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山无云复无风":秋天的夜晚看不见云,也没有风。
# 复:又,而且。,秋山:秋天的深山。
"溪头看月出深松":我坐在溪边看见月亮从松山后面显露出来。
"草堂不闭石床静":居住的茅草屋门敞开着,里面的石床静静的无人安睡。
# 草堂:隐者陋居。
"叶间坠露声重重":夜深露重,频繁地凝成水滴滴在树叶上。
# 坠露:露水落在地上。
中唐著名诗人
张籍(766?~830?),唐代诗人。字文昌,祖籍苏州(今属江苏),迁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东北)。贞元进士,历任太常寺太祝、水部员外郎、国子司业等职,世称“张水部”“张司业”。因家境穷困,眼疾严重,孟郊称他为“穷瞎张太祝”。张籍的乐府诗多反映社会矛盾和民生疾苦,擅长“以俗言俗事入诗”,感情真挚深厚,描写细腻真切,生活气息浓厚,韵味悠远。其作品备受推崇,白居易称其“尤工乐府诗,举代少其伦”。张籍与王建齐名,世称“张王乐府”。代表作品有《江村行》《筑城曲》《野老歌》等。 著有《张司业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诗,也是一首写景抒怀诗。描绘了秋天时节山居幽静美丽的环境,通过对自然景色的刻画,营造出静谧悠然的氛围,体现了诗人宁静闲适的心境,表达了诗人对山居生活的喜爱与内心的恬淡之情。
2.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全文借秋夜山野景致抒情,描绘静谧的秋夜,潺潺溪水、缓缓升起的明月、银装素裹的山野、敞开柴门的茅屋,营造出宁静和谧氛围,抒发对山水田园的喜爱与享受这份宁静的惬意。视听结合:“溪头看月出深松”一轮明月从松涛林海之巅缓缓移出,顿时满山满野银装素裹,这句是视觉描写。“叶间坠露声重重”芳草丛中,露珠落地,一声接着一声,这是听觉描写。生动形象地展示出了秋天月夜山林风景。点面结合:先整体描绘秋夜山野的静谧画面,是“面”的描写;最后聚焦于露珠落地这一细节,是“点”的刻画,点面结合,全面且细致地展现秋天月夜山林风景。
3. 分段赏析
首句“秋山无云复无风”开篇即奠定静谧基调,“无云”“无风”从侧面烘托秋山的澄净与安宁,让读者感受到山野间万籁俱寂的氛围,为后续景象铺陈背景。次句“溪头看月出深松”转而聚焦动态画面,诗人于溪头凝望,见明月从深松间缓缓升起,“出”字赋予月亮灵动之感,松的幽深与月的皎洁形成视觉对比,月光洒落溪面,使静谧的秋山增添了几分柔和的诗意。第三句“草堂不闭石床静”将视角转入近景,草堂门扉不闭,月光可自由倾泻而入,石床在月色中静默伫立,“静”字既写石床之态,也暗衬诗人内心的安宁。此处以草堂的简素与石床的清冷,进一步强化环境的清幽,让人联想到诗人在此处的闲适与自在。末句“叶间坠露声重重”堪称点睛之笔,诗人以听觉收束全篇,叶间露珠坠落的“重重”声响,在万籁俱寂中格外清晰,这细微的声音非但未打破宁静,反而以动衬静,让秋夜的寂静更具层次感。露珠坠落的动态与前文的静态景物相呼应,使整个画面从视觉到听觉浑然一体,传递出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细腻体察,以及沉浸于山林幽境中的恬淡心境。
# 二十八字皆景语,而幽静之趣即在其中。
现代刘永济《唐人绝句精华》
上一篇:唐·杜牧《愁》
下一篇:唐·温庭筠《过分水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