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春盘细生菜":今日立春,我忽然想起开元、天宝年间那一段太平岁月。
# 春盘:唐时风俗,立春日食春饼、生菜,称为春盘。
"忽忆两京梅发时":那时,东京洛阳和两京长安正是鼎盛之时。
# 两京:指长安、洛阳两城。
"盘出高门行白玉":每当立春,高门大户把青丝韭黄盛在白玉盘里,
# 白玉:洁白如玉的瓷盘。古代立春前一日,皇帝向臣僚赐春盘。,行:赐予。,高门:汉未央宫宫殿门,此代指唐长安皇宫门。
"菜传纤手送青丝":经纤手互相馈送,以尽节日之兴。
# 青丝:切细的生菜。,传:经。
"巫峡寒江那对眼":如今我流落异地,真不堪面对这眼前的巫峡寒江!
# 那对眼:哪堪对眼。那:通“挪”,移动。对眼:双眼。此句意思是,目光随着巫峡滚滚江水流动。,巫峡:长江三峡之一、因巫山得名。
"杜陵远客不胜悲":昔日之盛和今日之衰,令我这杜陵远客悲不自胜。
# 杜陵远客:诗人自称。杜陵,指长安东南的杜县,汉宣帝在此建陵,因此称为杜陵。杜甫的远祖杜预是京兆人,杜甫本人又曾经在杜陵附近的少陵住过,所以他常自称为杜陵远客、少陵野老。
"此身未知归定处":天哪!究竟哪里是我的归宿安身之处?
# 归定处:欲归两京,尚无定处。
"呼儿觅纸一题诗":为了散淡旅愁,姑且叫儿子找纸来写了这首诗。
唐代现实主义诗人,“诗圣”
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祖籍襄阳(今湖北襄阳),生于巩县(今河南巩义)。因居长安时期,曾一度住在城南少陵附近,自号少陵野老;肃宗至德间,曾任左拾遗;在成都时被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少陵、杜拾遗、杜工部。一生坎坷,仕途不顺,经历安史之乱,见证了唐朝由盛转衰。杜甫与李白并称为“李杜”(“大李杜”),被后人誉为“诗圣”,是中国古典诗歌成就的集大成者,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的诗作包含了大量的时事政治诗,或陈述政见,或揭发统治者的荒淫残暴,或寓言讽兴,或对穷苦人民表示同情关怀。他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练,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杜甫继承和发展了《诗经》以来注重反映社会现实的文学传统,成为中国古代诗歌艺术发展的又一高峰。代表作品有《兵车行》《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兴八首》等。著有《杜工部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立春感怀诗。诗中描绘了立春时,作者眼前的春盘生菜,由此引发对两京立春时美好情景的回忆,如富贵人家精致春盘的传递场景。然而,当下作者却身处夔州,面对巫峡寒江,自身漂泊异乡、归处难定。全诗借往昔两京立春的繁华与当下漂泊的凄凉景象,营造出鲜明对比的氛围,表达了作者对故国的眷恋、浓烈的怀乡之愁,以及对自身漂泊命运的无奈与悲伤。这种对不同场景的描绘与情感的交织,深刻体现出时代动荡对个人生活与心境的巨大影响。
2. 写作手法
对比:“盘出高门行白玉,菜传纤手送青丝”,描绘出富贵人家春盘精致、传递讲究的场景,展现出昔日的欢乐与富足。而后两联描述当下在夔州的处境,“巫峡寒江那对眼,杜陵远客不胜悲”,呈现出巫峡寒江的孤寂凄凉以及诗人作为远客的悲伤。往昔的“盛”与如今的“衰”,形成鲜明对比,强烈衬托出诗人对过去的怀念、对现状的无奈和悲伤,使情感表达更为深沉强烈。借景抒情:“巫峡寒江那对眼”一句,诗人着力描写巫峡寒江这一萧瑟、孤寂的景象,寒冷的江水不仅是自然环境的写照,更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凄凉与孤独。诗人将自己漂泊异乡的悲伤、对未来的迷茫等复杂情感,融入到对巫峡寒江的描写之中,让读者从寒江的景象中,真切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愁苦,实现了景与情的高度融合,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3. 分段赏析
《立春》一诗,前两联以细腻笔触描绘两京立春时的繁华,春盘精致如白玉,由纤手传递,尽显富贵欢乐之景,勾起诗人对往昔“盛世”的回忆;后两联笔锋一转,聚焦于当下寓居夔州的现实,巫峡寒江的孤寂与诗人漂泊无依的境遇相映衬,“杜陵远客不胜悲”直白道出心中愁苦,“此身未知归定处”更添迷茫无奈。全诗借今昔场景的鲜明对比,借景抒情,深刻展现诗人对故国的眷恋、浓烈的思乡之愁,尽显杜甫沉郁顿挫的诗风。
4. 作品点评
《立春》一诗,以其独特艺术魅力与深厚情感内涵,在杜甫诗作中独具特色。从写作特色看,运用对比,以两京立春的欢快回忆反衬当下客寓夔江的愁苦,手法巧妙,情感表达深沉曲折。通篇情真意切,将怀乡之愁、家国之悲与身世之感融为一体,深刻反映杜甫长期漂泊西南的流离境遇。其价值在于,通过个人立春感怀,展现出安史之乱后唐王朝由盛转衰的时代沧桑,充分彰显出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风格及忧国忧民的伟大情怀。
# 忆两京,全从春盘生菜触起。故三、四句述两京之盛,只用盘菜形容,不须别作铺张,而太平气象如见。
清浦起龙《读杜心解》
# 此诗本不佳,此评却公。所选少陵七言六首(指方回《瀛奎律髓》所选),多颓唐之作。盖宋人以此种为老境耳。
清纪昀《瀛奎律髓汇评》
# 首联皆拗调。首尾拗而中间平,其不相粘处皆用变体,在七律中另是一格。
清许印芳《瀛奎律髓汇评》
# 老杜如此赋诗,可谓自我作古也。第一句自为题目,曰“春日春盘细生菜”。第二句下“忽忆”二字已顿挫矣。三、四应盘、应菜,加以“白玉”、“青丝”之想,亦所谓“忽忆”者也。巫峡江,杜陵客不见此物,又只如此大片缴去,自有无穷之味。晚唐之弊既不敢望此,江西”之弊又或有太粗疏而失邯郸之步,亦足以发文章与时高下之叹也。
元方回《瀛奎律髓汇评》
# 律诗本贵乎整,老杜跪年以古文法为律,下笔如神,为不可及矣。然须读破万卷,人与文俱老,乃能作此雅笔。浅学效颦学步,吾见其踬也。“江西”不学沈、宋,直从杜入,细腻处太少,所以不入杜诗堂奥也。
清冯舒《瀛奎律髓汇评》
上一篇:唐·陆龟蒙《回文》
下一篇:唐·李贺《南山田中行》