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yǒng
hóng
méi
huā
huā

朝代:清作者:曹雪芹浏览量:2
shū
shì
zhī
tiáo
yàn
shì
huā
chūn
zhuāng
ér
jìng
shē
huá
xián
tíng
jiàn
xuě
liú
shuǐ
kōng
shān
yǒu
luò
xiá
yōu
mèng
lěng
suí
hóng
xiù
yóu
xiān
xiāng
fàn
jiàng
chá
qián
shēn
dìng
shì
yáo
tái
zhǒng
xiāng
xiàng
chà

译文

稀疏的枝条密密的花朵红梅花开得正欢,宛若春妆女子竞比谁更华丽、娇艳。闲静的庭院、曲折的回栏,不见一枝白梅花,全都是红梅花,流水岸边、空寂山崖也都开遍了红梅花。我在夜里进入幽深的梦乡,如闻红袖女子吹奏《梅花落》苗声随着红梅花冷香飘拂,天上仙人乘木筏游银河周围弥漫着来自人间红梅花的浓香。此花定是上界瑶台嫡传仙女,请不要怀疑她的姿色相比王母娘娘差。

逐句剖析

"疏是枝条艳是花":稀疏的枝条密密的花朵红梅花开得正欢,

"春妆儿女竞奢华":宛若春妆女子竞比谁更华丽、娇艳。

# 春妆儿女竞奢华:为红梅花设喻。春妆,亦即红妆之意。春妆:亦即红妆之意。竞:相互争耀。奢华:异常华丽。

"闲庭曲槛无余雪":闲静的庭院、曲折的回栏,不见一枝白梅花,全都是红梅花,

# 闲庭曲槛无余雪:“闲庭”二句:通过写景含蓄地说梅花不是白梅,而是红梅。余雪,喻白梅。唐代戎昱《早梅》诗:“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春雪未消。”闲庭,幽静的庭院。曲槛:回曲的栏杆。

"流水空山有落霞":流水岸边、空寂山崖也都开遍了红梅花。

# 落霞:喻红梅。宋代毛滂《木兰花·红梅》词:“酒晕晚霞春态度,认是东君偏管顾。”

"幽梦冷随红袖笛":我在夜里进入幽深的梦乡,如闻红袖女子吹奏《梅花落》苗声随着红梅花冷香飘拂,

# 幽梦冷随红袖笛:意思是随着女子所吹的凄清的笛声,梅花也做起幽梦来了。以“冷”、“笛”烘染梅花,以“红袖”的“红”点出花的颜色。幽梦:酣美的梦。 红袖:代指美女。

"游仙香泛绛河槎":天上仙人乘木筏游银河周围弥漫着来自人间红梅花的浓香。

# 游仙香泛绛河槎:意思是梅花的香气使人如游仙境。乘槎游仙的传说,见《博物志》记载:银河与海隔空相望,居住在海岛的人,年年八月定期可见有木筏从水上来去。有人便带了粮食,登上木筏而去,结果碰到了牛郎和织女。泛,飘浮,乘舟。绛河,传说中仙界之水。《拾遗记》:“绛河去日南十万里,波如绛色。”乘槎本当用“天河”、“银河”,而换用“绛河”,是为了点出花的红色。槎,木筏。飘浮,乘舟。绛:深红色。河槎:亦称“星槎”,古神话传说中往来于天上的木筏。

"前身定是瑶台种":此花定是上界瑶台嫡传仙女,

# 瑶台种:咏梅诗词多有此类比喻,如杜牧《梅》诗:“掩敛下瑶台。”瑶台种,就是说它是“阆苑仙葩”。就是说它是“阆苑仙葩”。瑶台:仙境。

"无复相疑色相差":请不要怀疑她的姿色相比王母娘娘差。

# 无复相疑色相差:不要因为红梅花不够艳丽而怀疑它曾是瑶台所种。色相:容貌,形象。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咏红梅花得“花”字》是清代曹雪芹所著《红楼梦》中薛宝琴的七言律诗,此诗以咏叹红梅为主题,首联以“疏”与“艳”对比,将红梅比作盛妆少女,凸显其艳丽华贵;颔联用“余雪”“落霞”衬托梅花的高洁与绚烂,营造闲雅意境;颈联借“红袖笛”“绛河槎”,以虚实相生之笔,将梅花与梦幻、仙游意象融合,传递诗人情思;尾联“前身定是瑶台种”,以浪漫笔触赋予红梅超凡身世,暗含诗人对高贵品格的自信。全诗巧用比喻、烘托等手法,辞藻绮丽,兼具画面感与想象空间,既展现红梅之美,又似诗人自画像,流露对美好与高雅的追求。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清代小说家,《红楼梦》的作者

曹雪芹(1715?~1764?),清代小说家。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圃、芹溪。满洲正白旗包衣,生于江苏南京。自曾祖起三代任江宁织造,雍正初年家道中落,晚年居北京西郊贫病而卒。曹雪芹为人性情放达,嗜酒健谈。工诗善画,尤长于小说。其曾以十年时间创作的《石头记》(即《红楼梦》),成为中国古典长篇小说中成就最高的写实主义作品。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咏物诗。该诗以红梅为核心,既赞颂红梅的华贵高雅,亦暗含诗人对自身品格的自喻与肯定。

2. 分段赏析

首联:“疏是枝条艳是花,春妆儿女竞奢华”两句起笔描绘红梅姿态。一个“疏”字勾勒出梅枝清瘦疏朗之态,与“艳”字形成鲜明对比,突出花朵的浓丽夺目;以“春妆儿女竞奢华”作喻,将红梅绽放的绚烂比作春日盛装的少女争奇斗艳,既展现梅花艳丽华贵之姿,又暗含对其卓然不群气质的赞叹,奠定全诗华美基调。颔联“闲庭曲槛无余雪,流水空山有落霞”两句为环境描写。“闲庭曲槛”点明地点,以“无余雪”暗示冬去春来,雪已消融;“流水空山”营造出悠远开阔的意境,“有落霞”则以漫天晚霞比喻红梅盛开时的绚丽色彩,虚实结合,用自然景色烘托红梅的灿烂,使梅花之红与霞光融为一体,展现出一种空灵而明艳的美感。颈联“幽梦冷随红袖笛,游仙香泛绛河槎”两句意境转为幽邃奇幻。“幽梦冷随”营造出清冷孤寂的氛围,“红袖笛”以女子吹笛的意象增添诗意,暗示笛声伴随幽梦,冷意萦绕,赋予红梅一丝凄清之美;“游仙香泛”则引入仙游之境,“绛河槎”即银河中的仙舟,梅花香气仿佛随着仙舟在银河中飘散,通过想象与神话元素,使红梅超脱尘世,增添神秘浪漫色彩,同时借梦境与仙游,抒发诗人内心复杂情思。尾联“前身定是瑶台种,无复相疑色相差”两句收束全诗,直抒胸臆。“瑶台”为传说中神仙居所,诗人断定红梅前身必是瑶台仙种,以浪漫想象赋予其超凡出身,强化梅花的高贵不凡;“无复相疑色相差”则斩钉截铁地消除人们对红梅艳丽色彩的质疑,既赞美梅花外在的艳丽,又暗喻其内在品格的高洁,展现出诗人对红梅从内到外的高度认可与由衷赞美。

3. 作品点评

从人物刻画角度来看,邢岫烟、李纹、薛宝琴作为初登场的新角色,本需浓墨重彩加以展现。然而,因她们初入贾府,在芦雪庵与众姊妹联句作诗时,既要融入场景又不可过于张扬,故而联句中仅薛宝琴稍多笔墨,整体仍以史湘云为表现重点。此后众人提议三人再赋红梅诗,实为作者巧妙补笔,借诗作含蓄揭示她们各自的身份与性格特征。以邢岫烟为例,此前王熙凤曾评价她虽出身贫寒,却性情温厚、气质出众。在她的红梅诗中,绽放于严寒的红梅与春花相似却更坚韧,即便置身冰雪也不改艳丽本色,正是其品格与境遇的诗意写照。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清·释弘仁《黄山行》

下一篇:清·王士祯《新滩二首(其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