物

孟浩然(689~740),唐代诗人。以字行于世,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早年隐居,年四十应进士不第,后为荆州从事。孟浩然的创作多以田园隐逸、山水行旅为题材,他与王维并称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其诗风率然天真,意境清迥悠然,长于写景,多反映游历及隐逸生活。代表作品有《春晓》《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过故人庄》《登岳阳楼》等。有《孟浩然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写作手法

用典:“谈经引龟策,讲易剖玄微。明主恩斯极,贤臣节更晞。”引用“龟策”占卜之典,将宴饮时谈经论道场景赋予庄重神秘色彩,体现文人对经典的尊崇;“讲易剖玄微”则化用《周易》义理,展现众人深入探讨哲学的智慧与雅趣。“光六义,藻思焕三条”,“六义”指《诗经》“风、雅、颂、赋、比、兴”,凸显宴会上文人以诗会友,传承经典文学传统;“三条”原指汉代三条陌,此处喻文采斐然,描绘出学术交流的热烈氛围。“宴罢无相赠,临岐空复情。荣辱应无间,同心自匪他。”借临别情境,化用传统赠别典故,以“荣辱应无间”超脱之语,暗合道家超然物外思想。

2. 分段赏析

“窈窕夕阳佳,丰茸春色好。欲觅淹留处,无过狭斜道”:开篇描绘了一幅美好的春日夕阳图,夕阳婀娜多姿,春色繁茂喜人。诗人在这样的美景中,想要寻找一个能让自己流连忘返的地方,而没有比这曲折的小路更合适的了。这里既写出了环境的优美,也流露出诗人对这种宁静、自然之美的喜爱与留恋,为全诗奠定了轻松愉悦的基调。“绮席卷龙须,香杯浮玛瑙。北林积修树,南池生别岛”:此段描写了公宅饮宴的场景。精美的绮席铺展在地上,龙须草编织的席子增添了几分雅致,香气四溢的酒杯中,美酒如玛瑙般晶莹剔透。接着又描绘了公宅周围的景色,北面的树林中,树木高大修长,南面的池塘里,有一座独立的小岛。通过对宴饮器具和周围环境的描写,展现出襄阳公宅的奢华与优雅,也体现了宴饮的欢乐氛围。“手拨金翠花,心迷玉红草。谈笑光六义,发论明三倒”:诗人在宴会上,亲手拨弄着如金翠般美丽的花朵,心中沉醉于如玉石般的红色香草。同时,与众人谈笑风生,讨论着“六义”,发表的言论能阐明“三倒”的道理。这几句既写出了诗人在宴会上的闲适与陶醉,又展现了他与众人一起谈诗论道的高雅情趣,体现了诗人的才华和对文化的热爱。“座非陈子惊,门还魏公扫。荣辱应无间,欢娱当共保”:诗人在此处运用典故,表明座中虽无像陈遵那样因豪爽好客而闻名的人,但主人却有着像魏勃那样的热情。最后两句“荣辱应无间,欢娱当共保”是全诗的主旨所在,诗人认为荣辱本是一体,不应有间隔,而在这欢娱的时刻,大家应当共同珍惜和保持这份快乐,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一种豁达态度和对当下美好时光的珍视。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刘长卿《听笛歌留别郑协律》

下一篇:唐·孟浩然《送张子容进士赴举》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