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céng
shī
sān

朝代:清作者:谭嗣同浏览量:2
shēng
liú
zhuǎn
xiāng
zhí
tiān
fān
shí
féng
gān
xiào
dōng
fēng
zhēn
jiě
tuō
chūn
cán
yuè
míng
méng
tóng
huā
yuàn
luò
tóu
bái
fāng
cǎo
tīng
zhōu
yàn
lèi
hóng
shì
jīn
huán
tán
zhǐ
guò
jié
kōng
wéi
yòu
é
kōng

译文

在生死轮回中不曾相遇,天地巨变时忽然相逢。对着东风干笑,似是得到真解脱,春天的词句与残月下景象已模糊不清。桐花飘落的院落里,乌黑的头发竟已变白,长满芳草的汀洲之上,大雁的泪水仿佛都染成了红色。往昔如同隔世的金镮,在弹指间就匆匆流逝,本由虚空幻化出的种种景象,转眼间又回归虚空。

逐句剖析

"死生流转不相值":在生死轮回中不曾相遇,

"天地翻时忽一逢":天地巨变时忽然相逢。

"干笑东风真解脱":对着东风干笑,似是得到真解脱,

# 干笑东风真解脱:一作且喜无情成解脱。

"春词残月已冥蒙":春天的词句与残月下景象已模糊不清。

# 春词残月已冥蒙:一作欲追前事已冥蒙。

"桐花院落乌头白":桐花飘落的院落里,乌黑的头发竟已变白,

"芳草汀洲雁泪红":长满芳草的汀洲之上,大雁的泪水仿佛都染成了红色。

"隔世金镮弹指过":往昔如同隔世的金镮,在弹指间就匆匆流逝,

# 镮:一作环。

"结空为色又俄空":本由虚空幻化出的种种景象,转眼间又回归虚空。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似曾诗(其三)》是晚清谭嗣同创作的七言律诗。此诗主题隐晦,或含对生死流转、世事无常的哲思。诗中借景抒情,用“桐花院落”“芳草汀洲”等意象营造出幽渺迷蒙氛围。首联写生死流转间的偶然相逢;颔联以东风、春词等传达解脱与迷茫之感;颈联借桐花、乌头、芳草、雁泪等意象,渲染出凄美哀婉氛围;尾联则有对世事虚幻的喟叹。作品体现出谭嗣同诗歌深邃的哲思与独特的艺术风格。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清末维新派政治家、思想家,“戊戌六君子”之一

谭嗣同(1865~1898),清末维新派政治家、思想家。字复生,号壮飞,又号华相众生、东海褰冥氏等,祖籍湖南浏阳。早年曾在家乡湖南倡办时务学堂、南学会等,主办《湘报》,又倡导开矿山、修铁路,宣传变法维新,推行新政,是“戊戌六君子”之一。光绪二十四年,谭嗣同参加并领导戊戌变法,失败后被杀。其诗风格雄健,富有爱国精神。主要著作有《寥天一阁文》《莽苍苍斋诗》《石菊影庐笔识》《兴算学议》《思纬氤氲台短书》《仁学》等,今辑有《谭嗣同全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首联“死生流转不相值,天地翻时忽一逢”,“死生流转”写生命在生死间循环,“不相值”强调难以相遇,“天地翻时忽一逢”则说在天地巨变时偶然相逢,营造出一种命运无常之感。颔联“干笑东风真解脱,春词残月已冥蒙”,“干笑东风”似是对东风的复杂情绪,以东风象征某种解脱,“春词残月”描绘出朦胧、衰残之景,传达出一种迷茫、空幻的情绪。颈联“桐花院落乌头白,芳草汀洲雁泪红”,“桐花院落”“芳草汀洲”是优美的场景,“乌头白”“雁泪红”则增添了奇幻与哀伤色彩,以景衬情,展现出深沉的悲戚与无奈。尾联“隔世金镮弹指过,结空为色又俄空”,“隔世金镮”象征往昔,“弹指过”极言时间飞逝,“结空为色又俄空”则表达出对世事虚幻的感悟,将人生短暂、世事无常的感慨推向高潮。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清·乾隆《高其佩指头画虎》

下一篇:清·仓央嘉措《情诗(其十七)》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